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失智症照護指南》
作者:邱銘章/台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
湯麗玉/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出版:原水文化
看著親人漸失記憶,內心痛處只有親者才能體會。台灣的失智人口在2011年底已超過19萬人,其中65歲以上人口超過17萬人。照顧失智親人得承受極大疲憊與壓力,如旁無協助,足可拖垮一個人或家庭。很多照顧者承擔責任後,才發現照顧失智者並不如想像的容易。
這是本好書,作者以臨床經驗合著,省去照顧者耗費時間摸索,是一本照顧者可以「先學習」的閱讀本,書中圖說更是加速掌握方法。此書於2006年就已出版,由於資訊實用易懂,隔年即獲得「國民健康局健康好書推介獎」及「台大醫院教材著作優良獎」。此書最近出了增訂版,除了加大字體方便長者閱讀、更新相關支援資訊,也增加了「陪伴失智長輩者旅行」及「與失智患者外出用餐」等在門診時詢問度高的章節。
《失智症照護指南》書中有簡單易懂的插圖。(原水文化 版權)
本書分為四大架構,含括徵兆、治療、照護和居家安排、申請資源等,其中很實用的單元是-「照護者可以這麼做」,引導照顧者應該怎麼做。如果你曾經或正在照顧失智者,讀此書時,心中會有很大的迴響,也學讀到一些珍貴的經驗和建議。本書作者建議照顧者:「勿聚焦於患者已失的能力,而是激發患者尚未退化功能,引導參與生活事務,從旁協助。否則代勞之下,只會加重患者病情。」
作者提醒照顧者不可單打獨鬥,要利用社區和政府資源,才能減輕負擔;否則不但弄得自己疲憊,也無法專心工作,家庭關係更可能破裂。很多照顧者的社交活動因而減少,難以適度抒發心情,可能轉為抑鬱症,親友必須多加注意。照顧者要懂得照顧自己,讓自己有足夠休息,才能把失智患者照顧得更好。
當患者進入重度失智,超過家屬的照護能力,作者提醒「放手」不等於「放棄」,家屬心中的罪惡感、捨不得、覺得不孝的情緒是很自然的。重度失智者交由全天候專業人員照顧,比起家中一人照護都還要好;因此,家屬平時要仔細評估自家附近的優良照護機構,以便就近視親。
從罹患失智症開始,患者平均存活年數在6~12年,台灣有很多父母親因為疼愛子女,擔心造成子女負擔,往往會選擇自己承擔,因此作者提醒為人子女者,需多體貼觀察父母。許多子女在照顧失智父母後表示:「這是這輩子和媽媽/爸爸最親的一段時間。」耐心、愛心和付出,在這句話顯露無疑。
《失智症照護指南》的最後幾個章節列出照顧者應修正的心中迷思、憂鬱警訊、社會資源項類、社團協會、縣市照護養護機構、特別門診等資訊,避免錯誤觀念和無知,不僅拖累失智者,更拖累照顧者本身。這是很重要的章節,照顧者不能不知,務必掌握。
↓↓↓↓↓↓↓↓↓↓↓↓↓↓↓↓↓↓↓↓↓↓↓↓↓↓↓↓ 還有一本書↓↓↓↓↓↓↓↓↓↓↓↓↓↓↓↓↓↓↓↓↓↓↓↓↓↓↓↓↓↓
另一本由原水文化翻譯日本人的失智症照護書,內容仔細,顯露日本人一貫的行事風格,和台灣出版的《失智症照護指南》有互補功能。由於這本是由日本人著作,有些資訊和方法比較適合日本人的民族性、生活態度、飲食和生命思維。
失智症保健事典。(原水文化 提供)
書名:《失智症保健事典:預防、診治、照護新知》
作者:井藤英喜/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主任
栗田主一/自立促進及照護預防研究小組組長
出版:原水文化
日本後生勞働省估計,日本失智老人人口在2015年將超過三百萬人,其中半數以上都住在家裡,這是比台灣失智人口更龐大的數目。《失智症保健事典:預防、診治、照護新知》每頁或兩頁就有一張彩色插畫,簡述長篇文字段落。
失智症可以預防和治療嗎?該如何預防呢?作者強調飲食減鹽、戒煙、運動都不可缺,有些失智症及早發現與治療,就能治癒。
此書前半章節介紹治療失智症的藥物療效和手術,讓讀者知曉;但在台灣,患者和家屬大多遵照醫師的診斷服藥。除了藥物,作者也提出以生活為依準的生活療法,一步步引導讀者學習。
日本出版的《失智症保健事典》每兩頁就有一張彩色插畫,整書較著重於預防和診治的知識。(原水文化 提供)
此書的後半章節開始教導照顧者和患者的應對方法,只有應對得當,才能減輕照顧者負擔和心情。有些照顧方法也和上列《失智症照護指南》雷同,對於多種失智患者以及飲食、如廁、入浴、服裝、儀容等生活要項,作者也提出多種養護方法。對於不肖推銷員利用老人失智,要求買賣,作者一併提出警告和處理方式。
失智老人常有東西被偷或尚未吃飯的幻覺,照護者應避免正面否定,應該對患者順應其意,表達一起尋找失物或開始烹煮餐點的善意謊言。
原水文化出版社在書末附錄台灣失智相關社會福利和資源訊息,以便讓這本書在台灣發揮更大的功效。
綜合而言,這本日本的《失智症保健事典》著重在預防和診治失智症的知識,而台灣的《失智症照護指南》則著重於教導照顧者應有的照護方法和自我調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