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年前的無殼蝸牛運動,有一群大學生,以及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他們一起睡在忠孝東路,對於當時的高昂房價表達不滿。而經過了二十五年,這群當年的年輕人,多半有了自己的家庭。在這段時間裡,這些人可能透過買賣、租賃或繼承的方式,得到了一個遮風蔽雨的房子,但他們並不覺得這種情況代表住宅政策有所改善。相反的,他們認為政策更傾向於投資客與財團,造成貧富差距日益嚴重。
這群曾一起睡在忠孝東路的戰友們,昨天再度回到台北市房價最昂貴的地段,要求政府正視這個二十五年來懸而未決的問題。當年抱著滿腔熱血,跟著大學同學一起睡忠孝東路的莊文毅、林秀美夫婦,如今已有了三個小孩。
林秀美認為,「買不起房」是最容易被看到的高房價問題,然而隱藏在背後的都更、稅率、社會住宅的問題都應該被重視。「即便借到了錢、買了房,許多人至今仍然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為償還房貸,不斷的工作,犧牲了家庭與生活的品質。」她說,也許他們這一代的人最終仍有了房子,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反而面臨了更多的問題。
莊文毅說,二十五年前的房價對那一代的年輕人而言是高到不合理,所以他們才走上街。然而二十五年後,年輕人面對的困境比當時更嚴峻──房價已經變成一個空泛的數字,只管一坪多少,而不管這個物件的條件如何。
「如果商品好,那麼賣的價格高一點是合理的。可是現在的狀況,只要這個商品叫做『房子』,那麼不論多爛,都可以賣到不合理的天價。」莊文毅表示,如果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因為薪資水準上漲,那麼或許還有道理,但事實並不是這樣。「這二十多年來,薪資成長停滯,年輕人只能眼睜睜看著房價不斷上升,卻無法抵抗。」
另一位老蝸牛邱美珍說,相較於其他人,她比較幸運,住的房子是上一代留下來的。雖然她不用因為沒房子而苦惱,但若不是這樣,以她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存款,仍然買不起房子。
「投資客發現不動產不只是住宅,而是可以當作投資的標的,資金開始流入房地產,於是精華區的房價不斷被炒高。」她回憶當時的情況,精華地段的房價越來越高,年輕人想要買房,只能選擇台北市的周邊。然而這二十五年來,連這些當年較便宜的「蛋白區」,房價都被炒到高得離譜。「而且,二十五年前我剛出社會,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是兩萬一。二十五年過去了,年輕人第一份工作還是只有兩萬多。」
莊文毅提到,不論是二十五年前或是現在,這些有錢人或政府官員都將買不起房子的問題歸咎於年輕人的不努力。然而,一個月兩萬多塊的薪水,再怎麼努力也買不到一戶上千萬的住宅。
有三個小孩的高紹偉帶著兒女一起來搭帳棚夜宿。他說當年雖然沒有參與無殼蝸牛的運動,但知道有這件事,也認為房價問題是重要的。
「前一陣子我去看房子,30年的公寓,38坪,開價兩千六百萬。我稍微算了一下,貸款20年,一個月的房貸要繳八萬多塊,不但薪水不夠,還要倒貼給銀行。」他表示,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字,想都不敢想。「我們這一代都這樣了,小孩子該怎麼辦?他們完全沒有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