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生活文化人物

寬恕殺子少年的游媽媽走了

人物 2016.03.01
吳東牧/宜蘭報導
小楊與游媽媽親友相擁而泣。

廢死聯盟出版新書《隱形的吶喊》後天即將發表,卻傳出故事主角之一,原諒「殺子兇手」的犯罪被害人家屬「游媽媽」林美雲,於農曆年前車禍身亡,享年59歲。游媽媽遺體今天火化,故人上午在她的家鄉宜蘭員山舉辦追思告別禮拜。經游媽媽寬恕、重返社會多年的「小楊」也出席喪禮。

2000年耶誕夜,游媽媽的17歲獨子「阿德」到台北赴約與朋友烤肉,沒想到因同儕與另一群青少年細故爭吵,衝突中遭當年15歲的「小楊」誤刺一刀身亡。今天,已31歲的「小楊」出席喪禮,他婉拒採訪,眼眶多半時間都噙著淚水。游媽媽的遺體送往火化後,他和一名親友留在空蕩蕩的火化廳內,相擁而泣。

游媽媽的妹妹林佳蓉說,「小楊」被判刑九年,出獄後和游媽媽一直保持聯繫,治喪期間也沒有缺席。雖然已是「更生人」,這個身分也讓他並非萬事順遂。「還是希望他好好的過日子。才不辜負我姊姊原諒他。」

不只小楊,游媽媽也和小楊的母親保持聯絡。同樣出身經濟不富裕的家庭,游媽媽以寬容的方式,和楊家達成和解,並且互相鼓勵。

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游媽媽回想當年小楊的母親一直打電話給她:

她都沒有說什麼,都是一直哭。我心裡想說,如果我兒子殺人的話,應該我也是這樣的態度,因為碰到對方不知道要跟人家說什麼。

小楊的母親也參加喪禮。前往弔唁的友人表示,她滿臉歉疚哀傷,無法多說話。

游媽媽告別追思禮拜。

媒體經常報導游媽媽生命的轉變,每每提及她自陳在阿德命案審理期間,帶著水果刀與農藥到法院,想與「小楊」同歸於盡,對比她後來的寬恕同理,救了兩個家庭。

轉折發生在阿德走後4年,游媽媽的生活在親人與社會各界介入,提供醫療、陪伴、出遊等關懷下,逐漸恢復正常時,突然問起:「那個孩子現在關在什麼地方?」她主動向更生團契提出想見「小楊」,於是來到高雄明陽中學。

當年和孫越等更生團契志工一同在場見證的宜蘭犯保協會志工邱松山,在喪禮上提起這段往事:

這個學生(小楊)見面的時候,私下請游媽媽原諒,他說他不是故意的。游媽媽的回答是,都過去了,我是來原諒你的。後來這個學生問游媽媽,我能不能抱妳?游媽媽說,有何不可?我都已經來了。
游媽媽一度買洋娃娃穿戴阿德小時候的衣物擺在身旁作為慰藉。(翻攝自游媽媽喪禮紀念影片)
游媽媽與小楊見面的擁抱,廣受媒體傳頌(翻攝自游媽媽喪禮紀念影片)。

這個故事在媒體間以「愛與寬恕」為標題廣受傳頌。游媽媽後來也曾表示,想告訴其他的犯罪被害人家屬:「只有原諒別人,才能放過自己,過正常生活。」

游媽媽在2009年受洗成為基督徒。走出傷痛後,她除了務農自製各式農產品,也到各地從事慈善志工,並基於自身經驗,在監所推廣「修復式正義」。

廢死聯盟副執行長吳佳臻,因從事被害人家屬關懷工作,和游媽媽建立多年情誼。游媽媽去年即曾騎機車跌倒骨折,休養期間,吳佳臻與監所管理員、畫家林文蔚前往探視,她抱怨無法勞動。吳佳臻本來打算替游媽媽發動網路團購,沒想到再傳憾事,並且無法挽回。林文蔚今天也帶著游媽媽的肖像前來弔唁。

畫家林文蔚繪製游媽媽肖像,前來弔喪。
參加告別追思禮拜的隊伍。
訣別之慟。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