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居住、房價議題的巢運今(4)天登場,不僅呼應25年前、1989年舉行的無殼蝸牛運動精神,提出終結迫遷、改革稅制、廣建社宅、修公地法令、租屋專法等訴求,更回到當年無殼蝸牛夜宿的忠孝東路出發,遊行至台北市仁愛路的知名豪宅「帝寶」外夜宿。參與巢運夜宿的民眾下午在仁愛路分隔島上搭起帳篷,原本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擺滿各領域NGO的攤位,讓一坪300萬的地段,成為一般民眾難得能夠共享的空間。
熙來攘往的忠孝東路街頭,充滿逛街的年輕人、也有許多親子出遊,分隔島更已經掛起慶祝國慶的國旗,在東區最繁華的地段——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口的廣場,也是當年無殼蝸牛的「老戰場」。巢運選從這裡出發,展開他們步行至帝寶的「蝸牛之路」。
遊行開始,由長期聲援社會運動的蔡瑞月舞蹈社舞者演出靜默劇,全身分別塗滿紅與綠兩色的男女舞者,撐起無法遮風避雨的「鈔票雨傘」,被象徵高房價與沉重房貸的鎖鏈捆綁,藉以展現出年輕世代無法安穩居住的窘境。這樣的困境,直到圍繞舞者的年長者,發起無殼蝸牛運動的李幸長、中原景觀系教授喻肇青等人,撕下嘴上象徵噤聲的膠帶,一起站出來為居住改革發出怒吼,也宣誓注入新一代參與者的巢運,打響傳承無殼蝸牛精神的第一記鳴槍。
途經忠孝東路四段的頂好市場、SOGO百貨等人潮聚集之處,高喊「滅金權、要公平」的遊行隊伍,吸引許多逛街人群的注目,也經過著名都市更新案例正義國宅。走在充滿都市發展與更新「成果」的街道上,遊行人潮顯得非常渺小。
參與遊行的民間團體相當多元,打頭陣的是日日春關懷互助協會。雖然文萌樓暫時脫離都市更新的危機,但他們認為,房價炒作讓許多文化古蹟面臨都更利益的威脅,身為文萌樓租戶的日日春,也在與現任屋主的法律訴訟中,吃到不少現有民法「棄租戶如敝屣」的虧,一、二審都敗訴,三審情況也不太樂觀。
談到理想中的住宅,張惠美認為沒有斜坡、家具設置高度降低都是基本要求。她也以美國社會住宅為例,由身障者自己規劃、設計,再交給建築專業工程師施作,達到「居住平權」的理想。
殘障聯盟秘書長王榮璋說,目前台北市的房價所得比為15比1,意即勞工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到一間能住的房子,許多身心障礙者所得卻只有一般勞工的一半,必須加倍勞動30年才能買得起,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而根據崔媽媽基金會統計,僅有2﹪的房東願意租房給予身心障礙者,而台灣多數的房屋更有不便行動的環境障礙。「是我們的障礙者不夠努力嗎?」「種種問題的存在是國家不仁。」
來自三鶯部落的居民站在台北市少數殘存的公有地「空軍總部」前,以空地為舞台。他們說自從漢人來到台灣開發,原住民失去傳統領域土地,沒想到近年來,不管是閩南、客家、外省等族群,也因為都市開發一起成為「遊牧民族」。男性穿著「土地不是商品」的抗議T恤、女性穿著阿美族的傳統服飾,一起跳起阿美族的傳統戰舞,向象徵金權的豪宅建築開戰。
三鶯部落居民賽飛說,這首名為「放牛的小孩」的歌,其實是在傳唱原住民祖先們如何使用土地,從事與大自然共存的農耕工作,最能展現原住民對待土地的態度。而三鶯部落近年來陷入被迫遷離大漢溪畔的問題,近期也在跟新北市政府協調,希望能在三峽附近的公有地,自力興建適合原住民居住習慣的一樓平房。
