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司法司法改革

來不及告別──生離,還有死別

司法改革 2019.07.01
文/黃芷嫻
無辜者行動聯盟替阿水轉達對哥哥的哀思。(圖/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告別,是人生最難的課題。遭受司法冤判的無辜者在入監服刑時不得不與家人「生離」,在「生離」之後等待他們的還有「死別」──無法見家人最後一面、好好告別,是無辜者心中難以痊癒的傷。

被司法錯判十年有期徒刑的阿水(化名)已在監所待了四年。「我進來之後,只有媽媽和女兒來看過我。」阿水雖然不乏同胞手足,但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手足間忙著「討生活」無暇顧及在監獄中的阿水。

「我能體諒,因為他們(指手足)真的有家庭要顧,還要工作,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阿水說。

阿水入監服刑時孩子尚在國小就讀,轉眼之間孩子已進入國中,「等我出來,他們應該都高中畢業了吧?」阿水以為無法陪伴孩子長大、無法在母親跟前盡孝是自己最大的遺憾。可是,難題總是接踵而來。

相見不如懷念

遭冤判的無辜者被迫與家人生離,甚至死別。(圖/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
每回到監獄與無辜者會面、閒話家常已經成了我們的習慣,但是我們永遠無法習慣於為無辜者帶來噩耗-數天前,從家人口中得知阿水的哥哥在醫院病逝。看著阿水一如往常地隔著鐵窗微笑地揮手,我們硬撐著的嘴角微微地顫抖著。

「阿水,很抱歉,今天來是要帶了一個壞消息…」得知哥哥死訊的阿水瞪大眼睛呆愣了五秒。在吵雜的接見室中時間凍結,連彼此的呼吸聲都聽得到。

「我們下午會去殯儀館上香,你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哥哥說我幫你轉達……」辛酸塞滿了我們的鼻腔,想從嘴中擠出幾個字安慰阿水都如此困難。

「四年前我進來關的時候就知道,這輩子大概再也見不到哥哥了……」阿水緩緩地說。家人都在處理哥哥的後事,阿水一個人在監獄中動彈不得,想走出監獄的大門回家看哥哥,但阿水話才出口又改口:「算了,不要申請奔喪了。」

沒有選擇的選擇

自從阿水入監後,家中唯一的收入來源沒了,母親只能依靠低收入戶的補助養活自己和女兒。如果阿水要出監奔喪,跨縣市的計程車費對家庭又是一大開銷。他更擔心的是,如果他到了靈堂,孩子和媽媽的「臉面」怎麼擺?「手銬腳鐐的,親戚朋友那麼多,給人家閒言閒語……這樣媽媽和小孩都抬不起頭了。」

捲入冤案、入監服刑、生離,還有死別,這一連串的「事與願違」從來沒有讓阿水有選擇的權利。在無辜者及家庭絕望的時刻,總是還有更絕望的事打擊著他們已經傷痕累累的心。

說出來,才能療傷

「言說」所具有的療癒功能便是透過「說出自己的傷痛」來進行,言說的過程不只是抒發情緒更是幫助自己爬梳思緒以面對未來的人生。但身在牢房的阿水又該向誰訴苦?也許我們能做的只是讓阿水即時得知家庭的重大變故,縱使無法「參與」但至少有一個可以說話、哭泣的對象。「恭喜哥哥,至少他解脫了」,阿水說。是啊,至少阿水的哥哥現在無病無痛了,但阿水呢?
  

● 作者為台灣無辜者行動聯盟執行長。
●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