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國際中港澳 香港雨傘革命

社運青年判囚 香港民主還有明天?

香港雨傘革命 2017.08.21
余雅琳/整理

香港「雙學三子」黃之鋒、羅冠聰及周永康,17日因發起「雨傘運動」遭判刑。無獨有偶,2014年6月,香港「新界東北案」13名示威者,因衝闖立法會抗議而判決「社會服務令」;15日卻遭更改刑罰,皆判決入獄。20日下午,2000多位香港民眾,走上街頭集會遊行,手拿「公民抗命、無畏無懼」布條,聲援被判囚的社運青年。

本週《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香港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幹事葉寶琳,從「東北13子」更改判決談起,追溯「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背後爭議,同時看望香港公民運動的未來。

東北13子判決更改 港社運官司唯二政府上訴

2014年6月,香港反「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百位社運人士,趁著立法會表決前期開發預算時,衝闖立法會大堂試圖阻止,其中13人 (即東北13子) 依「非法集結罪」,判處80至150小時社會服務令。然而,律政司卻在今年8月15日,以判刑過輕為由,申請加刑;最終13人全員入獄,除了一人外,其餘皆判囚13個月。葉寶琳指出,港府對人民被判刑度提出上訴並非常態,只發生過兩次,明顯是對公民運動的打壓。

原審時,裁判官曾讚揚部份人士不以私利為目的,替弱勢者發聲,甚至衝突當晚參與調停,原判決僅作警惕性刑罰。但上訴、改判的行為,令人質疑是否為一種政治陰謀。葉寶琳說,根據上訴庭的判詞,法官未考量反對者的動機,把所有抗議行動視為暴力行動。她以自身陳抗經驗為例,非法集結多判幾週刑罰,但這次竟超過一年,激起不少人憤怒。

改判之後,葉寶琳與社運界朋友決定,將替東北13子上訴。不過13人需先入監服刑,才能同時上訴。另外,他們也在等待法官公布當日判詞,擬定上訴內容。

開發舒緩高住宅密度 反東北發展理由何在?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落在近深圳的香港郊外,規劃古洞北、粉嶺北及坪峯三個區域,徵收農地進行開發,發展住宅及商業為目的,同時解決香港地狹人稠,導致高住宅密度的問題。葉寶琳認為,「解決房屋問題」只是政府合理化開發的幌子。該開發案有超過80%土地規劃成綜合發展區,但發展內容模糊不清;剩下不到16%土地,計畫興建公共屋邨(香港社會住宅)及私人房屋。

《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古洞北範圍規劃模型。作者 Tksteven - CC BY 3.0

根據香港規劃署公布的工程研究報告,私人房屋用地占43.3公頃(7%)、公共屋邨占39.5公頃(6%),但在容納居住單位中,私人房屋僅有23,300個、公共屋邨有36,600個,顯示私人房屋居住密度較低。葉寶琳說,香港市區內有許多空著的土地及房屋,政府非但沒有主動解決,卻要拆非原居民家園、興建房子,令人懷疑發展計畫的正當性及必要性。此外,新界的「非原居民」受開發影響最深。他們是一群沒有土地的人,依著不同歷史脈絡,落腳此地形成村落,靠租地耕作過活,卻因為開發案流離失所,也因非原居民身分無法從《土地收回條例》獲得補償。

聲音不被政府聽見 卻也沒害怕權利

香港政府有意推動「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計畫」時,城市規劃委員會廣徵公眾意見,有超過4萬人提交申述書,其中有九成人民反對該發展計畫。葉寶琳說,那時候,村民也積極向政府對話,包括陳述當前村民狀況,但人民聲音政府沒聽進去,照樣通過計畫。之後,村民及社運人士發起多次集會、靜坐,抗議政府強行推動的計畫。

近年香港瀰漫一種無力感,也存有很多憤怒,但要用什麼方式回應眼前威權的政府,對香港人來說是一大挑戰。但葉寶琳說,「沒有害怕的權利,我們根本沒有這個選擇。」她表示,目前公民有籌擬草根組織,而公民抗議的策略及行動要如何進行,也需長時間討論。

除了香港本身,葉寶琳說,目前中國大陸對亞洲地區,透過經濟力量作為某種程度的政治控制,像是由大陸資助的團體或企業越來越多,都需要關注及省思之間的關聯。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