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看見】空間還給人民 自由還給移工

2020.10.30
文/翁倩文

台北車站一樓售票大廳地板在9月貼上微笑地貼,宣示用圓融微笑展現公共空間的包容、友善與多元。9月13日,一群印尼移工舉起寫著「空間還給人民 自由還給移工」布條,齊聲唱《Buruh tani》,這是印尼移工團體AKSI FLASH MOB的行動。在警察監視下他們說:「我們應該要用行動去支『永久開放黑白格』,公共空間的使用權力不是從天而降,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這場行動起因於2月底,台鐵為了防疫禁止黑白格席地群聚,但在疫情受到控制後,5月18日台鐵卻搭著民眾對疫情的恐慌,宣布研擬不開放席地而坐。此舉掀起網站論戰,反對的網友在臉書上發起「坐爆台北車站」的活動。當天民眾在黑白格席地看書、跳舞、討論公眾議題,身體力行表達對公共空間的想像,警方及台鐵人僅在旁戒備。隔日開齋節上午,移工卻被警察驅離到大廳外圍與角落。移工團體前往黑白格舉行記者會,以「空間還人民 自由還移工」為口號要求台鐵取消禁坐政策,嚴厲斥責台鐵剝奪移工在公共空間的共享文化。

黑白格爭議始自2012年開齋節。當日大雨使移工到北車大廳內躲雨,造成擁擠引發社會與論批評,台鐵以“週末”期間架設「紅龍」,圍出隔離區不讓人席地而坐,當年移工團體與移工就曾抗議台鐵將公共空間私有化,經過八年故事卻一再重演。

人民的公共空間變成資本空間

台鐵在營運考量下,重新打造北車空間,地下一樓及地上一、二樓,將空間外包給微風集團,營造小資產美學吸引旅客消費。候車買票的大廳「公共空間」,將椅子拆除間接迫使旅客至二樓消費,黑白格被定名為「多功能展演空間」,開放租借賺取額外更多收入。車站作為公共空間,應對不同的群體、族群、國家具開放性,如果說台鐵大廳屬於閩南、客家、外省、原住民、新住民、移工等通勤族的交通匯集地,空間文化面貌就不該僅有小資產階級的樣貌,可是台鐵卻利用公權力定義誰有權使用公共空間,不斷將公共性私有化。

自2014年開始台鐵搭舞台慶祝開齋節後,每年開齋節,黑白格成為四散在台灣、缺乏私人空間的印尼移工們方便實惠的「公共空間」,是營造社群生活及族裔文化的重要場域,如同台灣人在三合院廣場辦桌、榕樹下聚會談天一樣。到二樓優雅吃飯的消費想像及空間設計,對於薪資一半還仲介一半寄回老家的移工,根本顧不到荷包也達不到社交功能。

讓台灣的公共空間存在多元族群的移工

以資產階級公共領域思維改變公共空間建設,將社交與休息用的椅子拔除,但拔不掉不同族群與文化的移工所產生的公共文化。黑白格是台灣人與移工都會使用的休息廣場,移工在此休息所形成的族裔地景,讓倉促行進於北車的人,正視移工存在我們的生活周遭,營造出不同範疇的「公共空間」。

黑百格禁坐於7月取消,林佳龍對北車的多元使用宣示,微笑就是答案。9月底網友拍的一張移工在台北車站聚會的照片,再度引起熱議,台鐵表示已「柔性勸導移工離開」,當穿著制服的警察、站務人員前來,要移工離開黑白格時,證明了微笑終究只是宣傳,九月趕人才是真的。

台灣引進移工31年,政策上忽略移工做為人的完整性,移工成為不自由的廉價勞動力,交出公私領域提高資本獲利空間。如果交通部用微笑落實民主及公共,人民就必須團結把公共空間從商品化的趨勢中奪回,才能奪回人民與移工身為人的「多元價值」,從資本家的手中拿回移工真正的自由。

.作者為希望職工中心成員,照片由希望職工中心提供。
.【看見】專欄,看見在台移工的喜怒哀樂。
.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