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國際國際局勢 西藏問題

以觀光客、大中華之外的人權視角理解西藏

西藏問題 2017.03.06
文/蔡逸靜

我可能就跟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一樣,從小對於西藏的理解一直都很遙遠。我們可能都能輕鬆背出地理課本上介紹的布達拉宮、喜馬拉雅山與藏傳佛教,歷史好一點的人可能會記得文成公主,甚至是中華民國的「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但是,對於西藏在近代遭受大清帝國、大英帝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入侵的整個近代血淚史,我們幾乎一無所知。這些印象更反映出,我們大多都是用一種觀光客、而且是大中華本位的視角來理解西藏。

我記得,在大一的時候,學校電影節播放了一部片《轉山》。這部電影是從小說改編,描述一個台灣男生為了完成哥哥的遺志,花了一個月從雲南騎自行車騎到拉薩的冒險成長故事。片名所說的「轉山」,其實是西藏人宗教信仰中的一種朝聖與修行的儀式,據說如果能夠走繞一圈神山,就能洗刷罪惡、淨化身心;走轉越多圈,就越接近成佛的道路。

這部電影非常美,看到西藏的風土民情,完全就會讓人萌發起那種「一生一定要去轉山一次」的豪情壯志。但是,後來我在二二八共生音樂節這類場合上,發現台灣原來有一些支持在台藏人與西藏自由運動的民間組織,才慢慢去了解到今天西藏的社會現況,那些不會被旅遊節目或電影鏡頭拍攝到的畫面與故事。

《轉山》電影所沒有告訴我們的現實是:近年中共政府用盡心思想把西藏開發成世界級的觀光聖地,以各種奇奇怪怪的理由,將在這片土地上居住了數千年的藏人從他們游牧的草地、他們信仰的聖山驅逐迫遷。電影中的那座神山「岡仁波齊山」,也被納入觀光開發計畫;以後大家只要開車或搭纜車就可以輕鬆「轉山」了。

台北的西藏抗暴紀念日遊行中,一名孩童高舉「西藏要人權」的標語。(台灣人權促進會提供)
更讓我驚訝的是,在釋迦牟尼出生的、對於西藏人非常神聖的馬年,中共政府竟然規定為了「舒緩人潮」,只允許外國人上神山,不准西藏人在馬年去轉山!這如果放到台灣的脈絡下,大概就像是禁止人民在媽祖生日時繞境一樣荒謬了吧?

這種國家權力對於人民風俗習慣的限制,與人權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這不只牽涉到大家比較常聽見的「宗教自由」,更是廣義「文化權」的一部分。其實,中國政府早在2001年就批准了聯合國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而「文化權」就是指人人有權以個人單獨或者聯合集體的方式去行使他(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並且受到文化身分與實踐的保障。

文化權和其他權利一樣,都是人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人的生命尊嚴與生存意義,很大程度奠基在他所屬的群體認同與文化生活中。尤其是像中共政府與西藏人民權力關係高度不對等時,去剝奪與抹除一個少數民族的文化生存空間,是更為嚴重的人權浩劫。然而,這樣的問題其實持續發生並惡化,去年才又發生了「五明佛學院」(全世界最大的藏傳佛教學院)遭到中共強拆的事件,中國國力的崛起,也讓全球流亡藏人在政治、經濟與社會上的處境更形艱困。

西藏拉薩街頭的五星旗與監視器。(林玲瑩攝)
當然,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憑著一紙公約承諾要呼籲中共政府保障藏人人權太天真了,甚至還會和一些支持西藏獨立派的朋友出現路線摩擦。但是,以現今西藏社會與中國民間社會所受到的高度壓迫而言,來自國際社會的支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在想,至少有一件事情,或許是渺小的我們能夠做到的。下一次,如果你自己或者是身邊的人打算要去西藏旅行時,請你記得告訴他:當你帶著觀光客的獵奇心態踏上西藏土地,去享受她古老而遙遠的異域風采,卻不願意面對她今日正在受到的苦難血淚、去理解那些或者自焚或者流亡回不了家的靈魂,那麼你便是在參與這般壓迫的共犯結構。

這並不是在要求大家不應該去西藏。相反的,達賴喇嘛尊者其實也鼓勵大家:如果有機會能去的話,就去「見證」吧。只要願意換一個角度,多花一點心力,我們可以去見證那片土地上正在進行的故事,然後把這樣的故事告訴身邊的朋友,請他們一起來挺西藏,一起挺圖博。

參考資料: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第21號一般性意見:人人有權參與文化生活〉
〈漢人殖民地化:中國到底要轉移多少漢人到西藏?〉
〈今日西藏,未來臺灣:謝哲青、曾建元對談唯色與《樂土背後:真實西藏》〉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