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生態保育 石虎保育

石虎失家記 (2) 水岸景觀化 前瞻毀生態

石虎保育 2019.01.02
文與圖/郭志榮
2012年發現的新紀錄種麗彩招潮蟹,在台灣分布相當稀少。金門清遠湖的棲地,遭到工程破壞。(洪清漳提供)

苗栗石虎公園引發破壞生態的軒然大波,讓人關注到前瞻計劃中,到底還有多少相似影響生態的景觀計畫?經過逐一查訪,發現許多計畫,早已有抗議破壞生態的聲音,但是計畫持續進行,像一輛失速的建設列車,朝著規劃的方向前行,直到毀掉棲地、傷害生態,再一次引爆社會的憤怒!

行政院2017年6月核定前瞻計劃,在水環境建設中,分有「水與發展」、「水與安全」及「水與環境」三大建設主軸,擔負供水、治水、水環境的建設工程。其中「水與環境」--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至少一縣市一亮點的推動河川環境景觀及棲地營造,由各縣市提出計劃,水利署審核通過。計劃可分成不同期程,總經費280億元,總面積420公頃,期程106到113年。

前瞻計劃公布之初,8800億的總體計劃,贊成與反對各半,在水環境建設中,興建雙溪、天花湖等水庫工程,遭到劇烈反對。但是對於水環境計劃,水患監督治理聯盟徐嬋娟表示,水環境改善計劃,名稱讓人疑慮,但是民間也會期待,好好運用大筆經費,透過「減量工程」的建設,去除水泥化,還給河川原來的面貌。但是計劃陸續推動實施,才發現和原本期待有落差,並且陸續爆發出生態爭議,形成巨大的反彈聲浪。

台中綠川的景觀化,帶來觀光人潮,成為河岸整治的效法對象。
前瞻計劃中的台中綠川整治,一直被視為水環境典範,成為台中市前市長林佳龍的環境政績,各個縣市首長陸續前往「朝聖」。台中市原鄉文化協會總幹事江慶洲表示,綠川只是景觀化,並未生態化,大量燈光裝飾,只是讓一條歷史圳道,更顯庸俗,甚至引進旱溪水源,沿岸截流取污,供應綠川圳水,也未徹底解決城市污水下水道的雨污分流問題,綠川只是景觀的「樣版」。

城市中的綠川,原本生態度就不高,作為觀光休閒的景觀功能,成為建設的主要目標。但是觀光休閒的景觀功能,一旦移植到具有生態的河川、野溪,可能就造成生態浩劫。

近日的卓蘭石虎公園就是一例,前瞻計畫編列8000多萬,打造「大安溪生態公園亮點計畫」,在自然河岸想營造綠川化的景觀河岸,卻是產生破壞石虎棲地的問題,讓政府飽受批評。但是這不是單獨個案,前瞻計畫的水環境工程,其實早已在各縣市,造成不同爭議,只是有無引爆,成為新聞焦點。

南勢溪環境營造工程,破壞南海溪蟹棲地,引起環境團體抗議。
台中市沙鹿南勢溪環境營造工程,前瞻計劃第一期編列2000多萬元。但是施工河段,選擇在最自然的竹林河道,挖開湧泉河床,剷除沿岸竹林,改造人工化河岸,今年4月爆出破壞南海溪蟹棲地的重大生態危害。

大肚山學會召集人吳金樹召開記者會表示,南勢溪施工區域的河岸邊,經過調查分布有罕見的南海溪蟹,也是台灣幾處發現地的最北端,相當有生態意義。但是工程沿岸開挖、碾壓,已經造成南海溪蟹的生態浩劫,甚至連調查、搶救都來不及。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楊國禎更痛斥這是「無腦工程」,連調查都沒詳盡,就貿然施工,甚至出了事還不改善。

