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社會政治身心障礙

我的社會參與 你用鈔票計算?

身心障礙 2017.06.12
梁元齡/整理

6月8日,文化部的《全國文化會議》中,一項提案剛剛通過,獲得99%的附議。本案由長期投身身心障礙研究的易君珊與〈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共同提案,呼籲我國文化政策應納入「無障礙」與「身心障礙者文化參與權」等核心價值。

本週「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易君珊談談台灣的文化包容力,帶領觀眾審視台灣的身障權保護、重新聽見被遺忘的人權。

長期壓迫 剝奪障礙者主體性

易君珊說,自己也是身障人士,感受到障礙者的權利長期不被重視;更因社會大眾將身心障者視為「被照顧、被救濟」的對象,使障礙者的主體性被剝奪,並沒有參與、甚至決策的權利。本次多項提案,就是希望能夠將障礙者的「文化權」與「文化民主力」作連結,賦予障礙者平等的地位;尤其在文化參與上,本身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易君珊也說,提升障礙者在文化中的角色,才能真正將藝術深耕台灣。

易君珊:提升障礙者在文化中的角色,才能真正將藝術深耕台灣。

提案共分為四項:

1.建構台灣身心障礙者歷史,啟動身心障礙者文化資產保存運動
2.為文化資產的無障礙可及性做努力!
3.落實身心障礙學生基本藝術文化教育
4.用「無障礙」與「身心障礙者文化參與權」的核心價值,作為提升文化包容力的驅動力 (已通過附議)

藝穗節爭議 凸顯無障礙認知落差

易君珊提到,兩年前的台北藝穗節,有一場地位於地下室,主辦單位在兩廳院售票系統上標示「不建議輪椅使用者前往觀賞」,引發諸多障礙者團體的反彈,認為有違平等、公然歧視身障者。她指出,當時與主辦方多次溝通後,發現問題並非單位「不重視身障者」,而是出自整體對無障礙認知的缺乏。過去經驗裡,有些藝文場館即因場地設施不足,無法配合身障人士前往參與觀賞,用「提前交予戲劇劇本」、「贈送禮物」等方式,卻沒有真正解決問題。身心障者需要的是平等的參與條件、與其他參加人享有相同的文化經驗,而非補償式的慰藉。

易君珊說,「看到障礙者在這個環境的差異」是不容易的,許多關於「障礙者模擬」的體驗,例如把手綁起來、關燈吃飯,並不一定能有效普及對障礙者的同理心,反而會加大恐懼。因此,重新以同理的角度為障礙者考量、納入生命經驗,才是文化平權的本質。畢竟障礙者的文化參與是權利,不是恩惠。

障礙者的文化參與是權利,不是恩惠。(易君珊提供)

營利、經費考量 阻撓無障礙優化

對談中,易君珊也點出營利、經濟考量對無障礙環境的威脅。首先,依據《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障礙者於民營場所可享有半價優待,並允許一人以半價陪同前往。然在去年,卻有主辦方以「損失票房」為由,不願於兩廳院增設足夠的障礙席。在這樣的邏輯下,障礙者被認為是社會負擔,易君珊感到不平:「為什麼我的社會參與,可以讓你用鈔票來計算?」

另外,由於無障礙空間的規劃,多半牽涉到建築物本身的設計、重建,在遊說許多場館更改設計時,往往獲得「太晚講了」、「預算不夠」、「添麻煩」等回應。「怎麼會太晚講?一直以來都在講。」易君珊說,「這真的不是你昨天才發現的事情。」她分享過去場勘經驗,有些場館或許距離「完全無障礙」僅有一步之遙,「卻會說五年後再動工。」因為甫落成即維修建築,對上級難以交代。

本身是身障者,並且從事藝術行政工作的易君珊說,提升障礙者在文化中的角色,才能將藝術深耕台灣。

普及無障礙觀念 共創文化雙贏

易君珊說,她很樂見文化部近期積極推動文化平權,國內等大型博物館、美術館,也都在優化無障礙空間上有所進步。然而,許多中小型藝術團體,因本身資源侷限,若沒有無障礙觀念的建立,推動優化的過程便相對艱鉅許多。

然而易君珊說,過去幾年的推動裡,她能夠感受到雙方的熱忱,只是資訊流通上的不完全,才導致溝通時摩擦、認知不平衡。例如藝穗節承接文化部此案時,也並未被知會社會局設有「即時聽打」、「手語翻譯」等服務,所以未能全面優化無障礙文化參與。但在藝術工作人員參加工作坊、講座後,不論表演團體或客服前線,都漸漸接受了這些觀念、並相信能夠提升作品感染力。

易君珊最後指出,或許有些場館會排斥發出噪音、肢體搖擺的障礙人士,認為是對藝術的干擾,但如果重新思考,將環境設計成能夠放鬆的場域,也未必不能傳達藝術的核心理念,「反而能夠重新思考藝術與生活的連結。」

以國外展場為例,展示平台上有數個皮克斯動畫的主角,他們為咖啡色的塑膠雕塑,提供參觀者觸碰。展示台左方有口述影像和控管音量的按鍵。(易君珊提供)
照片中螢幕中顯示一排排的座位圖表,有一隻手指頭正在螢幕上點選劃位。這是國外一間一共11排座位的電影廳,從選位螢幕上仔細算,有191個座位,從最後一排往前數的第五排是輪椅優先的席位,總共有15個優先席。(易君珊提供)
相關內容:同樣是人,為什麼障礙者的文化權利沒有保障?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