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人間看病的大雪山黑熊,野放重返山林。(黃美秀提供)
台灣黑熊是相當機靈的生物,平常要捕捉到牠,相當不容易。
台中大雪山區是台灣黑熊的重要棲地,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為研究大雪山區黑熊生態,從102年開始委託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在山區架設黑熊研究陷阱,進行體檢、裝設追蹤器的繫放捕捉工作,希望能夠建立大雪山黑熊族群的生活圖譜。
然而,台灣黑熊相當機靈,捕捉繫放相當不易。黃美秀老師表示,黑熊的嗅覺敏銳,鐵籠陷阱剛裝好一星期,殘留人類的氣息,一週內通常不會有黑熊中陷阱。目前研究紀錄顯示,曾中過一次研究陷阱的黑熊,明顯提高警覺,都沒有再中第二次陷阱。
但是一頭母熊,打破黃美秀的認知經驗!
犬齒斷裂入陷阱 黑熊中伏不尋常
大雪山黑熊第一次捕獲時牙齒生病。(黃美秀提供)
10月14日,大雪山的黑熊陷阱,發出緊急簡訊通知訊號。這是國內首次為了繫放捕捉野生動物,避免干擾動物捕捉成效,在山區巡視不易,耽誤處理時間,進而採用的最新人造衛星監測技術,監控研究陷阱是否被動物觸動的即時通訊系統,在動物中陷阱的第一時間,透過手機簡訊或電子信件訊息,立即通知研究人員。
黃美秀老師第一時間收到訊息,停頓手邊的工作,立即聯絡研究團隊,迅速往山區移動,黑熊研究團隊的獸醫張鈞皓,以及台大余品奐教授獸醫團隊,隨即出發趕往大雪山區。途中,黃美秀納悶,這座陷阱不是早上才剛裝好,怎麼下午就中陷阱,似乎太不合常理。
研究團隊一行人進入大雪山林道,攀越山坡林野,來到陷阱位置,第一次與雪山黑熊相遇。
一頭成年的母黑熊,在鐵籠裡吐氣警戒,精神反應良好,外觀無受傷。經過獸醫團隊麻醉,進行各式測量和體檢,發現黑熊右上顎犬齒斷裂,露出牙齦部分幾乎都不見,而且牙髓腔就像大窟窿般暴露在外,更糟的是牙髓腔及周圍發紅腫脹,牙齦還不時有黃白色的膿汁流出。
兩週二度入彀 救援人員忙救援
麻醉後進行健檢的大雪山黑熊。(黃美秀提供)
獸醫團隊第一次在野外見到狀況這麼差的牙齒,只能取用現有的醫療器材,盡可能將牙齒中的膿汁和髒汙清除,然後進行裝設追蹤器後,立即就地野放。
黃美秀老師20多年的黑熊研究生涯,一直秉持尊重盡量不干涉,也不破壞自然生態的研究態度。對於數量稀少且行蹤不定的台灣黑熊而言,繫放研究只是希望透過一種不得不的短時間接觸,進行體檢採樣、裝設追蹤器和追蹤,建立台灣黑熊生態資料,提供政府推動黑熊保育工作,有著科學研究的依據。
二週後,10月28日研究陷阱的通報訊息,再度出現,顯示又在同一區域!黃美秀想說,以前有時候一兩個月捕捉不到一頭,現在竟然同一區域,兩週捉到兩次。
一群人再度風塵僕僕趕上山,但是等在眼前卻是悲傷的景況!
健康惡化難覓食 不顧危險進圈套
「又是那頭黑熊!」黃美秀老師一眼看出陷阱鐵籠裡,就是兩週前那頭母熊,只不過這次不是在籠中低吼,而是無力的趴臥,嘴角流出疑似膿汁的液體,研究人員拍打鐵籠,黑熊僅稍微抬起頭,甚至不時全身微微顫抖,完全不是一頭健康野熊的樣子。
相較於第一次捕捉到的情況,這頭母熊健康狀態明顯惡化,懷疑是牙齒的狀況,已經糟糕到進食困難,連帶引起低血糖或血液電解質失衡,造成虛弱和顫抖。研究團隊嘗試性的在陷阱籠中,投入一根香蕉,發現母熊叼起香蕉,卻像咬不動一般,讓香蕉掉落地上,後來再給小塊剝皮的香蕉,母熊才能吃力地將香蕉吞下。
「真的是餓昏了!」黃美秀說明,野熊可能是牙痛到無法覓食,才會在第一次,不顧人類氣息,冒險進入陷阱取食,甚至第二次不管上次被捕經驗,還是進入研究陷阱覓食。外界暱稱黃美秀老師為「黑熊媽媽」,說到受傷黑熊的景況,黃美秀帶著心疼。
救一隻算一隻 野地後送全台首例
東勢林管處鞍馬山工作站人員協助運送黑熊下山。(東勢林管處提供)
「救不救?」成為現場的天人交戰。獸醫團隊表示,這隻黑熊病懨懨的情況,目前牙齒感染嚴重,野外僅能做到極簡易的醫療處理,若再釋放回到野外,很有可能繼續惡化,最後邁向死亡。若要救牠,只有後送到醫療設備完善的機構,有較高的成功機會,於是建議啟動救援。有鑑於保護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救一隻算一隻,黃美秀尊重獸醫團隊的專業判斷,進行通報,啟動救援機制。