金門縣清遠湖景觀改善工程,前瞻計畫第一期工程編列3500萬,計畫進行湖畔步道、水岸生態護坡整治,以及建設親水觀景平台、景觀拱橋、水閘門改善等工程。現今已經放乾湖水,進行施工,但是卻造成重大濕地生態危害,引發環境人士的關心。

金門生態紀錄者洪清漳表示,清遠湖是感潮型濕地,水源除了區域排水的淡水,還有漲潮進入的海水,鹹淡混和的水域,孕育多樣生物,包含許多珍稀物種,像是麗彩招潮蟹、側足厚蟹、布氏葉鰓螺等生物,還有許多冬季的候鳥。工程選擇在冬季施工,還放乾湖水,景觀還沒改善,已經造成嚴重的生態浩劫。

金門縣工務局陳全河科長表示,遠清湖因為大潮時,水淹部分步道,因此在景觀工程外,提高水柵門水位,以及浚深湖床。因為施工需要,放乾湖水,但是有分區進行,保留部分水域,冬季施工為了趕時程進度,預計明年初就會完工。

彰化鹿港溪景觀改造工程,移植、拆除沿岸大量樹木,再重新植樹,遭到環保團體批評「毀老樹、種新樹」。
南投貓羅溪河川景觀改善工程,南投縣政府爭取前瞻計畫3.5億經費,推動城鎮之心計畫,進行生活廊道、環狀自行車道和河岸綠美化等工程。

生態觀察家李璟泓指出,貓羅溪全長47公里,流經南投、台中、彰化,在南投沿岸長有茂密草木,陸域與水域生態相當豐富,河岸高灘地曾經調查有石虎蹤跡,一旦開發又成生態浩劫。

此外,彰化鹿港溪景觀改造工程,移植、拆除沿岸大量樹木,台南竹溪水環境改善計畫,移植大量老樹,屏東保力溪水岸水岸改善,破壞原有河道。幾乎各縣市申請前瞻計畫,推動的水岸景觀改造工程,都爆發大小不一的生態爭議,讓「水環境改善」淪為「水環境破壞」。

前瞻計畫南勢溪景觀工程,產生生態爭議,事後召集居民開會,討論如何挽救。
水患監督治理聯盟徐嬋娟表示,整個「水環境改善」像是在拚前瞻政績,各縣市提出的河岸景觀改善,幾乎都是全數通過,但是地方政府首重觀光休閒功能,中央水利署又缺乏生態評估管制,於是不斷產生生態危機,施工後才來補救,造成的破壞常難以挽救。

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指出,前瞻計畫的水環境改善工程,許多工程區域,依照環保法規,免於環評,但是必須進行生態檢核程序,確保工程不會造成生態危害。

但是他表示,生態檢核的程序與落實,中央與地方都還在磨合,希望能夠完善保護生態,避免產生爭議。對於已經產生爭議的個案,水利署都會進行溝通與修正,期待改善破壞問題。

在台灣,大量的天空步道,天梯吊橋不斷被興建,已經遭到檢討觀光效益低落,破壞山林環境,將會進行計劃管制及停建。但是在水岸環境上,更多的生態公園、景觀河道不斷被興建,造成水岸環境的破壞,讓台灣的山林與水岸,因為觀光休閒目的,形成新一波的生態危害。

台灣大量興建的天空步道,天梯吊橋,遭到檢討觀光效益低落,破壞山林環境,將會進行計劃管制及停建。
德國的水岸環境,以生態、自然為主,不會過度景觀化與水泥化。

在日本、歐洲等國家,水岸景觀維持自然,尊重自然河岸的生態功能,僅在少數區域簡易整理,方便人類使用,不會過度景觀化、水泥化,破壞原有生態。

水患監督治理聯盟徐嬋娟表示,長期以來,野溪整治、河岸治理,引發的生態爭議,不只是一個國家對水域環境,一個生態與美學的思考,更是包含工程經費的地方金流,一個「為建設而建設」的問題,可能是必須關注的核心。

  
  

相關內容:石虎失家記 系列報導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