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拍攝尤太集中營歷史經典影片《浩劫》(Shoah)的法國紀錄片導演朗茲曼(Claude Lanzmann),在去年(2013)重新剪輯未使用的原始毛片,再推出紀錄片《浩劫:未竟審判》(The Last of the Unjust),昨(11)日在台北國際紀錄片影展上映。高齡89歲的朗茲曼亦赴台出席映後座談,與觀眾見面。
《未竟審判》主要呈現尤太議會最後一任長老穆莫史坦(Benjamin Murmelstein)在納粹德國時期,負責管理尤太人隔離區特雷辛城(Theresienstadt)的工作經驗;而透過回溯與這位尤太長老的訪談,朗茲曼重新梳理了納粹治下尤太官僚的歷史處境,並表達其個人對於穆莫史坦之一生的高度敬仰。
《浩劫》系列影像自1970年代開始拍攝,至今已將近40年,毛片總長超過350小時。朗茲曼表示,事實上,對穆莫史坦的訪談是《浩劫》拍攝工作的最初部分之一,也為其對於集中營的歷史書寫奠立重要的知識基礎。然而,朗茲曼也提及,拍攝前期一直處於對主題的摸索與不確定中,並且遭遇許多技術與資金上的困難,更破例地在一周內僅對穆莫史坦一人就進行了大量的連續訪談,雖然留下珍貴史料,卻在日後極為龐雜而漫長的整理工作中,幾乎「把穆莫史坦給忘記了」。
朗茲曼強調,他在拍攝前的研究調查中,便已經對穆莫史坦其人的歷史經歷產生極高興趣,並且十分感佩;更坦言訪談之後對於穆莫史坦「非常著迷」,認為他是在拍攝中最先呈現出主角素質的人物。朗茲曼直言穆莫史坦擁有「強大的人格」,而且幽默、淵博,受訪時思路清晰且文采優美,是非常值得被挖掘的報導人。
但是,穆莫史坦在《浩劫》中卻絲毫未現身,這對於朗茲曼來說是其作品的一個矛盾。因此,朗茲曼決定重新使用這一批豐富的訪談影像,並搭配收集來的圖像或文字檔案,重新製作發表成《未竟審判》。
此外,穆莫史坦的歷史定位本身,也充滿矛盾,引起朗茲曼的高度關注。作為尤太隔離區的官僚,穆莫史坦同時面對來自納粹政權與同胞的壓力,使其地位飽受爭議與批評;朗茲曼便指出,在大部分對二戰種族屠殺究責的著作中,穆莫史坦都被評價為尤太人的叛徒、通敵者與納粹的合作者。然而,經過多年的調查與訪談研究,朗茲曼認為在納粹的恐怖統治以及根深柢固的反尤主義下,作為中介的尤太人官僚或機關(例如負責地方行政的「尤太人委員會」)幾乎沒有能力改變種族滅絕的計畫進程,卻又無法迴避統治者賦予的職權。他反問論者與觀眾,「這是否真的就構成『與納粹合作』呢?」
《未竟審判》片長達3個多小時,穆莫史坦卻是導演以外唯一的口述報導人。朗茲曼援引大量篇幅,讓穆莫史坦完整敘說生命經驗之外,也使用素描、舊照片與文件等檔案,並重回現場取景,多方再現隔離區的歷史氛圍。
其中,穆莫史坦口述與艾希曼親身互動的豐富經驗,也提供深刻反思。雖然被控訴與納粹親近、妥協,穆莫史坦仍極力反駁著名尤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在「耶路撒冷大審」後所提出的政治哲學觀點,即認為納粹德國與艾希曼之惡乃出自於其「平庸」(banality)。穆莫史坦痛陳艾希曼的腐敗與虛偽、稱他為「惡魔」,並批評鄂蘭對於艾希曼「平凡」的論斷根本是基於錯誤的觀察。
1975年,朗茲曼第一次親訪定居羅馬的穆莫史坦時,許多謠傳以為他已經辭世。穆莫史坦聽聞此說,頗富深意地說,「那他們說的是對的。」1989年,傳言終於成真,穆莫史坦逝於羅馬。時隔40年,對於《未竟審判》問世的意義,朗茲曼卻再度提及死亡:「無論怎麼做,最後都必須面對死亡。紀錄片不可能記錄一切,所以做成另外一部作品,或許也是比較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