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電廠擴建環評,在燃煤除役時程,以及保護生態濕地的爭議之外,另外就是開發地點的文化資產。國內考古專家劉益昌教授,也是本案環評委員,在環審會場不斷強調,開發區域可能留存明鄭時期的曬鹽場遺跡,更重要的是,它可能也是一個歷史戰場,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劉益昌教授所指的歷史戰役,就是荷據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原住民搭加里揚(Taccaareyan)社的征伐戰役,也就是這場戰役之後,確立荷蘭統治南台灣的基礎,並且開啟漢人大量來台的歷史開端。
1624年,荷蘭從澎湖被清國驅逐,轉進福爾摩沙(台灣),並且在大員(台南安平),建造熱蘭遮城作為防禦城堡與貿易商館。隨後與原居當地的新港社原住民,達成協議,進行交易。但是新港社與靠近內陸的麻豆社有爭議,不時相征,荷蘭人以協助新港社為名,征討麻豆社,鞏固荷蘭在台南北邊的統治勢力。
同時,在台南南邊存在有搭加里揚社,勢力範圍從興達港到大岡山一帶。根據1603年陳第《東番記》的記載:「大員、堯港、打狗港口附近,皆居住有大小番社,大者人口上千,小者五、六百。」荷蘭《熱蘭遮城日誌》的文獻中,「搭加里揚社在堯港附近,大崗山南方,一條冬天有水的大河南邊;離新港約二天路程。」都說明搭加里揚社的生活範圍與勢力。
搭加里揚社生活在現今興達港一帶,已經能夠依交換貿易維生,《熱蘭遮城日誌》記錄,「1634年,有戎克船,從堯港載3000枚鹿皮和鹿肉到熱蘭遮城」。說明當時搭加里揚社在平原捕鹿,進行鹿皮交易,並以堯港(興達港)為運輸港口。
但是,搭加里揚社與北邊的新港社有衝突,1634年10月8日,新港社與搭加里揚社爭鬥失敗,新港社請求荷蘭協助。11月3日荷蘭派兵70多人,搭船走海路由堯港登陸,11月5日在大崗山附近與搭加里揚人戰鬥。
《熱蘭遮城日誌》記載,「1634年11月6日,中尉率領那群士兵勝利回來,報告說昨天近中午時,在南邊桌山(大岡山)附近與搭加里揚(Taccaareyan)的野人交鋒,估計他們的人數約有150到200人,非常高大強壯的人。他們有五個人被我們的士兵射死,新港人與蕭壠人很高興也很滿意。」
11月荷蘭征戰搭加里揚社之後,12月21日荷蘭再度派兵攻打,這次荷蘭出兵500人,新港社等番社聯合派出400多人,近千人在赤崁集合,改走陸路,南下進攻,25日越過阿公店溪,進攻搭加里揚社的聚落,並且放火燒屋,搭加里揚社潰散。
搭加里揚戰役,讓搭加里揚人離開北高雄,進入屏東平原,荷蘭完全掌握高雄平原,隨後繼續向南征討、談判,終於完成統治南台灣的版圖,並且在南部平原獲得大面積土地後,大量引進漢人來台工作,開啟大量漢人渡台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