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性別婚姻平權 LGBT

美國2015跨性別者調查:四成應答者曾嘗試輕生

LGBT 2016.12.15
劉千瑜/華盛頓報導

根據美國一非政府組織公佈之最新調查顯示, 七成以上問卷應答者曾因其跨性別身份在教育單位被歧視,四成以上應答者曾嘗試自殺。日常生活中,二元性別劃分的公共廁所也使許多跨性別者感到焦慮。

美國跨性別權益非營利倡議組織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 (NCTE)於12月8日公布了其於2015年夏季對美國18歲以上的跨性別人士所做的問卷調查報告。問卷涉及跨性別人士在教育、醫療、就業、住居、公共場所和刑事制度等面向的經驗。本問卷樣本數高達27,715,地理區域含括美國五十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屬薩摩亞、關島、波多黎各和美國海外軍事基地。在公布與解釋數據之外,NCTE也邀請致力於促進弱勢人群福祉的Sharron Cooks 分享自己的故事。

記者會上,問卷調查專案經理人Sandy E. James指出,調查結果反映在很多面向,跨性別者受到歧視的比例高出非跨性別者。在跨性別身份之外,膚色、非法移民身份或身心障礙等因素,也加深了被歧視的可能。此外,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應答者,為非二元(non-binary)性別認同者。

所謂的二元化,指的是男性與女性這兩個性別劃分。跨性別者有些人強烈認同自己為男性或女性二元劃分下的單一性別,也有所謂非二元性別認同者,包括不認同自己為男性也不認同自己為女性、認同自己同時為男性以及女性、對自身性別沒有單一認定等等這些認同。記者會主持人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研究員Ashe McGovern於開場自我介紹時即表示自己為性別非二元定義者。二元與非二元性別認同的跨性別人士,很多人經歷的歧視是雷同的。因此,James主張,在倡議方面,也該思考非二元性別認同者所需,讓跨性別的倡議能含括更多人。執行長Mara Keisling進一步表示,NCTE進行此調查與分析是開端,也歡迎學術界索取數據資料做深入議題分析。

四成應答者曾試圖自殺

總體而言,記者會上被關注的一個議題乃身心健康。根據凱斯勒量表,39%的應答者有嚴重心理困擾,另外40%曾試圖自殺,此試圖自殺的比例為美國非跨性別者(4.6%)的九倍。受到家人支持者,數據顯示他們的試圖自殺率以及無家可歸的比例低於缺乏家人支持者。有些不被家庭接納的跨性別者,流離失所(45%)或是有較高的試圖自殺比例(57%)。有家人支持者同時曾試圖自殺者比例為37%。這樣的調查結果,可以解讀為獲得家人的支持,雖然不保證一個人因此不會露宿街頭或是有自殺的念頭,但在身心健康和個人成就表現上,可能是有幫助的。

經濟能力、擁有與性別認同相應的身分證件、使用醫療資源與害怕被歧視等等各層面,環環相扣。在更新身分證件上的性別或是姓名方面,問卷結果顯示,能更新卻沒有去更新證件的最大障礙在於無力支付相關費用。然而,因為沒有與自己性別認同相符的證件,有32%的應答者因此遭受過歧視與傷害。類似的情形也出現在醫療保險。有些跨性別者沒有適當的醫療保險,或是因為跨性別身份而被拒絕醫療服務。也有些人因為怕被拒絕所以不敢就醫,或是經濟能力不足,無法支付醫療費用而不就醫。

受教育與住居方面的困擾

美國跨性別權益非營利倡議組織 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gender Equality (NCTE) 12月8日公布2015年夏季進行的問卷調查報告。(作者提供)
在受教育和住居方面,跨性別者也有一定比例屢受騷擾或歧視。問卷除了調查幼稚園到12年級,也包括高等教育。當中,77%的受調查者在12年基本教育中受過言語或性騷擾等不當待遇。住居歧視方面,有些跨性別者不敢住收容所,因為害怕遭受不當對待。

在地下經濟產業、與警察的互動以及刑事司法正義上,跨性別身份也使許多應答者感到被歧視。所謂地下經濟產業,包括性產業以及毒品等目前法律所不允許的經濟活動。十分之一的應答者在作答前一年曾經從事地下經濟活動,有色人種的跨性別女性在過去一年從事地下經濟活動的比例又更高。與警察的接觸方面,有許多是因為從事性工作或是被懷疑從事性工作。日常生活即便需要警察介入,有些人因為害怕身為跨性別而被不當對待,也不敢向警察求助。在監獄等機構,有四分之一待過監獄的應答者表示受到獄友或工作人員肢體騷擾,比其他人口比例更高。

公共場所或是服務方面,三分之一應答者曾因為跨性別身份被騷擾或攻擊,包括在大眾運輸工具上和家暴收容所內。使用廁所方面,十分之一應答者有被拒之在外的經驗。59%應答者因為恐懼這些場景而避免使用公共廁所,這表示有些人憋尿,也有32%的應答者因此限制自己進食與喝水的量。Keisling 補充道,如果不能上女廁的話,她無法工作,就沒有收入。因此,讓跨性別人士使用其認同使用的廁所,並非錦上添花的要求,而是讓一個人可以去上班的能力,是讓跨性別人士也能有尊嚴。

