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2018台灣同志遊行 籲返鄉公投守護性平教育

2018.10.28
施維長、Nagao Kunaw、何宇軒、李奇軒/台北報導

台灣同志大遊行27日在台北凱道登場,現場估計十三萬七千人參與。今年主題「性平攻略由你說,人人18投彩虹」,訴求守護性平教育、並呼籲年滿18歲公民參與公投,促使社會性別友善。除了遊行主體外,也有教師和家長支持性平教育,以及國內外基督教牧師出面聲援的活動。

性別平等教育屢受污名 成今年遊行主軸

近年性別平等教育遭受諸多曲解,更讓教師常得在第一線承受壓力。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在遊行前,亦在二二八公園孔子像前舉辦聲援活動,來自各地的教師彼此打氣,也有家長與學生到場支持。

性別平等教育大平台號召現任和退休教師、學校行政一同守護性平及教育專業。(攝/施維長)
高師大性別所副教授楊佳羚表示,她作為家長,如果自己小孩出櫃,那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知道自己的父母會力挺他。曾有反同人士問她,性別就是一男一女,就算有陰陽人也才佔多少比例,幹什麼教這些。楊佳羚說,她教書二十多年,只遇過一位學生表明是陰陽人,「但一個陰陽人,就是一個『人』。我身為老師,不管(陰陽人佔)幾%我都要給他支持。」

國小教師翁麗淑在晚會表示,反同公投發起方宣稱反對的是同志教育而非性平教育,但這是將同志教育與性平教育切割。她認為同志教育不能在國民教育裡缺席,一旦缺席,首當其衝的就是本身是同志的學生。

目前17歲的同運團體芭樂小雞塊成員「果然翁」提到,在求學過程中,很多同學包含他自己因為沒有受過同志教育,而被其他同學所欺負,無法認同自己的存在,也沒辦法認識自己,如同異類一般。他在短講中數度哽咽,表達他們跟大家一樣,是多元社會的一份子,也希望台灣政府能保障同志教育。

18歲可公投 遊行聯盟盼踴躍投票

台灣同志遊行聯盟今年也在街道兩旁,設置「同志有愛,說出吉祥話」和「愛家不礙家,公投你我他」的活動。由於年底選舉縣市長和民代需20歲才有投票權、但公投案年滿18歲即可投票,聯盟也呼籲滿18歲的選民能在11月24日這天返回戶籍地。踴躍參與公投。

同志遊行聯盟發言人小鯨表示,遊盟主張人人都需要性平教育,「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活生生的性平教材。」他指出,現身可增加相互理解的可能,訴說能看見彼此的不同。遊行過後,也希望大家在準備好的狀態下,以自己的生命故事和經驗,讓更多人看見多元與差異。

性平教育為何這麼重要?它讓每個同志孩子知道,自己的不同並沒有錯,可以認同並接納自己。它讓每個非同志的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跟自己不一樣的人,不要去歧視別人。它讓同志孩子的父母們知道,自己的孩子並沒有問題,更不是父母的問題。它讓所有孩子的家長知道,好好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讓他們成為歧視的幫兇。

如果不知道怎麼教的話,就請尊重教育的專業。 ——小鯨

愛家公投針對性少數 同運籲與中間民眾對話

「這次公投是台灣的性別運動,遇到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婚姻平權大平台總召呂欣潔表示,接下來到選前二十八天會很辛苦,希望大家跟身邊的親朋好友展開對話。對話不是吵架,是要讓試圖去理解社會上還有一些人,因為不了解,產生的恐懼,讓他們說出傷害同志的話。

她強調,重點是遊說中間的民眾,而非那些反同、在臉書上傳遞錯誤訊息的人,他們不是遊說的目標。她認為許多台灣人可能只是還不了解同志是甚麼、不了解同志生養小孩是可能的、不了解婚姻平權只會讓台灣充滿更多愛與幸福的故事,這才是要對話的對象。

國內外同志友善牧師 呼籲教會接納同志族群

Yvette Flunder主教。(攝/Nagao Kunaw)
遊行當日,超過三十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志牧師及神職人員,共同發表〈激揚Amplify台北宣言〉,呼籲基督徒反思教會對同志族群造成的傷害,「教會辜負成為一個充滿愛和友善的群體」,希望台灣教會正視「無知的歧視繼續傷害生命」。

「基督徒有義務,解放被壓迫的人民。」來自美國舊金山教會主教Yvette Flunder,表示自己已經63歲,與同志伴侶相愛34年當美國通過同志婚姻時,就第一時間去結婚,她希望台灣能讓同志成家。來自印度的雙性社運者Daniel Meddonca表示,今年印度將將同性性行為除罪化,但亞洲仍有馬來西亞、汶萊和新加坡將同志性行為視為刑事罪,這些國家應修改這些殖民時代遺留的惡法。

「激揚 Amplify」是亞洲最大的同志基督教徒會議,今年主題是「彩虹橋」,目標是成為教會和同志族群橋樑,共有全球十四個國家,超過200名同志神職人員、學者、信徒參與。

為孩童打造參與空間 同家會辦親子育兒團

在遊行西路線的一頭,也有多個家庭,由家長帶著孩童齊聚新光三越站前廣場。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因應本次遊行,由具備保母執照的Jovi和曾任安親班教師的Mindy領隊,舉辦親子育兒團,進行團康活動及性別友善繪本講談。

本身為同性雙親家長的Mindy表示,現場除了同性雙親家庭,也有異性雙親家庭和親子共學團參與。現今許多家庭會帶孩子一同參與遊行,考量集結時凱道的擁擠、全程遊行也較消耗體力,她們選在遊行路線僅剩三分之一路程的新光三越站前廣場集結,等待遊行隊伍經過再合流。孩子在過程中不但能藉由玩耍理解多元價值,最後也能以自身行動支持人權運動。

 

(攝/何宇軒)

1/20

(攝/李奇軒)

2/20

(攝/李奇軒)

3/20

(攝/李奇軒)

4/20

(攝/Nagao Kunaw)

5/20

(攝/Nagao Kunaw)

6/20

(攝/Nagao Kunaw)

7/20

(攝/施維長)

8/20

(攝/李奇軒)

9/20

(攝/Nagao Kunaw)

10/20

(攝/彭緯宸)

11/20

(攝/何宇軒)

12/20

(攝/施維長)

13/20

(攝/Nagao Kunaw)

14/20

(攝/Nagao Kunaw)

15/20

(攝/李奇軒)

16/20

(攝/李奇軒)

17/20

(攝/何宇軒)

18/20

其他領域的倡議團體也前來聲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說,日前成案的第16號「以核養綠」公投就是「擁核公投」,好比「愛家公投」是「反同公投」。她強調,台灣若能為亞洲第一個支持同性婚姻、甚至第一個非核家園的國家,是了不起的成就,但保守勢力認為台灣不夠格,所以發動公投來阻礙。(攝/何宇軒)

19/20

(攝/何宇軒)

20/20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