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專欄】合作專欄 【銀髮心棧】

【銀髮心棧】該由誰來照料爸媽的心?

【銀髮心棧】 2015.02.27
文/黃揚名

這問題應該很少受到關注,因為大家通常只想到父母無法照顧自己生活起居時,是要送機構?請外勞?還是由家人照顧?但所謂「生活起居」的照顧並不一定包含照料父母心理的需求。那這到底是誰的責任?

在西方社會,年長者自主性比較強,超過六成以上的年長者都是自己與配偶居住或獨居,他們的心理需求多數時候必須要自給自足。然而因為每個人的需要不同,只要自己能夠自得其樂,年長者也不見得一定要有多少的社會參與,或是刻意做哪些事情,自己才會心理上覺得滿足。

但畢竟人都是渴望被關注的,對於退休後的年長者來說,家人很自然成為少數可以關注他們的對象;若子女能夠適時提供一些關心,通常會有很好的效果。除此之外,社會也應該擔起一些責任,適時給予年長者關心,讓他們知道自己還是社會重要的一份子,也會對年長者很有幫助。

最後,給大家一些建議:

1.年長者要勇於做自己的主人,不要委屈自己。很多研究都顯示年長者若對生活有掌控、有目標,身心狀況都會比較好;誰會比起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呢?所以勇敢當自己的主人,提升自我效能是好處多多的。另外,現在的晚輩不一定懂得老一輩的應對進退,若期待晚輩要做些甚麼,與其一直空等,不如直率地告訴他們,即使不一定講了就會有用,但至少心情上會比較舒坦。

2.子女應適時表達對父母的關注,即便是小小的舉動,只要是真心的,都會讓父母的心暖暖的。如果不是真心的,就算送上了昂貴的禮物,效果也會打折的。

3.若有意願,可參與社會提供給年長者的服務,唯有主動出擊,才能夠有最多的收穫!近年來其實非常多規劃給年長者參加的活動,但往往因為受限於資訊的傳達,沒有廣為人知,有點可惜。若有好活動,記得要口耳相傳。

4.如果主要照護者不是親人,盡可能調整心態,把他們當作自己的親人,對雙方都有好處的。

5.未來的時代,很有可能是由非人(機器人等)照顧年長者,大家可以思考一下,要怎麼在這樣虛擬的環境中滿足自己的心。

. 本文作者為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
. 本文原刊登於「銀髮心棧」。
. 本文為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