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退休與現職軍公教人員組成的「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對於年金改革感到不滿,發起數波抗議行動。
去年六月小英政府正式啟動年金改革,在歷時將近一年,召開20次的國家年金改革會議、四場分區會議,一場全國年改國是會議,以及反年金改革的軍公教團體強力阻撓抗議下,行政院年金改革版本終於提交到立法院正式進行審議,來到了最關鍵的改革時刻。
然而綜觀我國目前的13種年金制度的沿革與發展,這波年金改革的幅度嚴格來說不過是穿著舊衣改舊衣。依據現階段包括行政院以及各政黨提出的年改版本,透過減少18%利息存款等非必要支出、降低年金給付、增加保費等改革手段,或許尚能勉強達成財務平衡的改革目標,但如果沒有考量到世代的衡平性,實難以看出要如何達成年金制度的永續發展。
我國的年金體系除勞退及私校退撫金外,目前主要採隨收隨付制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建立在世代契約上,也就是依賴現職及年輕世代繳納保費,支應付給目前退休者所領取的年金給付。我國每年花在退休金撥補預算與相關支出的金額已經高達 4,671億,約佔國庫支出24.58% ,如此龐大的退休金支出如果年輕世代不願意或是無力支應年金給付時,年金體系將會無法運作,這就是為何我們不能只理解與同理屆臨退休以及已退休人士對於年金改革的期待。此外公共年金制度的給付也是來自於全民稅收,因此與全民協商如何改革並非是特定職業年金受益者可以迴避的。
然而在反年金改革軍公教團體的抗爭阻撓下,如今真正端出的版本中,皆採取減少退休者衝擊為目標的改革,最後只能延後破產時間,仍然無法解決青年世代領不到年金的問題。因此透過此次年金改革,我們的眼光應當要放在促成更多世代之間的對話,真實的面對與探討青年世代負擔的公平性及國家最終給付責任的合理性,才有可能藉此促進世代互助與社會團結。畢竟當年輕人也意識到目前改舊衣式的年金改革,只能讓他們盡義務卻無法享受年金保障的權益,拋棄或拒繳年金的那一天遲早也會到來。因此目前民進黨段宜康委員版本所主張18%優存利息落日從6年縮短到2年、公教所得替代率調降到60%,從15年加速到5年完成;明訂2023年前,必須建立新的退休金制度,以及社會民主黨所主張包括基礎年金以及最低保障給付的建議也應一併納入考量。
真正的下流老人在哪裡?
「監督年金改革行動聯盟」擔憂軍公教可能淪為「下流老人」。但葉大華認為,公教新制的在職青年恐怕更有可能。
一個好的年金制度,首要保障所有人老年基本尊嚴的生活。由於最近一直在探討年金改革後所得替代率的變革,軍公教將淪為「下流老人」的焦慮甚囂塵上,但至今官方並沒有明確針對台灣貧窮人口數據與老年貧窮藍圖提出具體參考資料,做為公共年金制度的改革如何緩解貧窮?目前台灣退休年金制度長久以來因採取「職業分立制」設計,在給付水準、繳費率、領取資格及國家撥補責任上不同職業類別有不同的標準,即使在相同職業但不同職等間的老年退休待遇,差異也非常大。
就拿目前公布的《公務人員退休撫卹法草案》與《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撫卹條例草案》來看,各個不同的世代中,「退休者退休所得降最少」,而「年輕人退休所得降最多」,已退休者不適用「退撫提撥率提高」、「平均俸額提高」、「提高退休年齡」,然而這三項卻完全適用於在職者及新進人員。加上已退休者仍然可以繼續領年資補償金,新舊制的在職公教人員卻在修法通過後一年就不能領,其他純新制的公教人員則根本沒有年資補償金。如要論真正的下流老人,公教新制的在職青年會不會更有可能是將來公教界的下流老人?
而目前版本中所謂的32,160元或25,000元樓地板原則其實是18%優存利息的起刪點,並非最低保證年金,故仍有一定比例公教人員是月退金加上18%優存利息仍領不到樓地板金額,這群人才是公教界的下流老人。
另外根據社會民主黨的統計,目前全國的退休人數約有330萬,其中退休月所得超過4萬元者,有31萬人,每年共領取2,160億元;而退休所得在1萬元以下者,共有231萬人,卻只總共領取到1,251億元。退休人數與年金支出呈現「逆分配」現象,明顯不符公平原則,也更加強化與複製了老年所得的階級差異。
然現行草案並未針對目前約有220萬名每月領不到一萬元退休金者設置「基礎年金」,以現行勞動市場中青年從事不穩定、非典型就業型態工作的比例日增,加上背學貸、起薪過低、薪資停滯等問題,現行年金制度設計若不加速改革納入「基礎年金」,這群長期收入不穩定的青年將來更易淪為貧窮或下流老人。因此就算此次改幅度無法處理「基礎年金」,立法院也應於修法決議時,附帶決議將基礎年金併同納入於兩年後的勞保勞退整合年金制度進行研議。
此外社會民主黨所提出的「最低生活保障」主張值得參考,也就是基礎年金完成建置前,政府應在勞工保險中設置「最低保障給付」,老年給付月領未達中低收入戶標準17,172元者,只要投保年資滿30年,由政府全額補貼其中的差額,估計最少有41萬名勞工受惠,佔總全體請領老年給付56%,包括公教人員若有低於此標準者也應一體適用。
十八趴優惠利息存款改革應重分配
青年面臨學貸壓力、勞動市場非典化、低薪高物價高房價等問題。規劃一個25-40歲年輕人願意持續繳費的年金制度,年金制度才有可能永續發展。
現行年改版本中最受矚目的便是18%優存利息的改革,然多只主張將18%利息節流下來的八百多億預算倒回退撫基金以拉長基金用完的時間,但如要促成社會團結與世代互助,我們應反對將刪減之18%優存利息挹注回原退撫基金,畢竟退撫條例第四十條法條即已明訂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尤其軍公教團體代表經常表達退撫基金財務本身沒有問題是基金操作績效有問題,故利息節流的金額應當進行重新分配,建議可作為最低保障給付或基礎年金財源,甚至是建構長照服務公共化的財源。
此時此刻我們的65歲高齡人口已經超過15歲以下的兒少人口,人口紅利減少、高齡人口快速增加,尤其學貸壓力、勞動市場的非典及彈性化造成青年工作貧窮世代的出現,他們除了要繳納愈來愈高的保費以支應年金給付之外,還面臨低薪、高物價和房價的困境,使得他們愈來越不願意生養下一代。故另行規劃一個為40歲(以25歲入職,平均工作年資為15年計)以下的年輕人願意持續繳費的年金制度,年金制度才有可能朝向永續發展。
因此年金改革現在絕非是最後一哩路,為了建立真正能保障老年經濟安全與世代互助精神的年金制度,接下來總統府應當著手研議設置常設性年金改革機制,建議可於立法院下設置該機制,並應有一定比例之20-40歲青年代表參與,進行世代正義影響評估。另也可仿照瑞典模式,成立年金研究工作小組,由國會政黨組成,排除老人、受雇者和資方等利益團體,定期進行年金制度的研議。為現職人員及年輕世代建立新的年金制度,讓每個辛苦工作盡繳稅義務的公民皆享有公平正義的年金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