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公害 823暴雨

823水災:一場以鄰為壑的水災

823暴雨 2018.08.27
文與圖/郭志榮
823低氣壓豪雨,造成南部地區嚴重災情。

八二三的七二水災,重創南台灣,驚人的雨量,造成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地區的不同災情。政府將致災原因歸咎於雨量過大,但是深入走訪各個地區,卻是可以發現,每個地區淹水問題,有著各自不同的原因。

白水溪變黃泥水

台南白河西勢尾,鄰近白水溪河岸的區域,發生大淹水。在媒體的高度報導下,讓人看見沒頂的家園,成為水災最早被報導的地區。25日來到西勢尾,惡水已經漸漸退去,留下滿是泥濘的家園,在國軍官兵的協助下,居民展開家園重建的工作。

白河西勢尾遭到洪泛侵襲,重創居民家園。

但是這樣的淹水場景,當地居民並不陌生,在2008年鳳凰颱風來襲時,西勢尾河岸地區,幾乎是現在相同位置,就曾經遭到大水的侵襲。當時白水溪河岸並未築堤,高漲的河水,淹沒了河岸地區。水患過後,居民要求築堤,進行治水工程,以為從此可以一勞永逸,不再水患,但是沒想到十年後,2018年水災再度來臨。

在地居民蕭先生滿褲泥濘,和一群驚魂未定的鄰居,站在土地公廟前的大榕樹下,討論受災的經過。蕭先生指出,西勢尾作大水,主要原因是白水溪河水溢堤,大量河水衝入家園,加上內水無法排出,於是形成重大水患。

白水溪河岸建築了堤防,河水還會溢堤,蕭先生表示因為河床淤積,讓白水溪河道,逐年不斷墊高,造成大水一來,就溢堤到河岸。至於河床墊高的原因,居民懷疑是上游白河水庫,近年清淤所造成。

白河水庫大量淤積,展開清淤工程。

白河水庫淤積量高達60%,已經被譏諷為「白河土庫」,為了提升蓄水率,政府編列大筆預算,進行水庫清淤工程。一方面透過自然流力,帶出水庫淤砂,流入下游河道,另一方面透過人工挖掘,堆積淤砂載運清理,但是大雨一來,一樣流進下游河道。

西勢尾位於河彎衝擊處,河道內滿是淤積砂土。

白河水庫的下游河道,就是白水溪,從空中俯瞰白水溪河道,受災的西勢尾位於河彎位置,充滿著大量泥沙,大水一來,水勢直衝聚落。一位居民用「黃碌碌的泥水,形容當時大水溢堤的景象。

築堤為防止洪患,河床墊高又致災,西勢尾似乎擺脫不了淹水的悲情。其實白水溪河道淤積的問題,過去地方民意代表就已提出過,但是無法徹底解決,造成白水溪變黃泥水,西勢尾居民開始擔心,從此就開始過著,雨量一大,河水溢堤,就得逃難的歲月。

嘉義東石成為淹水重災區,至今大水未退。

萬排聚集的低窪地區

嘉義東石已經成為水災的重災區,東石各村幾乎都泡在水裡,至今各地大水退去,但是東石積水依舊未退,居民難以重建家園,苦不堪言!

外界以東石地處低窪,大雨致災成為宿命,但是當地居民表示,除了地處低窪東石是朴子溪的出海口,並且滿佈各條大排水道,大雨傾盆而下,大排帶來上游各地的水量,都往東石集中,一旦溢出,就是造成重大災情。

東石地區大排雲集,成為大水集中地。

檢閱地圖,可見東石以北港溪,北和雲林口湖交界,南以考試潭大排接和布袋交界,中間流過朴子溪,但是區域內,還有六腳大排、放水路大排、荷包嶼大排、港墘大排、鴨母寮大排、掌潭分線、過溝大排等排水道,地區內大排密布,幾乎是上游排水都流經東石,可以說是萬排雲集的地區。

大排水道解決上游水患,但是一旦溢出,就成為下游地區的致災原因。水患治理監督聯盟徐蟬娟長期指責,許多「以鄰為壑」的治水工程,只是規劃將大水,透過排水工程快速排出,卻沒考慮加重下游地區的水患,常常造成這邊治水不淹,換成別處大淹的情形。

來到依舊積水的東石洲仔村,居民表示當地常淹,但是大都是積水排不出的淹水,這次根本是大淹,水位最高時,洪泛溢出大排,整個區域已經看不出大排和聚落,全部沿海地區淹成一片。

低窪已是宿命,大排加重悲情,居民當然知道家園已陷危機,但是面對維生的養殖產業,再苦都得守下去。當地養殖戶陳先生說的直接,「淹水是沒厝,出去是沒命!」一語道盡東石地區,地處低窪、萬排聚集的悲情宿命。

麻豆小埤頭地區淹水,許多新樓房泡在水裡。

小埤頭是古港口

麻豆小埤頭淹水未退,幾棟現代的住宅,泡在水裡,景象格外突兀。小埤頭位於熱鬧的麻豆里旁邊,遠方可以看見高聳的新樓醫院,城鎮邊淹得如此慘重,原因讓人好奇?

請教當地居民,他們說「哪邊足低 過去是港口」,讓人聽了不懂其理,查閱資料才發現,原來小埤頭一帶,四百年前是埤頭港,河道直通台灣海峽,原始地名叫過港,現今許多土地,都是當時河道淤積形成,地勢相當低窪。

麻豆埤頭港的古地圖,小埤頭是港區河道。(摘自網路)

老一輩居民知道當地地處低窪,多數作為果園、農耕地,但是隨著麻豆的城鎮發展,漸漸形成新的住宅地區,蓋上許多新的樓房。沒想到大水一來,就再現四百年前的河港光景。

大水會回到原來的地方,古代地理一直是區域水文的重要指標,縱使時光久遠,地貌變遷,除非大量墊土,抬高地勢,否則大水一來,水往低處流成為不變定律。

天降大雨,不能一昧全都怪天,而是思考工程之外,不同地區的避險之道。

水患成災,南部大淹水,在一片滾滾黃水之中,每個地方悲情相同,但是在大水之下,卻是各有不同的致災原因。當天降大雨,落下工程無法防範的驚人雨量,但是受災程度,卻是因為各地區,不同的人為因素,造成輕重不一的災情,所以不能一昧全都怪天,而是思考工程之外,不同地區的避險之道。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