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華航集團工人站上街頭,上千人的遊行隊伍浩浩蕩蕩,從交通部一路頂著烈日高溫,遊行到華航台北分公司。人群中,以空服員為人數最多,爭取合理休息時間。隊伍最前頭的子公司大隊,包括洗滌工人、空廚工人、地勤工人等等,爭取更合理的分配。還有一群飛機修護工人,拿著「要自主工會」的布條,儘管工會暫時被撤銷,仍然無所畏懼投入抗爭,捍衛自己的勞動權益。
隨著全球化的快速發展,飛機成為跨洲的主要交通工具,帶動整個航空產業的蓬勃,無論國際性旅遊、公務,甚至貨物的快速運輸,飛機省時、便利的特性,使得航空市場的需求日益擴大。而在台灣,航空產業年產值上看千億,近三、五年更以每年10%的成長率不斷上升。其中,飛機修護產業,主要以機體維修及各式引擎附件翻修等業務,更因為航線區位的優勢、逐漸成熟的技術,以及相對便宜的勞動力,為整體航空產業貢獻五成以上、高達五百多億的產值,成為台灣航空業未來主力發展的方向,而飛機維修的長限商機,更成為各家航空公司角力的戰場。
航空產值破千億 修護工人沒權益
然而,台灣航空產值如此之高,華航集團勞工卻站上街頭,抗議各種不合理的勞動處境,彰顯出如此可觀的產值,都是從勞工的血汗中剝削,造就極為嚴重的勞資矛盾。交通部持股的中華航空公司眼裡只有盈餘利益,在航班需求不斷增加的情況下,華航始終不願解決人力缺口的問題,使得機師、空服員得不斷在超時過勞的紅眼班機上勞動,對於飛安也是相當重要的飛機維修工人,更是面臨被外包的危機。面對勞資矛盾逐漸惡化的情況,華航空服員和機師紛紛站出來籌組工會,而修護工人也在2014年9月3日召開「中華航空公司修護工廠企業工會」成立大會。
華航修護工人面對的,是飛機修護專業不受重視,導致修護人員薪資待遇根本留不住人才。平均需要3至5年培養訓練的修護人員,新人流動率偏高以至於人力長期不足,修護技術以及經驗逐漸出現嚴重斷層的問題。華航不思解決整體困境,將資金投入維持修護品質,卻反其道而行,追求更低的成本,開始與人力派遣公司合作,引進無經驗的派遣工從事低階修護工作,不斷壓低成本,更會造成飛安疑慮。甚至2011年,中華航空公司開始籌劃成立「台灣飛機維修公司」,並且於2013年正式成立公司,力圖拓展亞太地區飛機維修產業。這間華航轉投資的飛機維修公司,將負責維修華航新飛機,待華航飛機漸漸汰舊,原本華航公司的修護工人終將失去他們的工作權。飛機維修部門可能脫離華航的跡象已經浮現,但未來如何保障修護工人的工作權益,華航卻不願給予正式承諾。
組織自主工會 道路滿佈荊棘
這群華航的飛機修護工人,原本在中華航空公司企業工會(簡稱華航工會)系統裡面,係屬第四分會。當時擔任四分會常務幹事的修護工人朱梅雪表示,「台灣飛機維修公司」將會影響華航修護工人未來工作權益的保障,如此嚴重的問題華航工會不該輕視。因此,他向華航工會提議召集相關代表組成應變小組,針對四分會會員工作權益的部分,華航工會要主動了解並且保障會員。然而,華航工會體系龐大,從機師、空服員,到修護人員、地勤人員都涵括在內,各分會的議題根本無法透過華航工會去反應。最後,縱使籌組了應變小組,也只召開了一次會議,就沒有下文。隨著台灣飛機維修公司維修新飛機的時程步步進逼,修護工人無法無止盡等待華航工會,只能組工會自救。
104年11月9日,空服員、修護工會於交通部前舉行成立誓師大會,敲破「剝削」冰雕,持續為勞動權益抗爭到底。(攝影:張榮隆)
歷經長達一年的波折,華航修護工廠企業工會(簡稱修護工會)終於在2014年9月25日取得桃園市政府勞動局的立案證書。儘管修護工會已合法成立,資方的打壓卻已如火如荼的展開,不僅刁難會務假,也不願給予會所及佈告欄。工會幹部也沒有讓步,在露天及餐廳擺攤招收會員,告知廠內修護弟兄們:「修護工會已經成立」,成立幾個月內,已有500名修護工人加入。修護工會理事劉惠宗說,他不會忘記工會籌備了一年,好不容易取得工會牌照後,他在和廠內修護工人宣傳加入工會時,經過一旁的廠長,用不屑的口吻對他說:「我看你們(修護工廠工會)就不合法。」甚至,工會辦理勞工教育時,邀請的講師竟被資方阻擋在工廠外頭,大夥兒只好在工廠門口上課。經過多次要求公司尊重工會未果,工會只好在2016年3月8日向勞動部提出不當勞動行為裁決,期望勞工的最高主管機關可以裁定資方違反工會法第35條,未來不要再不當地妨礙、影響及限制工會活動和運作,未料勞動部裁決庭竟然遲遲不召開調查會議。
