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龍肚國小音樂會 學童記憶家鄉味

2019.05.22
郭志榮/美濃報導

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音樂會在五月收割的季節中展開。已經舉辦三年的活動,成為學童最深的家鄉記憶。校方希望讓學校超越圍牆藩籬,到校不只是課業上的進步,更重要是在農鄉,學童都能學習到故鄉的產業與生態,認識自己的生活場域。

5月21日,龍肚國小舉辦第三屆里山稻浪音樂會,活動原本設計在學校旁的稻田舉辦音樂演奏,但是遇到下雨,改在學校內舉行。在青山、稻田背景中展開音樂會活動,呈現一年來,一百多名學童的生活體驗。學童透過種植有機稻作,體會家鄉長輩的工作,以及保護生態的理念,並學習客家傳統音樂,延續文化的傳承。

張二文校長表示,音樂會不是一天的活動,而是將一整年的學習,在特定的一天展現。
張二文校長表示,這不是一天的活動,而是將一整年的學習,在特定的一天,邀請家長、鄉親前來,看看孩子們的努力,以及為他們加油鼓勵。他強調,從過去學校就推動食農教育,讓孩子從食物中認識產業與生態。特別是農鄉的孩子,更應該熟悉自己故鄉的美好與可貴,而不只是背書考試。

參與的家長李小姐表示,小孩生長在農鄉,原本長輩都覺得該好好讀書,從未讓他下田,孩子對農事相當陌生,不清楚長輩在作什麼。後來學校推動有機耕作,小孩都會參加,回家後講到耕作的情形,還解說農地的生態,長輩都很高興,有了共同話題,聊起過去的村落美景。

多年推動食農教育,師長帶著學生探訪故鄉,五年級學生張均洋覺得很好玩,表示不但學習到很多事情,到都市看到親戚家小朋友讀的學校,覺得自己學校比較漂亮,而且旁邊就有很多地方可以去玩,不會覺得無聊。

圖三、校園旁的農田,成為學生學習有機農作的場所。
張二文校長表示,里山稻浪音樂會是一種藝術形式,重要在於透過特定的呈現方式,提供欣賞故鄉的角度,不只是對學生,也是對家長。許多平常習以為常的風景、事物,透過繞田、謝天等活動,觀看角度不同,思考也不同。這些影像都會刻畫在心底,成為一生的美好記憶。

長期推動在地藝術的農民藝術家蔡佳蓉表示,農村推動許多藝術活動,常常吸引許多城市人參加,反而在地居民與學童,相當疏遠與陌生。學校推動里山稻浪音樂會的藝術活動,學童從種植稻米到藝術創作、音樂演出,都是帶領他們參與藝術活動,從生活中推動美學教育。

音樂會成為學校傳統,在小而美的形式中,首重長遠推動,讓一年又一年的生活藝術,培養孩童觀看、思考故鄉的方式,理解土地的美好,埋下守護故鄉的種子。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