這也是台灣史上,第一頭通報野生黑熊生病的首例,而且是由研究人員通報,過去通報經常是非法查緝的個體。黃美秀笑稱,黑熊二度來到研究陷阱,像是要找醫生看病似的。
次日,東勢林管處召集特有生物保育研究中心獸醫詹芳澤,以及研究團隊成員,共同召開評估救援及醫療的可能性,經過討論後,思考黑熊是瀕危保育物種,並且受傷黑熊是具有生育能力的母熊,救援成功有助族群繁衍,決定進行後送救援。作出救援決定,成為台灣第一頭從野地後送救援的野熊。
救了誰來治? 獸醫資源缺乏
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大獸醫、屏科大研究團隊共同醫治黑熊。(北市動物園提供)
通報黑熊救援後第二日清早,東勢林管處鞍馬山工作站主任吳貞純召集10多位同仁,趕赴現場進行搬運工作。一頭近70多公斤的黑熊,因為健康狀況不好,獸醫團隊不敢進行麻醉,只能在鎮定後,安置在搬運鐵桶內,由山林巡護員以人力搬運出來。一路上,黑熊安置在桶中,山坡處由人員揹負,山徑處以獨輪車推送,歷經3個多小時奮鬥,才來到車道,立即上車後送。
決定救,但是要送那裡醫治?特生中心救援保育動物,並無救援大型食肉目動物的設備,低海拔研究中心缺乏檢疫場地,擔心萬一黑熊有疫病,影響其他收容動物,屏科大收容中心太遙遠,也是缺乏完整醫療設備。
最後,只剩台北動物園有最完備的醫療設備,以及專業的獸醫團隊,但是動物園有自己的動物需醫治,黑熊成為意外的負擔。經過協調後,動物園決定接納醫治,參與救援行動,幫助野外的受傷黑熊。
兩週體重掉一成 齒傷治癒恢復健康
黑熊醫治後暫時收容動物園籠舍。(台北市立動物園提供)
下午5點,到達台北市立動物園檢疫中心,進入檢疫籠舍留置觀察,同時進行健檢,發現黑熊從第一次被捕獲到第二次被捕獲,二週內體重掉了7公斤,減少原有體重的1/10。
經過一段時間的照顧,先行恢復黑熊的體力,11月8日動物園獸醫室出動近20人,並且邀集開業牙醫師,屏科大研究團隊和台大獸醫團隊一同會診,為這頭黑熊做齒科治療,恢復牠的健康。
牙齒傷口治療後,黑熊明顯恢復健康,動物園提供食物,增強體力。同時東勢林管處採摘野地果實,黑熊研究團隊寄上民眾捐贈給南安小熊的野果,提高黑熊的食慾,保持自然的食性。
11月22日,醫療團隊進行第二次麻醉,檢查黑熊牙齒復原的狀況,發現復原比預期良好。由於野生黑熊收容治療,隨著體能恢復,明顯出現焦躁不安的行為,為了減少黑熊在籠舍內的緊迫狀況,救援團隊隨即開會,決議當日讓黑熊重返山林。
體能恢復情緒焦躁 直送山林重返鄉
黃美秀老師為野放黑熊進行準備工作。(黃美秀提供)
在黃美秀等救援團隊陪伴下,車子從動物園出發,直奔大雪山,鞍馬山工作站團隊成員再次出動,一群人再度合力,把恢復體重的黑熊,搬運回山林,讓黑熊回到自己家鄉。
簡單的搬運野放桶,完全由黃美秀黑熊研究團隊設計,利用廢棄油桶設置開關閘門,以最省的經費,做最大的事。當閘門打開,健康的黑熊到桶口觀望,應該是聞到人的氣味,突然怒吼一聲,快速向林野奔逃,結束近一個月的人間遊記。
打趣問黃美秀老師,野熊吼一聲,算是道謝嗎?黃美秀大笑!「有沒有道謝不重要!重要是牠能好好活著。」
台灣第一頭野熊醫治救援再野放的行動,在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台北市立動物園、台灣大學獸醫學系通力合作下,宣告完成。
人間相救傳佳話 救援能量待強化
台灣黑熊來看病,政府與學界、民間組織,合力完成一件美事。相對也實際測試通報和救援系統的完備性,何時啟動救援機制?如何協調後送?緊急後送的運輸工具?接受後送的治療、收容單位?治療、收容單位的器材與空間?以及醫治後的生態研究?一連串程序上的人力物力,都是未來可以再精進、再強化的事項。
大雪山黑熊回歸林野,但是黃美秀救援黑熊的工作還沒終結,因為一頭南安小熊還在救援之中,牠和大雪山黑熊不同之處,在於牠是頭幼熊,就來到人間,在食物的提供照顧之外,更要傷腦筋的事,就是要讓牠強壯,保持野性,未來有能力回到山林存活。
台灣黑熊成為國民所愛,但是在「可愛」的外貌下,其實有更多熊族的真實生存狀況,需要外界的即時救援,以及人間更多的關心。
大雪山黑熊來看病,包送包醫包吃住,人間相救忙翻天,短短一個月的來去匆匆,卻為保育歷史,留下永恆的佳話。
救援中的南安小熊,將要野放回到林野。(郭志榮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