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間,余澎杉成為新加坡的全民公敵。
超過20名民眾舉報,至少15名警察衝進家中逮捕他。網路上幾乎一面倒的批評和咒罵。他既非殺人放火的犯案兇手,也不是貪汙濫權的政客,而是一名16歲,對新加坡政府直言不諱的少年。
在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過世後,余澎杉上傳了名為「李光耀終於死了」的影片,影片中,他精準直接的批評李光耀在政治的獨裁,將新加坡建設為一個物質主義的國家。主流媒體受到控制,成為政令的傳聲筒。異議者們不是被判刑,就是因沉重罰金淪為破產境地。在光鮮亮麗的外表下,新加坡貧富差距極大,社會福利資源卻少得如第三世界國家,政治人物的薪水倒是比美國高4倍。
在影片中,余澎杉除了暗示李光耀是如同希特勒、毛澤東、史達林的獨裁者,還將其比擬為耶穌基督。批評兩者同樣渴望權力,操弄人心且愚弄信徒。此外,他還畫了一幅李光耀和柴契爾夫人的交媾漫畫。
3月31日,在李光耀下葬的當天,余澎杉遭起訴三條罪名,面臨最重3年徒刑,以及5,000新幣併科罰金。16歲的少年,在新加坡尚無法締結有效契約,也不能投票。他卻將被當成成年人來審判。
他被控以傷害基督徒感情的意圖,做出批評基督教的言論,構成刑法298條。新加坡對反宗教等的仇恨性言論如此強烈控管,理由是保障這個多民族的國家族群和諧,不再出現早期頻生的種族暴動。但一個多元民族、文化的社會,不是理應更有能力容納不同言論?行文脈絡中,余澎杉也有提出批評理由,而非任意貶低謾罵。除非,所有宗教事務皆必須存而不論,否則,何以宗教就毫無反省和再討論的空間?
繪製李光耀和柴契爾交媾漫畫的部分,則被控刑法292條散布猥褻物罪。漫畫中,李光耀與柴契爾的臉部照片皆在兩具交媾的肉體上,並未出現任何性器官或男女性徵,也沒有多加醜化或貶損人格的描繪,很難稱得上是猥褻物。以交媾等親密行為,作為兩個政客利益輸送暗示,為常見的政治漫畫表現方式。這幅含蓄至極的作品,卻是新加坡第一幅政治漫畫。余澎杉期望這是一個開端,以後能在自己的國家看到更多這樣的漫畫,期待新加坡人不把政治人物當成高高在上、不得批評,對他們開開玩笑,客觀理性的觀察他們,最終摧毀不合理的言論審查。只可惜,余澎杉也成為本條第一個新加坡案例。
至於影片中的對李光耀的批評,則被納入防止騷擾法案的第4條,被認為具有侮辱、威脅性質,會讓閱聽到言論的人悲傷,情感受到傷害。
從法律本身看,這起訴是可怕的,除了過世的李光耀和耶穌外,余澎杉的批評並沒有具體對象。逝者並非本罪的被害人。依照媒體報導的起訴內容,任何會被余澎杉言論而感到情感受傷者,都是本罪的受害人。只要有人聽不慣批評,似乎可以自行對號入座,成為本罪的受害者。
而從防止騷擾法的立法理由:解決日益嚴重的網路霸凌來看,這份起訴理由是可笑的。因為,面對社會排山倒海的抨擊,余澎杉更像本罪的被害人。一名同時是基督徒的人民行動黨草根領袖在facebook上表示:「…我想把他的老二剁下來並塞到他的嘴裡,以懲罰他褻瀆基督。」
事實上,人們心知肚明。余澎杉真正的罪,無非是「膽敢」在李光耀剛過世時就對其批評。不過,從開始經營youtube影片以來,余澎杉在影片的言論一直爭議不斷,多數新加坡人對他說的話是反感的,除了選擇話題本身的爭議性,也許,這也與余澎杉以各種方式,一再挑戰抨擊新加坡固守價值有關。
對於「李光耀終於死了」一片的最主要反彈,是余澎杉在批評李光耀、提及李顯龍,以及提到父母家長時,言語間穿插了髒話。
對許多人而言,這意味著對先人的不敬,坐享長輩先前辛苦耕耘的成果,卻不思感激,無知且無理。影片中真正重要的貧富差距、公共資源等問題的提出,以及佐以圖表的分析,似乎皆被忽略。
余澎杉的年齡,成為否定他言論價值的有利證據。媒體中的他,是不思後果,行為乖張失控的孩子。所以,父親在鎂光燈下向李顯龍致歉。母親被海峽時報錯誤報導成將孩子檢舉給警察者,數周後才獲澄清。
然而,從他過去製作的影片,無論是討論新加坡仍保留的男同志性行為入罪的惡法或是小印度區暴動的幽默諷刺,對基督教義的質疑,都一再展現了他即使未臻成熟,卻超齡的獨立思考能力。
可惜的是,許多人以他的年齡過小,或是無關宏旨的髒話否定其意見。政治人物(在新加坡一黨獨大的環境中)主宰了國家資源,受到更嚴格的審視無可厚非。關切他們(實際上未必因此減損)的名譽或感情,而非難以己力翻身的社會弱勢,著實荒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