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週看著學生為了體表會的活動在練習大會舞,臺上負責大會舞活動的老師,很認真的講解叮嚀小朋友注意每個節拍的動作。音痴且肢體不協調的我除了管理班上學生的秩序外,只能傻愣愣的在旁頻頻點頭稱是。然而,有一個橋段是老師要小朋友重複練習從蹲姿起立齊喊:「大家好!」原因不外乎是小朋友的聲音不夠整齊宏亮,負責老師期待的是,全體學生的音量是響亮有精神的且動作速度是整齊劃一的。
瞬時,好熟悉的畫面在腦海跑了出來:自己在成功嶺替代役服役期間不就是如此嗎?台上的長官不斷地要求訓練台下的役男在口令、擺頭、動作均須做到一致;師範體系的薰陶中,大一剛進去傻不楞登的時期亦是如此,一群人為了啦啦隊比賽重複練習反覆做同一個動作;甚至在更早期的國小、國高中時期,我們就在這個「動作整齊」的訓練模式框框中成長。赫然發現過去的我是司令台下這群茫然、盲目、忙碌的學生之一,時隔多年站在講台上後,即便扮演角色不同,位置不同,我卻是維持這系統的一個小螺絲釘,也是讓此系統能持續傳遞下去,繼續運作的指使者。當下不禁冷汗直流,自詡為教育工作者啟發學生心靈的我,想不到僅僅是複製過去加諸在我身上的訓練模式而已。
凡學校/軍方的大型活動,安靜、整齊是必備的,幸好透過不斷的練習和要求,學生/軍人均是可以達成要求的(或許這也是可代代相傳,樂此不疲的原因)。代表負責的教師是有盡力督促、學生是不斷反覆地練習的,但這意謂著甚麼呢?意謂著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就耗費在這些反覆不斷的練習中。然而,要求學生把一句「大家好!」練得爐火純青、近乎完美幹嘛呢?學校是教育學生思考、還是訓練學生動作呢?如果衡量學生的身心發展,教師去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襟危坐、動作整齊劃一是否重要、合適呢?
從過去的九年一貫到現今的十二年國教,教育持續不斷的改革,口號不斷的創新,然而學校大型活動所著重的細節卻承載著傳統,延續著舊思維去辦理。不禁反思教育改革迄今,我們根深蒂固的觀念真有所鬆動嗎?抑或異動的僅是淺層的表面,而非深層的內在。或許直到如今,學校教育仍是舊瓶裝新酒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