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政治大學今(5)日通過廢除「外語畢業門檻」,未來學校不會再以各項校外英語檢定成績,作為學生畢業的條件。
英語畢業門檻廢除案,是由政大校內主責英語教學的外語學院提案。目前全台亦有27校學生會連署廢除,今天政大這項決定對於其他學校是否有進一步影響,眾所矚目。
政大在下午舉行的校務會議中,針對「外語畢業標準檢定辦法」是否廢止,進行投票。投票前正反雙方激辯。校長周行一表示,希望透過考試增加學生在高中畢業後,用英文來溝通、寫作的實用性。贊成廢除的師生則強調外部的多益、英檢未必能測出學生英文能力,呼籲政大應負起英語教學責任,並相信校內通識英文教師的教學、考核專業。最終會議表決以47:7票通過廢除全校性外文門檻。
周行一表示,廢除門檻後,如何落實學生英文能力、是全校應深思的議題。政大也發布新聞稿指出,校方將更加強外文通識、落實教學。
對於政大廢除英語畢業門檻一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科長李政翰表示,教育部尊重大學自主,原則上並不干涉各大學所訂定的學習條件,但前提應該是學校能提供完善的英語教學。他表示,英文確實很重要,但手段和目的應有更清楚的釐清,「英檢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要把考試和英文學習綁在一起,英文是終生學習的過程,不是考完英檢就不學習英文。」
教育部曾於105年發函各大學,強調已刪除大學評鑑中英檢通過率這項指標,並請將英檢作為畢業門檻的大學「衡酌其妥適性」。李政翰表示,發函立意即是表明,教育部並未強制要求學生通過單一英文檢測,期望各大學在教學上投注更多心力,例如依照學生能力建立分級教學、營造國際化環境,而非一味要求學生通過英檢而忽略教學。
目前教育部已籌組英語推動會,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及師培體系,通盤調查英語教育現況,並邀請地方政府代表、社會公正人士、專家學者討論如何協助學校營造英語學習環境,預計於今年五月提出較完整的規劃。
政大學生賴怡伶因認為門檻制度是大學將教育外包商業機構,自大四就拒交多益855分證書,並在去年向政大提起訴訟,該訴訟雖於一審敗訴而上訴中,但間接促成廢除門檻一案自教務會議通過,送進校務會議的殿堂。
今日會議賴怡伶亦到場旁聽,她表示,比起訴訟勝訴,更樂見校方以有代表性的方法自行表決廢除,「表示校方誠實面對過去的錯誤」;另外令她感動的是,校內多數教師相信學生的能力與企圖心,「有需要的人自己就會去考。」
語言所教授何萬順對此結果也表示欣慰。他表示,若不是學生對自己權益的自覺,廢除運動不可能成功;他也說明,廢除門檻歷經四年充分討論反而是好事,經過多次的公聽會舉辦,才促成師生共同深刻的反省。
目前政大規劃107學年度將英語課程改制,將英文共同必修課程從原本每學門2學分調整為3學分,總計共6學分,增加的2學分將著重口說、寫作能力及跨文化知識。同時,校方將訂定一致的評量標準,確保學生基本英文能力。
不少以未繳交英文檢定而延畢的學生擔心門檻廢除後將使學生「被畢業」,影響生涯規劃。對此,教務處註冊組表示,目前三年級以上學生,如已規劃以外語檢定畢業門檻作為延畢條件,只要於107年5月30日前,主動向註冊組登記,即必須符合原檢定規定方可畢業。
日前政大、台大、師大、清大、北大舉辦記者會,共同呼籲大學廢除英(外)文畢業門檻,並獲全台27校連署響應。日前立委柯志恩於教育委員會亦因質疑大學英(外)文門檻正當性,凍結教育部一百萬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