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割闌尾計畫推動罷免立委蔡正元等人,投票結果未通過,但也引發對罷免門檻的討論。內政部今早舉行罷免制度公聽會,與會學者專家多同意降低提案與連署門檻、延長罷免連署期限、罷免改為可宣傳等,現行50%投票率與過半贊成的雙門檻也被認為太困難,可考慮將投票門檻改回三分之一,但對於軍公教人員是否能成為罷免案提議人則較無共識。
現行罷免須經提案、連署、投票三階段,以選區選舉人數(具投票資格者)為準,須2%選舉人數提案;提案成功後30天內累積13%選舉人數連署;1994年環保團體欲罷免台北縣立委,當時立委修法後,罷免投票階段必須同時達成50%投票率、當中過半贊成罷免的雙門檻才算成功。
台灣政治學會理事長吳重禮認為,現行體制很難實現「多數尊重少數」的原則,在高門檻的限制下,少數意見難以發聲,應考慮將連署門檻下修至10%。中原大學財經法系副教授徐偉群則直指現行罷免跟公投法一樣是「鳥籠罷免」,應該把高門檻拆除:第一階段的提案只是象徵性意義,應盡量下修,降到千分之五都可以;連署階段的期限太短,以立委層級來說應延長至兩個月。
台北大學公行系助理教授陳耀祥也指出,1994年的修法,起因於立委本身怕被罷免而修高門檻,根本是一個利益衝突跟迴避的問題,應將門檻恢復到修法前的三分之一比較合適,從實務操作來看,罷免跟補選都是個別選區、獨立投票,投票率不容易太高,過高門檻也不合適。東吳大學政治系主任黃秀端也反駁「罷免門檻下降就會隨便罷免」一說,她以瑞士為例,不同州的罷免門檻不同,但並未因為門檻較低而導致罷免成功比例較高。
不過也有少數反對聲音,中國地方自治學會秘書長紀俊臣認為罷免並非常態,門檻太低可能造成社會不穩定,尤其是基層派系對立嚴重,像是里長可能與地方派系不合,要避免「無止境罷免來、罷免去」。
而近年實際推動罷免的民間團體也有話說,島國前進代表蔡旺霖表示,上屆立委選舉中70多位立委只有1位實際達到該選區選舉人數50%的支持率,其他都只有30%上下,即便上次蔡正元罷免投票者有99%都贊成,但卻因未過投票門檻而讓民意流失。
割闌尾計畫發言人台北林先生也以親身經歷表示,罷免推動相當困難,除了配合1129大選一口氣收到六萬份之外,其餘每日平均都只能收到50份連署書,30天的連署限制實在過於嚴格,希望能延長至3個月,投票也應採取簡單多數決,而非雙門檻。
對於專家、學者幾乎一面倒的建議,中選會認為如果罷免引起討論可以落實參政權,將表達支持,相關的修正條文先前已送到立法院,接下來也要看主管機關內政部的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