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中研院、東海大學等單位,日前聯合舉辦藻礁論壇,公布有關桃園藻礁生態與社區的調查報告,提及螃蟹、裸胸鯙、柴山多杯孔珊瑚等物種生態,以及共構桃園森、川、海的願景。台灣濕地學會常務監事陳章波出席會議,數度指責研究不精確,以及論壇都是同溫層。但也反遭與會學者、民眾指責違背學術良心、為開發護航。
中油觀塘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開發案,在缺乏完整生態調查資料下,持續進行審查,遭到環評委員高度質疑,指出中油提供的生態資料,許多是早期資料,並且相當片面,要求提出完整資料,才能有審查依據。
2018年3月,農委會林務局編列農再預算1076萬,委託中研院、台北大學、成功大學、東海大學、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等單位,邀請社區、海洋、生物等學者專家,進行「藻回南桃園的里山海:南桃園藻礁水圈環境生態對社區生活產業的影響」計畫,分成6個子計畫,涵蓋沿岸社區開發史與污染史,以及海域、藻礁的生態調查,進行大規模的完整調查。
2018年10月8日,調查結果未出爐,在民間環委集體缺席抗議下,由官派委員強勢通過環境影響差異案,引發高度爭議。2018年12月調查報告完成,調查單位與環境團體為了公布調查結果,上週六 (23日) 在台北文化大學城區部舉辦大型論壇,強調要讓社會瞭解桃園藻礁的真正生態樣貌。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表示:「這是一份遲來的報告,但是卻是一份政府不能忽視閃避的報告。」
生態調查計畫,主要透過白玉、大潭藻礁G1區、大潭藻礁G2區、永興、永安五個採樣點,針對不同物種,進行連續9個月的調查。
在螃蟹生態上,東海大學生命科學系博士生李坤璋指出,南桃園沿海共有14科52種,成為台灣西海岸嘉義以北地區,蟹類物種最豐富的地區,已經接近台江國家公園56種蟹類的記錄,具有國家公園的自然資源潛力。特別是,大潭G1、G2區蟹類物種高達17種,生物豐富度高於觀新野生動物保護區的觀新藻礁,螃蟹物種12種。
在柴山多杯孔珊瑚調查上,中研院學者陳昭倫指出,從過去的點狀發現,開始進行有系統的棲地調查,研究藻礁底質結構與棲地複雜度,發現白玉、大潭G1、G2區藻礁棲地狀況良好,不僅是連續礁體,同時礁體上有很多孔隙,形成微棲地,提供生物躲藏、居住。並且柴山多杯孔珊瑚只有存在大潭G1、G2區,特別是在風與海浪的作用下,形成一個適宜柴山多杯孔珊瑚的生存環境。
在社區發展上,成大水科技研究中心副主任邱郁文以「生態門神」比喻桃園藻礁沿岸,許多生物遷徙海洋與河川,位於河口沿岸的藻礁,提供食物與庇護所,成為重要的生態棲地。並且藻礁潮間帶提供人類豐富食物,從森、川、海的觀點,保護藻礁建立陸域與海域的生態循環,更有助地區的未來發展。
訪問居民的調查統計,發現新屋、觀音兩區高達70%居民,認為保護藻礁有助地方發展。
在地區居民態度上,台北大學陳湘繁助理教授首度公開調查數據,在訪問居民的調查統計,發現新屋、觀音兩區高達70%居民,認為保護藻礁有助地方發展,54%居民認為興建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對地方沒有幫助。對於藻礁海岸的利用上,白玉、永安、永興、大潭、永安、保生六里居民,40%支持發展觀光休閒、25%支持劃設保護區,12%支持為工業或能源開發。
這份由農委會委託的生態調查案,雖然以農村再生經費,進行社區與生態資源調查,卻是集結近五十位國內一流的海洋學者與研究人員,進行為期9個月的高密度生態調查。為補足冬季調查資料,中研院海洋專家陳昭倫,在2019年1月22、23日,桃園海岸全年最低潮位時刻,進行大潭海岸調查,在大潭藻礁G1區發現微孔、宮田偽絲、黑菊三個新記錄種珊瑚,大潭藻礁在G2區中,發現直徑約1公尺的珊瑚島,上面密佈柴山多杯孔珊瑚。
台灣濕地協會常務監事陳章波,指責研究不精確、論壇都是同溫層。但他也反遭與會學者、民眾齊聲反駁。
過去提出「大潭藻礁生態不好」、「柴山多杯孔降級」等言論的台灣濕地協會常務監事陳章波,會同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退休學者謝蕙蓮一同參與,在討論時間數度發言,質疑調查的精確度。陳章波指出,調查精確度不足,只是科普知識,並且抨擊論壇都是同溫層人士參與。他並表示,自己才是「守護藻礁的門神」。
陳章波的發言遭到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召集人潘忠政質疑,濕地學會收受費用接收中油委託,進行藻礁調查,做出「大潭藻礁生態不好」的結論,成為開發依據,所以才會有後續農委會的調查案。現今集結50多位專家學者,歷經將近一年的生態調查,陳章波沒有提供任何調查資料,就來不斷發言質疑調查研究,「倒底是為誰護航?當誰的門神?」
桃園在地聯盟李碧恬詢問,農委會委託調查案出爐,有一定的效力與信度,政府究竟要如何面對?桃園市政府何時啟動自然地景審議?謝蕙蓮表示,對政府委託的調查案件,不必期望太大,報告只是研究團隊的意見,何況報告中訪問居民。呈現又要保護、又要觀光,這是有衝突的。
桃園市政府海管處處長林立昌說明,桃園市政府沒有特定立場,必須等到調查資料正式公告,再和中央海洋委員會協商保護方式。環境律師蔡雅瀅表示,目前已經有幾個環評撤銷行政訴訟在進行,調查報告成為重要依據,同時警告政府單位,依法破壞保育物種的個人將受刑責追訴。她並指責桃園市政府,遲遲不願進行自然地景審議程序,讓藻礁失去保護,面臨開發破壞。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林惠真指出,觀塘案環評已過關,貿然開工都是不可逆的破壞;現今生態調查報告已出爐,政府必須重新審視。
東海大學特聘教授林惠真指出,觀塘案環評已過關,貿然開工都是不可逆的破壞,現今生態調查報告已出爐,政府必須重新審視,避免動工造成「千古憾事」。特生中心副研究員劉靜榆表示,過去藻礁調查,缺乏大潭藻礁詳細資料,現今調查包含六里五個採樣點,調查比過去的調查廣泛並且精密,打破「大潭藻礁生態不好」的說法,讓人看見大潭藻礁的珍貴。
一場論壇揭開藻礁生態面貌,面臨不同立場學者前來踢館質疑,讓觀塘案再掀波瀾。大潭藻礁開發在持續爭議中,進入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