不管是有房、租屋、住水邊,不同族群都有自己對於家的想像。長期以街頭為家的街友族群,也參與巢運的遊行。街友組織芒草心慈善協會更拖行耗資兩萬元、由街友自己組裝、僅有一坪大「地寶號」上街,象徵把家帶著一起走,更將街友的居住空間讓更多人看到。「地寶號」由木板組裝,裡面不僅可容納兩個街友平躺的塌塌米,更善用摺疊書桌、收納空間,還有具簡易保溫功能的「保利龍冰箱」。
芒草心成員、社工張獻忠說,每個月4000至5000元的租金對街友來說已經是沉重的負擔,而這樣的選擇在台北市也越來越少。像「地寶號」這種移動式空間,不僅方便街友移動,晚上也可停在不收費的停車格。介紹空間的街友阿輝笑說,「裝潢不難,難的是土地啊。」在這一晚,他們短暫享有一坪300萬的家。
相較於無殼蝸牛運動提出「住者有其屋」的口號,巢運同樣要求健全租屋市場以及改革房屋稅制;而隨著近年房地產市場發展與政策的轉向,巢運更著重在「滅金權,爭公平」,提出反迫遷、廣蓋社會住宅、修訂公有地法令訴求。
代表房市改革行動聯盟的學者花敬群,提出去年課徵的土地增值稅,每坪只需882元,等同政府認定每坪土地只漲價4000元。花敬群說,根據國家財富調查,台灣房地資產總值112兆元,即使只課徵1%,也比現在房地產1300億的稅額,高出9900億。換句話說,國家讓擁有不動產的金字塔頂端族群,逃過許多必須回饋、負擔的成本。
曾參與無殼蝸牛的崔媽媽基金會執行長呂秉怡,以德國46.7%的租屋率為例,認為不需背高房貸的白領階級,將收入投注於提升生活品質。而台灣的租屋市場很小、品質也不穩定,房客往往沒有保障,呂秉怡認為應健全租屋市場、訂立專法,保障無力負擔購屋或是想以租屋滿足居住需求的族群。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副召集人陳美鈴則直指,台灣社會住宅比率太低,僅有0.08%。相較於其他國家社會住宅,平均以25%所得作為社會住宅租金,台灣人應該花費5000元便能租到社會住宅,但現有的社會住宅租金往往超出這個標準。陳美鈴也認為居住沒有希望,讓很多人也不願意生小孩,導致台灣出生率位居全世界最低。
青平台副執行長李重志表示,「買房」的觀念應該被打破,人生各階段有不同居住需求,為何要把大量資產放在房子,而阻礙求學、旅行等其他更有意義的事?他質疑台灣租屋市場並未被好好建立,但政府卻以各種貸款方案鼓勵民眾買房,逃避城市應提供居住的責任。「有土斯有財」是農業時代「生產」作物獲得所需的概念,但現在土地變成炒作的商品。
台大城鄉所副教授黃麗玲,則從都市專業者的角度出發,直批仁愛路作為日治時期以來國有土地最密集的道路,近年卻變成「國有土地拍賣大道」,透過公有地轉賣、BOT等方式,炒作土地,也失去公有土地開放共有的精神。
黃麗玲也呼籲政府停止用公有土地興建可買賣的「合宜住宅」,應該多興建能夠保障弱勢居住權益的社會住宅,她說,即便是1989年才開始興建社會住宅的韓國,目前也已經達成佔住宅市場總量6%的社會住宅,台灣政府也不應該再逃避。
除了上街,巢運也將五大訴求承諾書寄送給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六都候選人。其中柯文哲、連勝文、陳菊、胡志強、游錫堃、馮光遠、鄭文燦都已簽署,楊秋興、黃秀霜、賴清德、朱立倫則有回覆但未簽署。
巢運也公開譴責唯一沒有任何回應的現任桃園縣長、國民黨籍候選人吳志揚。
巢運活動接近尾聲,參與者躺平在仁愛路上,表達對高房價的不滿。聲援華光社區的學生徐亦甫想起去年面臨拆屋之際,也有許多聲援者利用躺平的身體,阻擋強制拆屋的國家公權力。巢運訴求之一正是希望終結強拆迫遷。徐亦甫感嘆政府對於土地的想像只有用金錢衡量,不管是都市或鄉村居民,有產權或非正式住居,都可能面臨國家徵收、迫遷。他呼籲政府應該重視兩公約中的居住權,以此為標準重新檢視既有相關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