求職、就醫與接觸警察時受到的歧視

回應問卷調查結果,Sharron Cooks分享了自己因為跨性別身份以及證件上記載不符自身性別認同,在求職和求學、就醫和日常生活與警察接觸時遇到的歧視與挫折。Cooks 在校內不被允許使用與自己性別認同相符的廁所,在1998年拿到學位證書前六個月,終止學業,直到2008年才拿到高中同等學歷的普通教育發展證書(Gene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GED)。她曾擔任百貨公司香水銷售員,但當時她證件上的性別仍為出生時判定的性別。公司的人資部門,剛好有一位是男同性戀者,也很尊重與保護她的隱私,Cooks也因此能致力於工作,成為正職人員。之後,Cooks的跨性別身份莫名曝光,有的同事會故意用錯誤的性別稱謂稱呼她,甚至威脅要射殺她,她在不堪騷擾之下,向人資部門提出抗議。時值2001、 2002年,尚未有禁止基於性別認同的職場歧視的法律,Cooks被解雇。為了籌措醫療資金與維持生活,在求職屢碰壁的情況下,Cooks轉而從事性工作。

警察和醫療從業人員對跨性別人士,也非全然友善。Cooks分享到,在費城的同性戀區(gayborhood),有很多跨性別人士露宿街頭,警察可能不分青紅皂白,只因為某個人是跨性別,就直接推定這個人是性工作者,進而逮捕拘留36至72小時。曾經受到家暴求助於警察的Cooks,在當時的伴侶向警察說出Cooks的跨性別身份後,Cooks感受到警察的態度轉變,雖然她是家暴受害者,警察對她極不友善。在就醫經驗方面,Cooks住在俄亥俄州時,遇過無知且讓她被感羞辱的醫生。因此她認為須透過教育,普及醫療人員對跨性別的認知,包括了解跨性別人士可能有的心理壓力,才能妥善提供跨性別人士其所需的醫療服務。今日,Cooks致力於服務未被充分代表的弱勢人群,尤其是有色人種跨性別女性,提供資訊。

Cooks也鼓勵大家教育周圍的人,並分享了她的家人如何從誤會走向理解與支持的過程。她的家庭屬於極度保守又有虔誠宗教信仰的家庭,在她表示出自己的性別認同時,當時跨性別相關資源不多,能見度低,Cooks受到家人誤解與拒絕,情緒上也不被支持。因此,她主張,此次問卷調查結果是很好的教育工具,包括給父母、給教育者,給每個人。拒絕,常常是因為不理解。即便一開始被拒絕,也可能轉而變成支持。這過程需要時間。

根本之道:法律明定禁止因性別認同產生的就業歧視

記者會會後,Cooks表示,希望透過分享自身的故事,消弭社會上對跨性別者的歧視。她認為根本之道在於透過法律禁止基於性別認同產生的就業歧視,畢竟有了收入,大家才能維持進而改善自身生活。當政府訂立禁止歧視的法律後,跨性別人士相對更能取得並維持工作,享有不同的就業機會,在職場上受歧視的跨性別者也可以訴諸法律途徑。 業主在職場政策執行與推廣上,則應該訓練員工,使員工具備對跨性別的了解與敏感度,並禁止員工歧視跨性別顧客。

回顧問卷調查結果,James 期許大眾能看見跨性別者,並非像一些媒體描述的「他者」或「那些人」,而是真真切切日常生活中的人。這些人可能是你的鄰居或同學,不是書本裡的現象。James表示:

從政策制定者到父母,我們該教育每個人……有來自美國各角落將近兩萬八千人作答,這反映出跨性別者希望大家聽到他們的心聲與故事,希望被肯認,希望美國與世界注意到這些聲音。身為想要盡情充分過生活的人,我們需要的是尊重;跨性別人士也像其他人一樣希望受到尊重。

跨性別與多元性別議題能見度在美國媒體版面逐年提升,同志運動主軸也從推動同性婚姻轉向跨性別權益。然而,跨性別議題並非只是同志或性別議題,更是社會正義議題,涉及醫療、種族、社經地位以及教育等各層面。非二元性別認同者,也應被納入跨性別議題的社會對話。

跨性別人士需要的是尊嚴,一種尊重。最後,以Keisling的話總結。問卷調查,顯現出很多因素的交互作用與影響,比如失業導致貧窮,貧窮則無法支付醫療費用。又比如非法移民身份,本身已可能是受歧視原因,同時具備跨性別身份,無疑是雪上加霜。Keisling說道:

如果有人問,跨性別人士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什麼?這個問題的答案,端視你所說的跨性別人士是誰而定。 在政策倡議上,一個有效的跨性別運動或是組織,必須是致力於消弭貧窮、反對種族歧視、重視女性、勞工、身心障礙人士與移民權益等等,因為跨性別人士需要這一切。跨性別人士面對的身心壓力與輕蔑,來自四面八方。我們必須挺身而出,為一切奮鬥。
調查顯現出很多因素的交互作用與影響,比如失業導致貧窮,貧窮則無法支付醫療費用。又比如非法移民身份,本身已可能是受歧視原因,同時具備跨性別身份,無疑是雪上加霜。(作者提供)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