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明沿著過去的記憶,尋找回家的路;當阿明走進家門、轉身走到自己的房間,映入眼簾的東西與擺設不再熟悉;阿明的媽媽連忙解釋:「因為孩子都大了,原本的房間空間不夠,所以……。」阿明點點頭表示理解,但內心卻有「哪裡是我家」的困惑與感嘆。人回到家,心卻離家好遠,因為長年不在家中,屋內空間有了變化,那原本屬於我的空間不再……
其實,台灣有不少阿明,當面臨家內環境改變─「沒有多的房間」。好一點的狀況是雖然與家人同住,卻必須將就睡在客廳或擠身在推滿雜物的窄小空間,如:陽台;差一點則在外居無定所,或借助過去友人的住所。多數更生人面臨「居住」與「就業」的生活挑戰,久而久之又將重操舊業。
~潘美辰《我想有個家》
一場從天而降的牢獄之災,奪走了無辜者一去不返的歲月。在離開監獄之際,是無辜者一直以來期待的「回家」。但回家之後所面臨的困難,除了居住以外,還包含無辜者長期離家後,要與久未相處的家人生活,除了最基本要慢慢磨合彼此的生活作息外,與家人情感的磨合修復更是重要。
回家,對一般人而言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這裡談的回家,不僅僅是一個能夠遮風避雨的殼,更深層的涵義是想表達那份「歸屬感」;唯有真正心裡的回家,從心感受到那份歸屬感,才能讓人們有能量且放心地重新出發。
走出高牆外是有形上的重獲自由,但實際上卻有我們看不到那無形的枷鎖,將他們禁錮在過去的罪責中,無論這罪名是否屬實……。無辜者因為國家的錯判而被抽離原本平靜的生活,然而,當這群無辜者得以回歸社會時,卻得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還有前文所提及的種種不友善社會體制。
或許你會說,可以租個小套房啊!但談到租屋,卻又不是那麼容易。在外租屋通常會面對房東的身家調查,而最常被問及「職業」,在確定租屋後也必須交付押金,對於更生人而言,都是一道道關卡。
光是第一關回覆「待業中」,便會有些房東選擇不出租。畢竟多數房東將房屋出租是希望可收取租金,待業身分可能代表經濟狀況不穩定,無法保證未來收租的穩定性。
「居住」與「就業」常是混在一起的一團難題。無辜者與更生人就業時,會面臨哪些困境?這又是另一個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