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鐵道東移地下化工程,在新樓醫院後方一處水道工程時,挖出一道文化層,疑似清代糖間文化遺址。但是工程持續進行,挖出古物棄置路面,堆成小土堆。經過台南文化人士張明山緊急通報後,目前已停工,等待進一步調查。
南鐵東移地下化工程在新樓醫院停車場後方,沿著鐵道開挖一條長約200公尺的水道,卻在地面20公分下,挖出一個厚約50公分的文化層,沿著水道開挖面延伸。但工程並未停止進行,持續破壞文化層,並將大量出土物件,堆置路旁形成廢棄小土堆。
南鐵工程進行排水道工程,挖出疑似糖間及貝塚遺址文化層。
台南文化界人士張明山發現工程破壞文化層,緊急通報台南市文資處,要求停工調查。張明山表示,挖開的文化層,混合著貝類和糖業使用的糖漏,疑似古代貝塚與近代糖間的混合遺址。該處早期是一處低窪湖泊,現今地形還可以發現到一層樓的落差,所以會有貝類存在,以及到清代府城發展糖業,可能在該處設立製糖的糖間。
考古學家盧泰康表示,清代府城糖業興盛,挖出紅色碎瓦片,應該是製糖用的糖漏瓦罐,專門將紅糖煉製成白糖,再經海運銷往大陸,成為當時的重要經濟文明。
目前台南多處發現糖間遺址,但是並無特定糖間遺址的保存。現今南鐵工程開挖出的遺址,究竟範圍有多大?甚麼形式的工業規模?以及一起發現的貝塚,是否屬於同一時代?甚至下方是否還有其他文化層?都必須進一步精確調查。
張明山發現遺址遭破壞,緊急通報後停工,等待調查。
盧泰康指出,南鐵地下化工程開工,陸續發現許多古井、老屋、遺址等文化資產,但是為了工程趕工,許多未經詳細調查,就以「不具文化價值」為由不予保存,確保工程順利進行。
現今再度發現疑似糖間遺址,他希望台南市政府能夠邀請專精近代糖業的專業團隊,進行考古調查,以免破壞府城內唯一出土的糖業文化遺址。
台南市政府文資處李貞瑩組長表示,該處工程是鐵道地下化的排水溝工程。在獲得通報後,立即要求工程單位停工,保護現場狀況,並且邀集文化審議委員,安排時間現勘。她表示,究竟是何種遺址及其重要性,必須等待委員審定後,再進行後續工作。
南鐵地下化工程旁,發現一口疑似日本時代的檢測井。
另外,張明山調查南鐵沿線地下水脈,過去曾發現張家百年古井,但是未獲文資保護。最近他又發現一個疑似日本時代的檢測井。水井呈現長方形狀,深約十米,井底有水源流動。
張明山指出,這口水井由當地居民發現,井口的設計,並非一般取水的圓井,相當特殊。比對過去水文地圖,說明過去附近土地,曾有台南德慶溪支流流過,並且匯集成一個低窪的濕地湖泊。
張明山表示,日本時代建設縱貫鐵道,來到台南東門城外,不採直線通過,卻轉出一個大彎,應該就是為了迴避濕地湖泊,避免地層下陷,危及鐵道安全。現今發現的方井,就在鐵道與濕地湖泊最接近的地方,因此懷疑是一口檢測井,檢測當時地下水位的變化。
張明山指出,從張家古井、方井與疑似糖間、貝類遺址出現,都說明南鐵地下化路線,位於一個地下水豐沛,並且土壤濕軟的區域。現今地下水位高度,離地約6公尺,地下化工程開挖至地下20多公尺,工程可能導致的地層下陷,或是未來鐵道沉陷影響安全,都是全民應該關心的議題。
清代製糖的糖漏碎片,完整拼接出來樣貌。(照片提供/盧泰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