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在美濃湖畔的一塊濕地上,細心種植水生植物芡。成群的水雉在天空高飛,等待這群生態人士,佈置好溫馨的臥房棲地,準備繁殖今年的水雉寶寶。
濕地上充滿歡喜的笑聲,但是故事的開始,並非這麼歡樂。
高雄市美濃區退休教師劉孝伸,長期擔任美濃愛鄉協進會理事長,協助保護地方環境,幾年前從協會卸下理事長重擔後,開始成為一位生態觀察者,紀錄美濃的鳥類生態,以及追尋猛禽飛越美濃的遷徙路線。
在他心中,美濃是個美麗故鄉,但是缺少一塊珍貴的濕地。劉孝伸表示,美濃湖有廣大的水域,但是長期人工化後,適合水鳥棲息的淺水濕地並不多,加上不時的清淤,更是減少生物的棲地。於是,他和妻子黃淑玫看上美濃湖畔一塊濕地,心想在這裡打造一個水鳥樂園。
2017年的濕地,像是個廢棄水塘,陸化嚴重。
其實,這片濕地早期是一個廢棄的私人水塘,水源來自周遭野蓮田的排水,濕地內陸化嚴重,僅剩的水域佈滿布袋蓮,濕地周遭更有許多垃圾、建築廢棄物,完全像是一塊荒廢之地。重新打造,需要耗費很大心力,鄉里居民都覺得夫妻倆是不是「頭殼壞去」,要將這塊廢棄土地,打造成水鳥樂園?
劉孝伸夫婦還是決心行動,3年前向地主長期承租土地,開始他的改造計畫。一開始沒有向外宣揚,就是夫婦倆默默的工作,整理濕地旁的房舍,作為工作間,疏通進水的水路,保持濕地水源,並且在烈日下,開始撈起外來種的布袋蓮,讓濕地看得到水面,最後動用機具,挖開嚴重陸化的區域。
兩人的苦心讓濕地漸漸有了濕地的樣子,自然也不吝回饋,飛來有著凌波仙子稱謂的水雉,棲息濕地作為獎勵。劉孝伸表示,美濃有水雉紀錄,但是多是過境覓食,很少棲息繁殖,當他看見剛整理好的濕地,飛來一對水雉,心中是萬分雀躍,心想這算是自然給的大鼓勵。
水雉到來成為驚喜。更令人驚異的是營造的濕地環境,水雉適應,就築巢生蛋,撫育水雉寶寶。育雛期,劉孝伸不敢聲張,深怕驚擾水雉家庭,但是消息傳出後,還是引來許多觀鳥人士,想要一睹美濃水雉的樣貌。夫妻倆變成宣導志工,不斷呼籲觀鳥客不要太接近,不要有驚嚇舉動,以免驚飛水雉。
水雉開始繁殖,濕地上從一個巢位變成七個巢位,到現今已有十多隻水雉在濕地周遭出沒。劉孝伸指出,濕地像是個隱密的臥房,水雉棲息在此,然後到四周野蓮田覓食,所以天空中常見水雉家族,忙碌的飛來飛去,成為美濃的生態景觀。
整理後的濕地,不只有水雉,還有紅冠水雞等不同水鳥。等到周遭環境整理安全,黃淑玫老師開始邀請美濃學生,前來學習,作為小小的濕地教育中心。劉孝伸的許多生態友人,知道美濃整理出一塊小濕地,大家都來拜訪,同時提供意見與協助。
劉孝伸推動濕地保育,剛開始不被看好。
隨著人群聚集、媒體報導,美濃小濕地名氣越來越大,過去不看好的居民,開始認同劉孝伸夫婦的行動,甚至願意前來相助。就連古意的地主,覺得訪客多,雜草叢生,失了禮數,也用除草劑將濕地旁草叢消滅。劉孝伸心疼的說,地主絕對是好意,傳統觀念覺得雜草髒亂,但是噴藥違背他的本意,這也是生態觀念,要持續推動的地方。
水雉成群,劉孝伸再度開始改造濕地,除了擴大水雉棲息區域,打造更舒適臥房,同時希望種下原生種的水生植物,成為水生植物的諾亞方舟。他邀集朋友,一同到台南官田水雉生態園區取經,學習更多水雉棲息環境的知識,同時帶回芡實,種到濕地上。
屏東退休教師鍾益新,曾在龍泉故鄉發起搶救農地行動,認識前往聲援的劉孝伸。知道劉孝伸夫婦在美濃整理小濕地,他就來前來幫忙,頂著烈日將芡實種到濕地裡。他說,大家都有保護環境的心思,他來幫搶救,我來幫復育,大家都是為環境。
從三年前少人聞問,到現今各方相助,劉孝伸沒想到小濕地計畫,引起大家關注。他說,「本來是想,若是做不成,就當夫妻退隱休息的獨享秘境,但是現今不能不分享了!」劉孝伸表示,小濕地只是拋磚引玉,水雉水鳥生態要豐富,必須讓更多野蓮田、農地,一同加入保育行列,以及美濃湖的淺水濕地營造。當棲地擴大,生態自然恢復。
一塊小濕地,一對老夫妻,一群好朋友,一件保育事,一點一滴不斷累積,造就美濃的生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