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生態保育 台灣黑熊

熊出沒 (3) 人間傷熊

台灣黑熊 2019.05.12
文與圖/郭志榮

黑熊快樂嗎?

看見人類全心呵護的南安小熊妹仔展現幸福模樣,可知在深山林野難以窺見的黑熊,卻是處在不幸的命運之中?

南安小熊在特生中心低海拔試驗站收容照顧時,牠的籠舍上方不到20公尺距離,有一排獸籠,收容了另7頭在不同時期來到這裡的黑熊。小熊野放離去,牠們卻得終身收容。

籠中之熊

低海拔試驗站的動物照顧員進入籠舍,進行每日的餵食、清理工作。
打開鐵門,低海拔試驗站的動物照顧員進入籠舍,進行每日的餵食、清理工作。只見一團大黑毛球拖著下半身,朝著飼料盒吃力的爬行前進,完全看不出一頭黑熊的威猛。

照顧員李昶瀚介紹,這頭熊叫「元元」,是收容中年紀最大的黑熊,已經超過35歲。因為年老加上脊椎問題,所以下半身癱瘓,只能爬行前進。

元元讓人看了心疼,但是在過去,牠是斗六天元莊樂園的搖錢樹,有太多人看過元元的動物秀。牠為人類賺進大筆財富,但1996年樂園倒閉時,卻被遺棄,輾轉送到低海拔試驗站,展開牠的餘生。

另一個籠舍的小熊,右後肢已截肢,走路一跛一跛。牠的身世同樣悲慘。1993年,「小熊」還是6個月大小時,在大雪山地區中了獸夾,被獵人帶回關在鐵籠裡。後來民眾發現通報,搶救出來,遭夾的右後肢已經潰爛,必須截肢。小熊失去母親、失去後腿、失去野外生存能力,注定終身收容。

試驗站主任陳元龍表示,過去特生中心曾為小熊製作義肢,但無法滿足牠的行動需求,最後放棄,小熊成為一頭「三腳熊」。當年那位獵人,因非法狩獵行為被判刑,但是不知關多久。而小熊因為這個傷害,要關一輩子。

低海拔試驗站主任陳元龍。
小熊原本養在南投集集的特生中心,為尋求安靜適當的照顧地點,轉送烏石坑低海拔試驗站,成為這裡第一頭收容的熊,也開啟試驗站作為收容傷熊的基地。到現在,低海拔試驗站收容有7頭黑熊,3頭是亞洲黑熊「卡特」、「大黑妞」、「元元」,4頭是台灣黑熊「阿里」、「黑皮」和「小黑妞」、「小熊」。

陳元龍表示,過去分類不夠清楚,無法判定黑熊品種,後來技術提升,經過鑑識,大致能確認4頭是台灣黑熊、3頭亞洲黑熊。收容來源可以分成「棄養」與「狩獵」,其中4頭台灣黑熊全都是因為「狩獵」才進入收容。

試驗站針對台灣黑熊族群進行繁殖配對計畫,2005年生下「Happy」與「Bingo」兩頭小熊,但是最後未能野放。現在重新配對,希望能為台灣黑熊的人工繁殖,有所貢獻。

收容在籠中的黑熊,畢竟不像野外,一日能行數十公里。被關在10公尺平方的空間,當然會產生許多刻板行為,甚至傷及心智。試驗站從過去就導入「動物訓練」,豐富動物行為,現今再進行棲地多樣化,讓籠舍內有更多活動設計。

試驗站照顧員進行行為訓練,幫黑熊檢查、醫療。
試驗站照顧員劉敏慧和李昶瀚,一人拿著糖水,誘導黑熊緊靠鐵籠,另一人打針施藥。劉敏慧表示,動物訓練的目的,一是幫助醫療,一是協助心智發展。不訓練黑熊靠近,簡單的打針都無法進行,甚至危及照顧員安全。透過訓練,減少黑熊驚懼,人類可以方便進行醫療,同時可以讓牠們「動動身體」,不致整天發呆,導致心理問題。

劉敏慧以黑熊阿里為例:阿里幼年時就中套索,導致右後腳趾截斷,從小進入收容。但是長期圈養,讓牠產生「壞脾氣」與「自殘」的刻板行為。人員一接近,就出現威嚇行為;過去醫療後的傷口,也在牠不斷抓咬下,無法癒合。身體不適,加上心情不好,讓阿里更加兇暴、難以醫療照顧,形成惡性循環。

