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司法死刑

酒駕兒虐修法納死刑? 英專家認違公政公約國家義務

死刑 2019.03.19
吳東牧/台北報導

朝野陸續提出兒虐、酒駕致死最重可判死刑的修法草案。刻正訪台的英國「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雷紹爾認為,台灣既然已經批准兩公約,擴大死刑適用恐怕違反國家義務,也對國際聲譽不利。

媒體接連報導數起兒虐、酒駕致死案件,引發激憤民怨。行政院長蘇貞昌春節前夕發表「酒駕致人於死等同故意殺人」談話。立院朝野各黨派分別提出加重刑罰的修正草案,均不乏擴大死刑適用的版本。

雷紹爾 Saul Lehrfreund 與英國高等法院前法官 Nicholas Blake 日前參加台灣廢死聯盟召開的死刑實證報告出版記者會,答覆媒體詢問時皆表示,台灣既已在2009年將公民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下稱公政公約) 等內國法化,若擴大死刑適用,將面臨違背公約精神的問題,也不利台灣的國際聲譽。

前中研院研究員瞿海源也表示,台灣每每在重大刑案發生後討論加重刑罰,包括將死刑、鞭刑納入。但政策制定不應該以這麼情緒的方式進行。

英國高等法院法官 Nicholas Blake (圖中持麥克風者)、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雷紹爾 (圖左) 。
Nicholas Blake 認為,兒虐、性侵等等殘酷犯行令人髮指,的確應該對犯罪者施予較重的刑罰。但他希望台灣政府三思,在付諸立法行動之前確實徵詢法律相關專家。因為既然已批准公政公約,死刑的使用必須合乎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通過的公政公約一般性意見的規範,只限於情節最嚴重犯罪,也就是蓄意殺人。而兒虐、酒駕致死不符合這樣的標準。

曾任律師、英國最高法院皇座法庭法官、英國移民及庇護上訴法院院長,2017年自英格蘭暨蘇格蘭高等法院退休的Blake 說,如果台灣真的將擴大死刑適用在酒駕、兒虐致死的修法提案付諸實行,就背離了公政公約精神,「這是將是非常大的風險。」

Blake 不願預測台灣違背公約效力可能引發哪些具體風險,但期待若有這樣的爭議應進入憲法法庭進行討論。他認為大法官們也許會參考去年10月聯合國人權事務委員會針對公政公約通過的第36號一般性意見。

「死刑專案」共同執行長雷紹爾補充指出,任何國家批准公政公約之後,就具有「朝向廢除死刑方向、不能回頭」的國家義務。而台灣政府也宣稱在終極廢除死刑之前會朝著這個目標邁進。因此如果台灣政府擴大了死刑適用範圍,不但與公政公約的精神衝突,也與自己的承諾有所衝突。

雷紹爾也提醒,台灣近年成為東亞國家的人權、民主進步指標,這樣的聲譽也建立在台灣政府聲稱將逐步推動廢除死刑上頭。如果中斷前進的腳步改走回頭路,勢必影響台灣的聲譽,對台灣參與國際舞台或國際社群,有一定的影響。國際社會包括英國與歐盟,將對台灣非常失望。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