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司法冤案 張月英案

清白不容妥協,月英向前衝

張月英案 2017.07.12
文/黃芷嫻

「我清清白白的,我的人生不能有污點」,張月英說。

張月英,一位尋常的中年婦女,如果沒有這場司法烏龍,阿英應該會繼續他在黃昏市場擺攤賣襪子的人生。「我根本就沒去過那個地方,生活圈就不是在那裡」,張月英完全無法理解自己為什麼無端被捲入這起肇事逃逸案件。

不少人勸他還是花錢消災、賠錢了事算了,「我一生清清白白的,我的人生不允許有任何的污點!我沒撞他,我為什麼要賠錢?賠了就承認自己有做啊!」,從這一刻起,張月英決定不論花多少氣力都要為自己爭一個公道。

相關內容:卯上司法,拚個清白──張月英的無罪之路

張月英開始研讀法律,不惜從台北搭客運夜車到高雄空中大學唸法政系法律組;他單槍匹馬上法庭為自己辯白、寫書狀,十年下來共聲請了11次非常上訴、8次再審。略窄的臥房裡昏暗的燈光,牆上整櫃整櫃的法律書籍、一台十吋筆記型電腦,張月英在這裡渡過了無數個和法律交戰的夜晚。「我今年要考律師,我已經報名了,我不是要把律師當職業,而是刑事案件不是律師不能閱卷,如果我考上律師至少可以閱卷,才能保護我家人的權益」,張月英說。

高中畢業後開始做家庭代工的張月英,邊做電繡邊進修,學過服裝設計也賣過自己設計的女裝,現在不只唸法律,還修習社會學。張月英嬌小的身體滿載能量,學習力旺盛且不輕言放棄。如果沒有這股「不服輸」的韌性,實在很難想像小蝦米如何能夠對抗大鯨魚。

張月英(右)與冤獄平反協會律師蔡晴羽(左)正討論此案件

一場冤案,像是老天爺向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心神不寧,終日掛心官司的張月英無法再繼續市場擺攤的生意,他為官司奔波、苦讀法律,拼一口氣就是要為自己平反冤屈。只是,隻身對抗司法體制的張月英,回想起這場司法烏龍心中仍不平衡。一審無罪的張月英,對於二審判他有罪的法官,迄今仍無法釋懷。「他才開一個準備程序庭就叫我去現場模擬,沒有任何證據就訂一個期日要我去做現場模擬,我不是犯罪行為人是要我模擬什麼?如果我當下被騙去模擬的話可能不只十年,可能十五、二十年都還沒法平反」,語調中難掩憤怒。

案件發生後張月英幾乎每天掉眼淚,「真的是很怨嘆啊!我常常凌晨三、四點都沒法睡,一個人坐在家門口」。由於不知道何時會收到法院的通知,每天早上張月英必須吃鎮定劑讓自己精神穩定,「不然我會一直走來走去,因為郵差都是這個時間來」,「因為我們那裡的郵差是騎野狼125,到現在聽到野狼的引擎聲我都會回頭看,以為是郵差又來送法院的掛號」。「從2011年有罪確定以來,我的安眠藥、鎮定劑沒停過」。當時,精神科醫師曾問張月英會不會有自殺念頭,「我絕對不會自殺,我自殺冤案不能平反,法官也不會因為我的死而自責,還是照樣做他的官」。終於,張月英的「不服輸」讓他等到了今年5月31日的無罪宣判。

如今,張月英冤獄平反,他決定在高雄空中大學修習更多專業領域,「因為一個學系就是一個專業嘛,希望我多點專業,這樣可以幫平冤會的忙」。張月英,告別市場擺攤的人生,「我已經在規劃做網拍,看能不能慢慢從網拍發展實體店面」。我彷彿看見張月英用愉快的音調向顧客打招呼、穿梭在他經營的店面。

作者為冤獄平反協會無辜者關懷行動小組主任。
本文原刊登於冤獄平反協會《冤冤相報》第六期。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