經過他們進行行為訓練,誘使阿里活動,並且學習與人類互動,降低戒心,方便醫療,解決了身體傷痛。加上覓食、玩耍要動腦,阿里漸漸「改性子」,成為學習最快、轉變最大的黑熊。現今,打針、刷牙、身體檢查、覓食的設計,阿里都相當熟悉配合。籠舍放入網床、木樁等多樣化設施,牠都能自在玩耍,甚至還會露出「有什麼新招」的表情。

試驗站需要更大空間收容黑熊。

陳元龍表示,終身收容的黑熊和將要野放的黑熊,照顧設計不同。野放的黑熊要遠離人類,但是收容的黑熊需要「信任人類」,才方便醫療,以及豐富化牠們的行為。至於終身收容的黑熊,還是需要更大的空間。過去曾有建造大型收容場的計畫,但是一直未實現。

目前試驗站有2名職員、4名技工、3名勞力派遣,共9名人力,負責站內動、植物研究、照料,黑熊和其他動物照顧都是日常工作。粗估一頭熊每年伙食費大概9萬元,7頭就接近70萬元,這還不包含醫療費用與人事開銷。其實常列經費都不是太足夠,還需要另提計畫,挪移經費來養熊。

林中之熊

捕獲的台灣黑熊,有半數斷掌或斷趾。(黃美秀提供)
籠中黑熊看著很可憐。但是一些生存在山林裡、不為人所見的黑熊更可憐。透過王穎、黃美秀等學者的研究,牠們在森林裡的處境才公諸於世。

過去對台灣黑熊的研究,多半是透過觀察記錄,或是受傷收容,很難一窺野地黑熊的實況。根據黃美秀調查,從1999年11月至2000年12月期間,玉山國家公園瓦拉米至大分地區,總計2雌13雄,共15頭黑熊遭到捕捉。其中,2頭母熊都斷掌,幾乎沒有趾頭;13頭公熊中,有6頭曾經有斷肢、傷口已癒合,受傷程度不一。

黃美秀後續長期調查研究,從1998至今,透過捕捉繫放和經手通報死亡個體等多種管道,共計接觸33頭熊,其中52%皆有因為陷阱造成肢體殘缺的情況。然而,這些被發現的傷熊數,只是部分遭到狩獵受傷、還能夠脫逃的野熊;其他未能脫逃的黑熊,根本已經被狩獵帶走,不知下落,或是像試驗站的傷熊,遭到發現後通報,才被救回人間。

黃美秀表示,四肢是野熊自衛、覓食、爬樹的重要生存工具。無論斷趾或斷掌,都將增加受傷黑熊生存的困難度,甚至最終造成死亡。

山林出現狩獵娛樂歪風

無論自衛、覓食、或爬樹,黑熊四肢是野熊相當重要的生存工具。
台灣山林中,一直存在非法狩獵的問題。根據調查1990年的台灣黑熊生態研究報告,狩獵行為可分成使用槍械的刻意獵殺,以及使用獸夾、套索的隨機捕獲,範圍遍及各山區。特別是鋼絲套索,容易攜帶、大量設置,最容易危害生物,甚至發生動物中陷阱不捕獲,讓獵物活活渴死、餓死,然後腐爛的情形。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表示,獸夾等非法獵具的使用,有時會誤捕野熊等保育動物,造成生態危害。林務局長期取締獸夾,並且協調部落組成巡守隊,保護部落的山林,減少非法獵捕的事件。

過去,獵捕總是為了取得獸肉、皮毛,或是能夠製成中藥的身體組織等經濟目的。但是去年一頭死亡黑熊,暴露出更嚴重的問題。

2018年7月,發生南安小熊事件。2019年2月,南安地區發現一頭被槍殺的死亡黑熊,原本封鎖的消息在媒體揭露後,林務局證實是頭公熊被槍殺,並非外傳南安小熊的母熊。

讓人訝異的是,頭部中鋼珠的黑熊死在山徑附近,肢體完整,獸肉、身體組織全未被取走。消息曝光後,關心生態的人士憂慮,獵熊的事還是不斷在發生,甚至就在山徑旁獵熊,膽大包天。而且如果是刻意「打死不取肉」,更證實有人在山林從事「狩獵娛樂」的傳聞,挑戰政府守護山林的決心。

從山林到籠中,野地黑熊上演無聲的人間大逃命。在人間,我們除了看見備受呵護、可愛爆表的野放小熊,可曾記得這群山林逃命、籠中茍活的黑熊?

黑熊快樂嗎?
  

相關內容:看更多台灣黑熊的報導

囚籠中的黑熊,永遠回不到山林。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