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計劃
每到春節輸運旺季,漏夜守在電腦桌前搶訂火車票,深怕回不了家鄉過年,幾乎是每個東部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幾家歡樂幾家愁,看似永遠供不應求的車票、連假出遊的人潮、日益猖獗的鐵路黃牛,讓花東鐵路一票難求,成為執政黨長年難解的習題。
每到春節輸運旺季,漏夜守在電腦桌前搶訂火車票,深怕回不了家鄉過年,幾乎是每個東部民眾揮之不去的夢魘。幾家歡樂幾家愁,看似永遠供不應求的車票、連假出遊的人潮、日益猖獗的鐵路黃牛,讓花東鐵路一票難求,成為執政黨長年難解的習題。
1989年8月26日無殼蝸牛運動,集結5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飆漲。後來運動轉型為巢運組織,關注台灣居住權議題。本週一(26日)巢運30週年的記者會,運動批評事過30年,薪資停滯,房價飆昇,青年更買不起房,同時高房價、高房租,更讓家庭不敢生育,降低出生率,已經形成國安問題。
台灣處在美中之間,如何在與強權打交道發展戰略的同時又能保有自主性,是歷來執政者的課題。本週最受關注的事件即是美豬、美牛放寬進口,此次的開放被認為是最好的時機,也對接下來各項經貿發展有所助益。但推動過程的倉促、後續政策…
筆者回憶起許宗力大法官在5年前關廠工人案的論文中,疾呼法律人必須設身處地去體會社會弱勢者的痛處,並特別強調法律人應「窮盡法釋義學的各種可能」,以維護弱勢者的權益,或發掘法律的缺陷、設法予以改變。但很可惜的是,在這次的釋字第767號解釋中,我們似乎未見到多數意見試圖窮盡法律解釋的各種可能性......
近年許多素人藉由自製影片上傳社群平台成為網紅,警方也身兼自媒體,將盤查、緝捕嫌犯的影像製作成宣傳形象的「愛與鐵血」系列片,引發廣傳。但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與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質疑,宣傳片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要求下架並停止製作影片。
偵查程序中的被告尚未被定罪,甚至連起訴條件都不見得成立,卻早在開庭前便被針對,面臨來自社會的巨大壓力。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的副執行長-陳雨凡,與我們談談媒體介入「偵查不公開」的規範與實踐,究竟有哪些困境?
警匪片裡,警察與反派鬥智鬥力、針鋒相對,過程好不刺激,但你知道主導警察辦案背後的「藏鏡人」,其實是電視劇中很常出現,民眾卻不太熟悉的「檢察官」嗎?同樣是刑事訴訟的靈魂人物,檢察官的職務與律師、法官有何不同?而新聞上常常出現的「偵查不公開」爭議,又會對檢察官的工作產生哪些影響呢?
檢察官辦案,到底算不算弱勢?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同位子,就是不同腦袋。 檢察官不斷訴苦,現在的檢察官難為。不能羈押、不易監聽,其它的強制處分手段也逐漸消失,辦案甚難。反之,律師和被告感受到的是另一個光景,檢察官的強制處分權依舊強大,法院核准監聽票的比率很高,監聽線直接連上電話線,犯罪事實被監聽就算,錄音皆是「全都錄」,隱私幾乎全面不保。再說被聲請羈押的被告,由於案件才剛剛進行,或者是檢察官才剛剛收線,聲押的速度通常很霹靂,人民防不勝防。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禁止閱卷,常常無從防禦檢察官的攻擊。法官准予羈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