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便當,每一餐的主食都相當豐盛:滷雞腿、照燒豬排、炕肉、炸雞翅,旁邊還有一杯咖啡,菜色輪著替換。搭上首批武漢包機返台的小A (化名) ,人還在林口的隔離檢疫所。她拍下三餐,用通訊軟體傳給我看返家前最後一哩路的日常。她說:「台灣政府做得很貼心。」防疫可說做得滴水不漏。
小A嫁來台灣8年,在農曆春節前帶著兩個孩子,打算先和同鄉朋友從武漢會合,大年初四再去雲南旅行。小A說,離台前她先買了一、二十個N95口罩上機,可是1月20號到了武漢還像太平盛世、街道一片和諧,極少數在地人戴上口罩、警覺到疫情的嚴重性。
但晚間習近平親自對疫情做出指示,到了21號風向一轉,人們明顯感覺不一樣了。22號中國官方公布的確診數暴增,「眼看新型冠狀病毒變成一場『生化危機』,然後23號大年初一就封城!」
細數封城前三天武漢的氛圍變化,電話另一端的小A彷彿歷劫歸來。她說其實當地第一線的醫療人員,在封城前一天就知道消息了,但手機被監控,只能用很隱諱的方式向朋友告知、打暗號,例如,「你懂得」,靠對方去領悟即將封城的消息。然而輾轉得知的她,也來不及帶著小孩提前離開武漢。
小A坦言在封城期間內心是相當恐懼的,因為武漢真實情況比電視報導更嚴重很多。但她現在已經回來了,她強調自己也不想扮演武漢封城的受害者,只是面對部分台灣網友輿論攻擊,仍讓她很想告訴台灣人,包機回台的人「沒有網友想像白目」。
會有這番感受,源自於首批武漢包機2月3號深夜抵台後,名單優先順序引爆爭論。陸籍配偶遭輿論形容「偷渡」入境;事後總統蔡英文、陸委會定調陸配是「同胞、家人」為對立降溫。
陸委會也在11號宣布基於人道考量「開放陸配子女來台」政策;但隨即受到輿論反彈,12號下午再緊急喊卡。
小A明白從疫區回來的人,如同「瘟疫」一般存在,所以她說她已決定,等14天隔離期滿,回家後會再自主隔離7天,有任何症狀都願意主動通報。只是面對連日網路痛罵和政策轉彎,內心仍五味雜陳。
第一批包機乘客是否為「老弱婦孺」?在爭議中備受質疑。小A表示多數上機的陸配都和她一樣領有中華民國的身分證,「我可以說我就是老弱婦孺裡面的『婦』,還帶著兩個小朋友。」
爭議風波期間,媒體報導位在湖北省的血友病童,未搭上首批包機返台;事後另有網路媒體再追蹤原因,病童母親指出,當時距離太遙遠、進不去武漢,無法趕上包機。
小A說,台灣人其實沒有那麼了解封城的狀態,湖北省所有城市、道路都封了。像她和孩子當時困在武漢市的漢陽,就被規定只准進、不准出;而武昌管制相對寬鬆、漢口的管制嚴格。這樣的狀態下,活動區域很有限,武漢周邊城市的台胞,要來搭飛機也很困難。
小A情緒轉為激動,「能出來的台胞管你是哪裡?都要帶走!考慮到老弱婦孺固然重要,但武漢以外的老弱婦孺優先上機,妳知道這有多困難嗎?」小A認為,沒有考慮到封城的情境就謾罵、指責,是不切實際的。而政府態度也攸關社會情感的分裂。
因為住在離機場相對近的地方,小A和孩子們在3號順利搭機回台;等下周隔離結束,終於能和台灣丈夫團圓。老大就讀國三,接下來也得準備會考。電訪掛斷後,小A再傳來文字訊息,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