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生活文化媒體 公共廣電

蹉跎十年民間喊話:文化部要開台語公共電視台嗎?

公共廣電 2017.06.18
劉芮菁/台北報導

34個本土社團組成的「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於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設立台語公共電視台,挽救日漸凋零的台語。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呂東熹指出,公視對台語電視台的設立早在2007年就已規劃,差在文化部要不要開預算而已。

34個本土社團組成「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聯盟,18日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設立台語電視台,以政府資源照顧多元的族群,建立台語文化傳播的公共平台。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陳豐惠表示,現在會說台語的年輕人越來越少,代表台語的生命面臨傳承危機。陳豐惠強調,現在台語凋零的困境是過去錯誤的國語政策所造成,現在的政府追求轉型正義,更應該以公共資源設立電視台,來保存並正常化台語的使用。

台灣公民參與協會理事長何宗勳指出,目前原住民語的使用人口佔全台灣1.4%、客語的使用人口佔6.6%,在國家語言法源上受到〈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客家基本法〉保障,主管機關有原住民委員會1年預算76億元、客家委員會1年預算28.8億元,原住民電視台1年預算3.5億、客家電視台1年預算4.5億。但台語的使用人口佔高達81.9%,主管機關僅有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一年預算僅5000萬,更缺乏國家語言法及公共媒體,對台語使用族群很不公平。

何宗勳:台語使用人口佔81.9%,主管機關僅有教育部終身教育司,一年預算僅5000萬,更缺乏國家語言法及公共媒體,對台語使用族群很不公平。

立院附帶決議 十年船過水無痕?

公視新聞部製作人呂東熹說明台語公共電視台的設立,來自2006年1月立法院三讀通過〈無線電視事業公股處理條例〉時,一併通過的附帶決議第二項:「為平衡南北發展,支持公共廣電集團未來五年內朝向南部設台發展,並於未來列入公視法修法。」此後公視開始籌設以台語為主的「南部台」,並於2007年9月選定高雄的台鋁舊廠為設立地點,12月提出南部台的計畫書。為因應電視台的設立,公視2008年先設〈中晝新聞〉、〈南部開講〉等台語節目。可惜政黨輪替後,政府表示沒有預算,南部台的籌備工作無疾而終。

呂東熹評估,目前設立南部台最可行的做法,是仿照客家電視台過去的方式,由立法院每年編列特別預算後,以限制性招標的方式委託公視製作節目,並向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申請更改經營企劃書,將目前屬於數位頻道的公視2台改為無線台頻道,交由台語電視台使用。

民間有在做節目 所以政府可卸責?

對於現在部分民營電視台會製作台語節目,呂東熹表示,民營電視台要做什麼,是民間的資源。但政府的資源應該要做到語言平權,國家應照顧多元族群與文化,加上台灣幾乎所有電視台都在北部,「南部人想要做節目都要跑到台北,很不公平。」此外,80年代後的年輕人出生在華語的環境,已不會說台語,顯示台語的流失也非常嚴重,因此以公共資源保存台語文化勢在必行。

今日前來聲援的真理大學學生黃雉嘉表示,他在高中時接觸到台語的羅馬拼音,發現台語的發音比華語更貼近古文,認為台語是接觸文史資料的重要媒介。黃雉嘉也希望設立台語電視台,製作能讓年輕人和長輩們交流的節目,不要讓長輩因為聽不懂華語而感到自卑。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