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沙漠〉,這首輕快振奮人心的歌曲在1970年代曾被政府禁唱,被禁的原因竟然是歌詞:「我的熱情~啊!好像一把火~」的啊、啊、啊帶有性暗示。台灣早期許多歌曲被禁的理由千奇百怪,一旦被認定沒有達到淨化社會的功能就可能被迫消音。如今,特定團體仍不斷捕風捉影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堂裡的師生言論與任意解釋教科書內容,並透過部分家長與公眾人物的施壓與即將到來的反對同志教育的公投等操作手法,企圖塑造出他們理想中非男即女、兩性各司其職,沒有多元性別出場的校園淨化空間。
他們擔心學校如果教導學生世上有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陰陽人及各種多元性別表現的存在,會混淆了學生對既有的生理男=陽剛男子漢=愛女異性戀;生理女=陰柔小女人=愛男異性戀的兩性認知與價值觀。因此用盡全力批評中小學性平教育與教材呈現出同志等多元性別,是沒有顧慮到不同年齡學生的心智發展的不適當作法。他們經常拿出電影都有分級制度,為什麼性別教育及教材卻沒有分級的說法來號召群眾。然而我們中小學的教材真的有如議員怒斥的「變態」內容嗎?我們的性別教育真的沒有考慮到適齡的問題嗎?國際間的性別教育是否有值得我們參考之處?

反同團體時常引用公視《有話好說》採訪的保險套課程加以攻詰,讓公視製作人陳信聰得多次
澄清聲明,表達對此斷章取義的作法的不認同。(攝/Nagao Kunaw)
台灣的電影分為普遍、保護、輔12、輔15、限制等5個級別,電影要出現涉及打鬥、竊盜、驚悚、玄奇怪異、社會畸型現象,與涉及性或有混淆道德、價值觀之虞者才會列為6歲以下不得觀看的保護級。但這種分級的判定存在許多模糊與爭論,電影《小小兵》被列為保護級就曾引發家長抗議。而電視的分級跟電影雷同,但只有限制級需鎖碼播出,其餘級別的管制則只需依照規定時段分級播送。因此,中小學生可以在電視卡通《烏龍派出所》裡看到熱情的跨性別「麻里愛」,在公視劇展《艾草》、《海倫她媽》裡認識到同志子女與家人的真情關懷,卻無法在教科書裡讀到任何跟同志與多元性別有關的知識,這樣與現實世界切割的學校教育會對學生有幫助嗎?況且電影電視分級針對的是暴力血腥、色情猥褻等等行為影音可能對未成年人心靈造成的影響,然而同志不是不能直視與談論的「佛地魔」,同志跟異性戀一樣受到法律的保障,認識同志跟認識異性戀都會增進學生對世界更廣大的視野,沒有混淆道德與價值觀的問題,當然不應用分級審查差別看待。
其實特定團體不可能做到不讓學生意識到社會上有同志與多元性別表現的存在,他們經常為同志「禱告」,甚至會帶著孩子上街宣揚同志是罪惡、會得病濫用醫療資源、自我厭惡同志身分轉變隱藏性傾向的負面例子,他們無法接受學校教育傳達出任何活得自我肯定有尊嚴、與社會互動良好的同志形象,當然更無法聽到同志受到的歧視跟他們的言行有關。因此他們戒慎恐懼地挑出教科書裡有任何肯定同志與多元性別的字句與圖片,然後大聲撻伐。為了不讓這種斷章取義、抹黑性平教育的行為不斷擴散,我建議大家可以實際找中小學教科書來翻閱,比對上下文所要表達的概念,或可參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針對國中綜合、健體與社會領域這三個比較會融入性平教育的教科書檢視報告。
同志教育合法適齡嗎?《性別平等教育法》、《兒童權利公約》(CRC)、《終止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以及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都支持學校進行同志及性傾向教育。而現行的國中小學課程內容,本來就是兼顧學生的年齡和發展階段所規劃。適齡的意思並不是指學生在某個成長階段只能或不能教某些主題(如認識同志),更重要的是在學生不同發展階段時,以不同的說明方式讓學生理解每個主題,並隨著學生年齡與知識的成長,在內容上逐漸加深加廣。但即使在同一個年齡區間的孩子,還是會有身心發展不同步,以及每個孩子接觸到不同人事物所建構出來的背景知識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的專業是在每個孩子有疑惑的時候,適時地教導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技能與態度,來符合學生的個別差異及發展需求。

近年各地有議員提案要提高家長在性平教育課程的參與權,性別團體抨擊其實是要提供空間將同志教育排除在性平教育之外。(攝/許純鳳)
國際上對於同志教育的適齡作法又是如何?聯合國在2018年所發佈的全面性教育綱要中多次提到同志與性傾向的概念,其中提到「寬容、包容及尊重」這個核心概念時,建議5-8歲的學生能夠認知到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並有被尊重的權利。9-12歲的學生能夠定義汙名和歧視,並認識到它們的危害;描述自我汙名及其導致的後果(例如沉默、自我否定和封閉);想到有支持機制能夠幫助遭到汙名和歧視的人。12-15歲的學生能夠認知到基於差異(例如愛滋病病毒感染、懷孕或健康狀況、經濟狀況、族群、種族、出身、性別、性傾向、社會性別認同或其他差異)的汙名和歧視是缺乏尊重;分析汙名和歧視對他人的性與生殖健康和權利所帶來的後果。
社會的演進、全球的脈動,人與人的互動交流已跟早期封閉社群大不相同。如何積極創造一個更多元、和諧、共好的新時代,需要從小傳遞給每個人自由平等、尊重差異、保障人權等重要良善的價值觀。因此著重於這些價值觀的性別平等與同志教育並沒有適不適齡的問題,反倒是不省思權力位置所發出的偏見與歧視言論及政策所造成的嚴重對立,才真的是傷害男女老少,阻礙社會發展的不當教材。
如果想要知道更多資訊,請參考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的「
同志教育大哉問」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