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們奇美部落的年輕人,開始自主舉辦兒童文化營,教小朋友學習部落的童玩、歌謠、文化,並且運用年齡階級組織的力量,帶著部落的老人家和小朋友,一起到聖山 Cilagasan 去尋根、立碑,此舉也帶動了其他鄰近部落跟進探源與立碑,引起一陣風潮。
10年前,有感於原住民被邊緣化處於經濟弱勢的處境,部落珍貴的文化祭儀、資產,抵不過主流社會的衝擊,我們開始自主推動部落營造。奇美部落營造從蓋兩間傳統茅屋開始,之後又將蚊子館變成一間小而美的奇美文物館,十年來成果卓越,我們也引以自豪。奇美文物館是我們重要的文化推展基地,十年來奇美部落的老人家、年齡階級、婦女、青少年與小朋友,以各種形式貢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將奇美文物館與兩間茅屋周邊的空間,打造成一個傳統文化的象徵空間,我們終於有了文化論述和文化分享的重要場地。
十年來奇美部落整合部落力量、尋找各種資源、化被動為主動、採由下而上的精神、積極復振與創新部落文化,為部落的未來找出新出路。從2008年以來,每年獲得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辦理的原住民族地方原住民文化館優等的殊榮。
原住民文化在博物館展出,常有「固定化」文化的危險,也有「已經死了的文化才會進入博物館」的冰冷感,但是由部落族人共同規劃的奇美文物館卻沒有這樣的問題。七年前部落決議將Ilisin(豐年祭)祭場改在奇美文物館前的廣場,男子集會所也在文物館後方,部落教室,部落廚房、傳統家屋,在十年間都圍繞著奇美文物館陸陸續續由奇美部落族人自主搭建起來。各項工作的推動,無不是以文化爲主體積極在推展。
我們要的並不多,只是要求由部落自主管理而已。我們別無所求,只是要讓部落的年輕人能夠繼續傳承文化而已。但是我們驚覺,在現行制度中原住民的自主權、集體權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我們多年的努力是可以如此輕易的被踐踏。我們要的是一個可以維繫部落主體發展的制度作法。所有這些以文化為主軸的集體傳續與創新發展,都得靠部落既有的社會組織與文化邏輯才有可能開創出部落集體的未來。這不是政府單位的官僚主義本位,有辦法達到的境界和層次。有智慧的主政者應具備更大的格局與視野,珍惜由部落長出來的由下而上的進步能量,別再把部落當殖民統治的思維思考,要有開創性的思維和決心去創造雙贏。
奇美部落保存著文化的豐富性、指標性,是透過我們年齡階級的犧牲所換來的。因為部落族人的用心,大家才能看到奇美部落文化的美。我們需要奇美文物館的自主,推動人文生態博物館用意在建構部落自主和活絡文化,展現民族自信和尊嚴的契機,讓部落不再只是傳說中的文化發源地而已,他更是活的博物館,展現奇美部落文化如kiwit 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