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生活文化民生 居住權

青年無屋寄身上流 巢運30年的大倒退

居住權 2019.08.26
文與圖/郭志榮

1989年8月26日無殼蝸牛運動,集結5萬人夜宿忠孝東路抗議房價飆漲,後來轉型為巢運組織,關注台灣居住權議題。本週一巢運30週年,巢運組織召開記者會,批評事過30年,薪資停滯,房價飆昇,青年更買不起房;同時高房價、高房租讓家庭不敢生育,降低出生率,已經形成國安問題。

巢運組織在記者會場抬出已經算是社運「古文物」的「巢運蝸牛」,30年前在忠孝東路現身後,數十年來參加各場陳情抗議,見證巢運的歷史。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感嘆,無殼蝸牛找殼30年,卻是越找越倒退!

青年薪資20年漲15% 房價漲178%

青年買房有多難?孫友聯指出,依照主計處公布,台灣有超過80%的人薪資低於5萬,對照現今房價,已經不是籌出頭期款,或是家長資助,就有能力買房。

過去20年,25到29歲的青年階層,薪資成長才15%,但是房價成長高達178%,台北市更高達240%,惡化的狀況,儼如韓國電影《寄生上流》的台灣版,貧窮家庭面對悲慘的生活。

巢運發言人彭揚凱也提醒社會注意:1989年無殼蝸牛發動抗議時,北市房價所得比(平均住宅總價/平均家戶年可支配所得)大概是8倍,換句話說不吃不喝8年才買的起房子;30年後,北市房價所得比擴大成15倍,不吃不喝要15年才買的起房子。30年過去,居住問題一直在惡化,問題更嚴峻。

空屋率高房租照漲 問題波及學生

2014年巢運再度發起夜宿行動。
除了購屋之外,租屋也是形成大問題。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指出,高房價讓青年世代傾向選擇租屋,但是整體租屋市場規模過小,供不應求,造成全國租金指數從2011年開始上漲,從未回跌。

扭曲的是,租屋市場規模過小,台灣空屋數卻極多。2010年人口及住宅普查,台灣有155.5萬間空屋,空屋率高達19.3%。

臺灣北部大專院校學生自治聯合協會代表黃子誠表示,租屋問題不只發生在社會人士身上,在學學生也面臨相當大困難。根據2017年高等教育產業工會的統計,全國158間大專校院,宿舍床位不足達26萬多床,大約五成有住宿需求的學生,無宿舍可住。

黃子誠說,學生為了居住,選擇校外租屋。但是在區位與價格的考量下,許多人居住在非法隔間,以及違法頂樓加蓋的房屋,延伸許多公安問題。

台灣高空屋率現象,但卻惡化高房價、高房租問題。
從購屋到租屋,龐大經濟壓力,讓青年透不過氣。房市改革行動聯盟發言人江穎慧表示,政府不該只將此視為部會層級要解決的問題,「居住權問題已是國安問題!」

江穎慧解釋,居住世代不公惡化社會階層不公。出身富有者,透過「財富代間移轉」獲得住宅,成為人生勝利組;沒有好爸媽者,則面對高房價淪為屋奴,造成社會階層分化加劇。同時,青年世代因為低薪,又要支付高房貸、高房租,更不敢結婚生子,加劇減少人口出生率,未來影響勞動人口。

巢運發言人彭揚凱指出,政府有在解決居住權問題,但是提出的社會住宅政策就算全數完成,也只解決二成住宅問題。多數青年還是身陷高房價困境。因此,巢運30年,巢運團體提出「青年貧窮」、「購屋無望」、「租屋困難」、「學生居住」的青年安居四大提問,要求各主要政黨回答,並且進行公開論壇,作為選舉參考依據。
  

相關內容:居住權相關報導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巢運發言人彭揚凱指出,巢運30年,巢運團體提出青年安居四大提問,要求各主要政黨回答。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