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族群原住民族 Tayal Skaru

qara qsya:分岔河

Tayal Skaru 2018.05.14
文與圖/LALING YUMIN、WAGI QMISAN

TAYAL Skaru部落群傳統領域調查與標記~3

qara qsya的qulyeh (苦花魚) 特別大!耆老說,這裡的qulyeh長度和男用雨鞋一樣長!

qara qsya是gon sqlcin (雪山溪) 與gon mtalah (馬達拉溪) 的匯流處。gon sqlcin與gon mtalah兩側,自qara qsya往上游朔,其各自所屬的山系,都有著Skaru部落群先祖居住的遺址。這一大片土地,是Skaru部落群先祖共同的獵場,也是烽火紛亂的年代,先祖暫避砲火之處。

2018年2月23日至2月28日,我們Skaru部落群傳統領域調查與標記小組,帶著耆老的口述,前往qara qsya見證先祖的痕跡。

2月23日,第一天。車程依然一路顛簸,在接近傍晚時分,我們抵達了gon turuy (鴞溪)。這裡有一個部落族人自稱的「藝術村」,小組成員們在這裡度過了我們的第一晚。

為什麼叫藝術村?其實,是因為從前年開始,微獵角旅人客廳和Skaru部落群的部分族人,在gon turuy持續舉辦了幾場的藝術與文化活動。主要的策展人與串聯者Wagi Qmisan (林芷頡),帶著對自然的信仰進到部落,深信TAYAL是大山的子民,堅持TAYAL的傳統文化更是在地生態環境能否永續的寶庫鑰匙。她用對話性藝術的方式串起也攪動了在地與外界,讓人們開始真正注意TAYAL Skaru部落群在其所屬領域上的重要性。

有一場活動,邀請了島內甚至國際間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地藝術家 李簣至,在gon turuy這裡與部落群的部分孩子,一起創作了一件大地藝術作品。因此,部落族人自稱這裡是「我們的藝術村」。

2月24日,第二天。小組沿著大鹿林道西線步行,翻越turu kacin (加仁山) 來到了 mapun半山腰。一整天的步行,節奏雖緩慢,但到了紮營地,卸下了裝備後,還是能明顯感受到過程的疲累。

紮營後,大夥分組取水、野炊,我自然還是負責烹煮料理的那個行動阿基師。在配菜的時候,取水的組員竟然揹了一隻山豬回來!哈!先祖真是厚待我們啊!取個水也能撿個山豬回來。看倌們,可想而知,這一晚,我們的晚餐是多豐盛囉!

2月25日,第三天,我們繼續前往qara qsya。一路的下行,雖不如爬坡時氣喘如牛,但雙膝著實承受相當程度的壓力而感到酸痛。這種狀況,在我二十幾歲的時候,完全沒有經歷過。部落耆老常常說,Tmrgyax (爬山) 最怕的是歲月!臨屆四十歲數的我,真的能體會了!

在快到gon mtalah的時候,會經過Blihun (意指:門)。我從沒來到過這片土地,這裡的所有地名,全都是聽聞部落耆老和獵人們口述而知。在這次行程出發前,除了qara qsya出了名大條的qulyeh之外,另一個吸引我的地名,就是Blihun。顧名思義,Blihun真的有一座很巨大的門!只是這座門沒有門板。

沿著mapun的山溝順下游而行,在快接到gon mtalah的地方,兩側垂直陡峭的岩壁自然的形成像是門一樣的天然屏障。過了這座門,迎接我們的是,很寬很寬的mtalah沖積河床。

正當在努力拍下Blihun的雄偉時,我聽見小組成員的驚呼!mit!mit!ihiy!ihiy!(山羊!山羊!快點!快點!) 我緊握相機快步跟上並大喊:ini na ha!naga ku ha!(先別……等我先!) 終於,我趕在扳機扣下的前幾秒,連續按下了快門。

結論就是,這一晚的晚餐,我們又大快朵頤了先祖的恩給之外,我也如了長久的願,清清楚楚的留下了野生mit (台灣山羊) 的身影。這一天的下午兩點,我們抵達了qara qsya!

2月26日,第四天。小組成員展開了qara qsya相關地理位置的標記作業。

Blangan (傳統地名),一個我這一生若未能到訪過,會終身遺憾的地方。

我的曾祖父Yawi Laling,所屬社群是meskaru lwax khu niqan (Skaru部落群洛克火社群)。那個抵禦外侮的年代,Yawi Laling在一次的出草行動中,執意殺害了嫁作客家媳婦的賽夏族婦女,此舉引起了賽夏族與日軍對Skaru部落群的聯合圍剿。歷史上,這起事件稱作「李豆事件」。

Yawi Laling在賽夏族人的圍剿行動中,與親弟Seri Laling一起喪命,屍骨無存。然而,賽夏族人的怒氣並未因此消退,轉而追趕Yawi Laling及Seri Laling的遺孀,曾祖母也在這段被追趕的時期,意外身亡。失去雙親的祖父Behuy Nawi,那時年約五歲,與虛長一兩歲的姐姐Blyeh Nawi、剛冒出兩顆門牙的妹妹Lawa Nawi及堂弟Besu seri,在社群族人的保護下,前往了Blangan躲避憤怒追殺幼兒的賽夏族人,一直到初長成少年時,才在日人的集體移住計畫下,遷移到了bwan para (雪見),成年娶妻後才又回到Skaru流域。

在Blangan這裡,回想父親口述祖父兒時的生命經歷,彷彿歷史又在眼前活生生的上演。刀槍烽火的無情,讓兩造的家庭都承受極大的痛苦及祖父與兄弟姊妹在失去雙親後,有一餐沒一餐得餐風露宿的困頓生活,我的情緒複雜矛盾至極,眼眶不自覺融進了gon mtalah的顏色……泛了紅。

qara qsya是一片資源非常豐富的土地,這一天,我們見證了Skaru部落群先祖的遺跡,也真的見識了qara qsya的qulyeh誠如部落耆老所言的那麼大!

只是,人類貪婪的慾望,延伸到了這片淨土。聽著領路的獵人述說,沿著大安溪溯溪而上的大腳丫 (特種吉普車),可以輕而易舉的將珍貴林木搬運出去、乘坐大腳丫的人類,恣意地用電流擊浮這裡的qulyeh……

傳統領域不只是領域!她是族群文化命脈延續的獨有場域,更是與先祖緊密連結而能證明你是squliq balay的唯一證據!真正的squliq,懂得謙卑、感恩、節制!聽得懂風的聲音,知道怎麼跟山對話!雖不刻意利他,卻也理解並行動與山共生共存的永續生活態度。

2月27日、28日,第五、第六天。我們小組成員帶著滿滿的見識與經歷回程。回程的路上,我心裡籌算著該如何用在地的力量來保護傳領上的每一寸土地?當代國家的法律與相關機構,對我們傳領地作了一堆的限制,但事實證明,傳領山林地被侵害,並未因此而削減。傳統領域的劃設,除了是再次確認部落群的傳統範圍,也是一次對傳領土地的資源總調查。越了解自己的土地,就越能知道如何行動來守護!現在,至少,我們將把所見的、所經歷的,內化成部落的自覺運動!

.本文作者為泰雅爾族 Skaru 流域部落群主權行動聯盟成員。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