正當修護工會不斷催促勞動部儘快調查資方違法打壓的事實時,勞動部居然在5月11日「撤銷修護工會立案證書,並請桃園市政府勞動局兩個月內再行處分」。此番作法更是凸顯了這群修護工人在原本華航工會系統內遇到的困境。修護工會成立以後,華航工會不但消極對於修護工人的勞動權益漠視,更反過來與資方聯手,積極打壓這群工人,力圖消滅「華航修護工廠企業工會」,於是廠內重視勞工權益的工人們,展開了他們自主工會的保衛戰。
華航企業工會與華航修護工廠企業工會同時存在,究竟有什麼爭議?依據工會法第六條第一款,企業工會之成立條件為:「結合同一廠場、同一事業單位、依公司法所定具有控制與從屬關係之企業,或依金融控股公司法所定金融控股公司與子公司內之勞工,所組織之工會。」照理來說,華航企業工會等於是結合「同一事業單位之勞工」,而華航修護工廠企業工會是結合「同一廠場內之勞工」,根本不違反任何法律,勞動部不應限縮工人團結權。而華航企業工會與華航公司針對工會法施行細則第二條,對於「廠場」之認定,質疑修護工廠「沒有獨立人事、會計」也毫無道理。獨立人事判定的部分,分為人事進用或解僱可否由工廠自行決定。雖然修護工廠「解僱」命令,由於華航在體系內,需要報上華航總公司經過「人評會」通過,但人事進用的部分是由修護工廠資深副總決定,並且法律上,「人事進用」和「解僱」兩者之獨立的條件只需擇一符合,因此完全沒有問題。獨立會計的部分,更是牽扯到修護工廠組織不斷變動的緣故,會計單位下設於「機務工程處」。然而,修護工廠有獨立的財報係屬事實,公司單位設置屬於資方可以片面決定更動,華航歷經2002年611澎湖空難及2007年琉球火燒機事件,修護組織已經變動好幾次,政府不應以此作為刁難工會的藉口,打壓工會。
對於修護工廠不斷受到華航打壓,進而向勞動部提起不當勞動行為裁決,勞動部不但展開拖延戰術,並且5月11日宣佈撤銷修護工會牌照,更在5月12日裁決委員會第一次調查庭以「工會合法性有爭議」為由,宣布修護工會裁決「延後處理」。修護工會萬萬沒想到的是,代表飛機維修工人唯一能夠自主運作的工會,竟然在華航工會、華航公司和勞動部三方算計的結果下被消滅了。修護工人不僅喪失法定上團結的權益,連政府機關都拒絕介入遏止資方打壓工人,使得工人們爭取自身權益的路更加困難。
不會被打垮的修護工人運動
6月20日修護工會到勞動部前,抗議勞動部拖延裁決,迴避華航打壓工會的事實。(攝影:張榮隆)
修護工會儘管受到資方打壓,能夠自主替修護工人爭取權益的「修護工會」暫時被迫撤銷,但修護工會沒有放棄,積極參與5月31日華航集團勞工大遊行,向社會大眾揭露中華航空公司只顧官位利益、漠視修護專業的問題,已經嚴重影響飛安。然而修護工會在工會尚未被撤銷前,已受到資方惡劣對待,勞動部裁決委員會竟消極不作為,暫停調查華航資方打壓工會的惡行惡狀,讓修護工會的處境更加艱辛,華航資方打壓工人的氣燄更旺,在531遊行當日,更有風聲傳來,華航修護工廠可能記大過甚至解僱修護工會理事長易湘岳、理事劉惠宗及監事朱梅雪三位主力幹部。在暫時失去工會的保護傘以後,勞動部的消極作為,正是華航後續打壓工會,並且對抗爭工會幹部秋後算帳的幫兇。
修護工人歷經華航公司血汗剝削、華航工會漠視勞工權益,到走向籌組自主工會卻備受打壓,應該保障勞工權益、捍衛勞工團結權的勞動部,始終消極無所作為,拖延裁決的調查庭,甚至最後勞動部撤銷修護工會牌照。修護工會理事長易湘岳、理事劉惠宗及監事朱梅雪堅持,儘管華航資方使出記過、解僱的惡劣打壓招數,打算殺雞儆猴、瓦解修護工人自主組織力量,他們仍然持續抗爭,對於華航的打壓無所畏懼。同時也要求勞動部停止拖延,對於華航種種不當勞動行為啟動裁決機制。如此艱困的處境,這群修護工人非常清楚,自己權益不會從天而降,唯有持續團結抗爭,才能對抗華航的剝削與打壓,捍衛勞工的權益!
修護工會理事長易湘岳(右)、理事劉惠宗(中)及監事朱梅雪(左)受到華航資方打壓,在5月31日遊行後,受到大過以上,甚至解僱等處份。(攝影:張榮隆)
5月31日華航集團勞工大遊行,修護工會走上街頭爭取勞動權益。(攝影:張榮隆)
.作者為桃園市產業總工會兼任秘書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