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專欄】合作專欄 【逆思】

【逆思】漁工在台灣:當夢想遇上制度歧視

【逆思】 2015.10.31
文與圖/黎育如

十月中正值南方澳一年一度的鯖魚節,這樣特殊的節日把多數的漁船和漁工都召回了港口,灰濛濛的雨日籠罩著漁港,不少鏽蝕破舊的中小型漁船在港邊孤獨的沉浮著,完全不見人影,與漁港廣場上生氣蓬勃的嘉年華會盛況形成兩個對比的世界。

鯖魚節的週末,漁船上不見外籍漁工們奮力工作的身影,多數菲律賓籍漁工都上台北去做禮拜;留在漁港的漁工們,悠閒地窩在當地的外籍商店和外籍漁工工會。像是卸下了平日討海的緊繃壓力,來台灣工作一年多的 Rocky 侃侃而談:「台灣是個很好的地方,比菲律賓的家裡好很多!」

已經47歲的 Francisco 說:「在菲律賓我有5個小孩,原本在菲律賓當保全的薪水變很少,所以來台灣工作。」菲律賓自1970年代開始,為了減緩高失業率,開始輸出勞力,海外勞力所得一直都為菲律賓外匯的主要來源。但數十年來,菲律賓國內仍無法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改善貧窮問題,使人民至今仍前撲後繼地前往海外工作,尋求更高的薪資。

適逢鯖魚節,漁船皆入港停泊,也讓漁工們有喘息機會。

改善家庭經濟 異鄉打拚動力

Francisco 表示自己的母親和弟弟都在美國工作,像 Francisco 這樣「移工家庭」的例子在菲律賓已成常態,他們口中「美好」的台灣,就成了他們新生活夢想的聚集地。

曾經在日本、韓國先後待了兩年多的 SOTOMIL EDDY MARK S. (以下簡稱S) 就認為自己很幸運:「台灣是很漂亮的地方,之前去日本和韓國捕過魚,日本比較嚴格,覺得台灣環境比較好。」認為相較其他國家的海域,台灣海域氣候也比較好。其他漁工也附和道,台灣的朋友比較多,工作相對簡單。擔任工會翻譯志工的麗芬更直言:「仲介公司會讓他們覺得台灣很好!」

仲介公司在移工跨海求職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台灣的仲介公司承接了菲律賓當地仲介公司的勞工,在南方澳這樣勞力嚴重缺乏的漁村,引進外籍勞力是目前最省成本的方式。然而在仲介公司形塑「美好」前途的背後,卻是對移工的層層剝削。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說:「外勞來台灣後,薪水都是交給仲介,都要扣掉錢,這些錢還要讓兩地的仲介公司跟融資公司去拆帳!」

在仲介制度不甚完善的情況下,漁工們漁工們僅能領到兩年8000美元的薪資,換算為月薪約為每月1萬元新台幣,遠低於勞基法規定之最低薪資。她認為,台灣政府應該解決仲介制度的癥結點,如許多外籍移工的NGO長期以來要求的:應嚴禁仲介公司同時服務雇主與勞工雙方,「要服務雇主就是雇主,服務外勞就是外勞,沒有腳踩兩條船的!」

菲律賓漁工僅能領到兩年8000美元的薪水,但仍樂天珍惜在台灣的工作機會。左起:ROCKY B. SUYOD、 SOTOMIL EDDY MARKS、MARK DAVE B. SANCAAEE、FRANCISCO C.GASO、JONAE P. AYEN。

漁工保障不健全 盼守勞基法底線

「我們現在協助的,真的是最弱勢的一群人。」李麗華推動成立的宜蘭縣漁工職業工會,是全台首見以菲律賓、印尼漁工為會員主要來源的工會。(PNN資料照片)
但在這群小蝦米背後追趕的,不僅是如大魚般的仲介公司,更有一群本是船東的大鯨魚──雇主。工會秘書長李麗華表示:「雇主的期待就是他們跟勞基法脫鉤,一個是薪水問題,另外一個問題是加班費,因為他的工時沒辦法那麼清楚被界定。」因此工會就扮演起了維護漁工權益的角色,堅持雇主的行為應以勞基法為底限。

上個月發生的福賜群號事件,即凸顯了境外聘雇漁工的危險、弱勢處境。對此李麗華表示:「境外(聘雇)完全不受用台灣法規,這根本是公然違法,應該嚴格禁止的。」而不僅境外聘僱的漁工因遭法律排除而權益受損,台灣現行《漁會法》的規定,也大大降低漁船主為境內聘僱漁工投保的動機。

《漁會法》第15條規定,漁船主若依法雇用漁工,為漁工支付勞健保,就會從甲類會員轉為乙類會員,即從「一般漁民」轉為「雇主」,將會喪失漁船主原有在漁會參加勞保的保障,甚至無法享有生育給付、傷病給付、醫療給付、失能給付、死亡給付、老年給付等權益。為此今年五月有立委提案,以保障雇主為由,要將外籍漁工從強制納保中移除,改為商業保險,李麗華抗議:「商業保險死亡才有給付,這不是社會保障!」「就算要修法也應該朝向讓雇主也可享受權益保障的方向前進,怎麼會來動我們勞工這邊的法規呢?」

李麗華的夢想:移工自營仲介避免剝削

「我們現在在協助的人,真的是最弱勢的一群人」,李麗華做為成立工會的重要推手,對外籍漁工的處境感到相當無力,外籍漁工不像其他外籍配偶還握有家人的選票,可以作為政治利益的交換,要推促所有漁工上街頭捍衛權益更是遙遠的想像。

即使長期在不健全的仲介制度底下工作,落腳在宜蘭的漁工們,卻像是一群樂天直觀的小蝦米。面對被東扣西扣的微薄薪水,他們仍然很珍惜這份工作機會,Francisco 說:「還是要工作,因為在菲律賓找不到更好的工作了。」懷抱著進國際級輪船當漁工的夢想,S 和 Rocky 也說,總有一天要「上大船」!

「我想要賺錢給妹妹念大學」、「我想要賺錢讓女兒可以當空服員」說到來台灣工作的夢想,每個漁工臉上都泛起了淺淺的微笑,在台灣的新生活牽掛著在原鄉的夢,在海上一日日的輕盈漂浮著。

而對工會秘書長來說,什麼才是她想為漁工實現的夢想?「自己成立自己的仲介公司!」李麗華希望總有一天,能讓移工自己經營仲介公司,每個人都可以當股東分紅,不用再受剝削。讓他們回國之後也能善用在台灣的儲蓄,不用再做血本無歸的生意,真正擺脫貧窮,走出自己夢想的獨特價值。

李麗華希望總有一天,能讓移工自己經營仲介公司,每個人都可以當股東分紅,不用再受剝削,回國之後也能善用在台灣的儲蓄,擺脫貧窮。(PNN資料照片)
・創作團隊:逆思,跨校、跨科系學生獨立媒體,匯集各方人才,一起為理想的媒體環境努力,創造多元思考和對話的空間!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