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生活文化人物

【高吊反壓迫】蔡瑞月:白色恐怖打不倒的溫婉玫瑰

人物 2015.10.29
邱彥瑜 吳東牧/台北報導

蔡瑞月,台南人。

1937年,台南第二高女畢業後便前往日本學舞,1946年返台開始教舞。1947年認識時任長官公署樂團編審的詩人雷石榆、同年年中結婚。雷石榆後來受聘於台大中國文學系,蔡瑞月便在台大宿舍草創舞蹈社,教導學生跳舞。

後來因台大更換校長爭議,人事動盪,雷石榆成為被辭退的教授之一,當時來自香港向蔡瑞月學舞的駱璋,寄來一張明信片邀請雷石榆前往香港工作。時值二二八爆發,台灣的動盪讓雷石榆很不安,考量前往香港,人還未踏出國門,情治機關先找上門,1949年6月雷石榆被捕,爾後驅逐出境,被送往廣州。被留下來的蔡瑞月,想念先生之際,寫了一封只寫了「雷石榆先生收」卻沒有地址的信,希望能憑藉運氣送到雷石榆手上,卻落在當時情治機關手上。

透過蔡瑞月學生也是媳婦的蕭渥廷轉述,1949年的某一個晚上,當時蔡瑞月在位於其二哥位於農安街的宿舍授課、居住,正準備隔天要去羅東的演出,結果有人敲門,一開門站在兩名有配刺槍的情報人員,當下蔡瑞月膝蓋顫抖到無法控制,「她知道厄運輪到她了」。蔡瑞月即便知道自己將被捕,還是哀求對方讓她去完隔天的表演,蕭渥廷感嘆,蔡瑞月即使面對生死關頭,仍無法放棄與別人的約定。

先被送到內湖監獄,後來更轉到「火燒島」。連番轟炸的偵訊,蔡瑞月一回到牢房,想到自己什麼也沒帶,就忍不住開始暖身、練舞,遵循從不浪費練舞時間的習慣,旁邊的獄友也向她學舞。典獄長得知蔡瑞月會跳舞,也讓她到處演出、勞軍,在生命遇到困境之時,蔡瑞月也從未遺忘舞蹈。

自此之後,蔡瑞月即使成立舞蹈社,仍時常遭到刁難,經過數度遷移,才落腳於玫瑰古蹟現址,後來也考量政治因素,更名為中華舞蹈研究社。期間,舞蹈社仍常面臨相關單位的監控,蔡瑞月也必須每個月到駐地警察局報導、繳交生活報告書,定期向警備總部繳交行蹤報告,也被限制出境。

蔡瑞月由日本學成搭船返台,航程中應邀即興編撰這支《印度之舞》(蔡瑞月舞蹈社提供)
其後,蔡瑞月大量演出、編舞,政府也邀其參與各種勞軍、接待外賓等宴會,即便成為舞蹈界的重要角色,蔡瑞月舞蹈社仍常受到刁難。像是1950年代,政府禁止國內演出團體售票,蔡瑞月舞蹈社常冒風險向學生家長兜售門票,稍稍補貼製作成本,其中芭蕾舞劇《柯碧麗亞》因此被罰款四十餘萬。

對於舞蹈社的打壓不只於此,旅美音樂家馬思聰曾譜寫作品《晚霞》,希望由蔡瑞月編成舞劇,由蔡瑞月兒子、舞者雷大鵬主演。1981年,文工會強制介入此劇碼,改為《龍宮奇緣》,作為中華民國建國70週年大典獻禮,並指定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加入演出,屢次討論不合,蔡瑞月母子被迫退出演出。

經歷諸多波折,蔡瑞月深知在台灣有許多阻礙,決定與兒子雷大鵬於1983年移居澳洲,身為媳婦的蕭渥廷捨不得,留下來經營舞蹈社。其後舞蹈社面臨多次拆除危機,主要經營者雖為蕭渥廷,包括高掛、抗爭等行動,也讓蔡瑞月相當捨不得。1999年回台進行舞作重建後,蔡瑞月長居澳洲,2005因心臟病發逝世於澳洲。

蔡老師是典型的台灣人,很純真、善良,即使別人欺負你,也沒想過要報復。蔡老師對國民黨摧殘她的一生、家庭,也看過許多人因此受苦,心裡不是沒有感受,但她不會謾罵。

蕭渥廷回憶,她們曾於1990年前往中國探望雷石榆,旅途的第一站先去北京,探望當初寄信導致雷石榆入獄的駱璋,蔡瑞月看見淚流滿面的駱璋,卻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過去了」,也未進一步追究讓自己與先生分隔半世紀的原因。面對大半人生活在白色恐怖陰影下的蔡瑞月,蕭渥廷也被她的溫柔與堅毅感動,即便有再多恐懼與不滿,也專注於舞碼創作,透過如《傀儡上陣》、《牢獄與玫瑰》等舞劇抒發心聲。

蔡瑞月年表(照片由蔡瑞月舞蹈社提供,PNN製圖)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