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特派員》第526集「電子寶寶‧性教育」採訪一位高中健康護理老師設計的性教育課程,探討愛與性的價值觀。
公視《獨立特派員》1月3日播出的〈電子寶寶‧性教育〉和其短版剪輯〈關於17歲小媽媽,私刑正義有救嗎?〉可以清楚看見,如同我們之前的呼籲,解決家暴虐童問題的根源,一方面在於支持系統的加強與性別刻板印象的去除,另一方面,也唯有落實正確的性平教育與具性平意識的家庭教育,學生才能夠從小認清楚對自己及他人應負的責任,好好尊重及保護重視的人們,建立自在且幸福的未來。
像是影片中課程學生所提到的「因為在路上會遇到一些很異樣眼光,然後心裡會感覺不舒服」,或是完整版影片中課程學生爸媽的對談:學生的父親見電子寶寶哭鬧,就建議「一直哭是不是沒有惜惜?要抱,抱就不會哭。」結果被母親諷刺「那麼會講,以前小時候為什麼不抱?」前者反映出社會上對未成年懷孕及小媽媽的偏見與刻板印象,後者則是台灣仍常見到的性別不平等框架——「女性在家庭中被要求承擔絕大多數養育小孩的責任」。
「負責任的性與愛」 應更細緻討論
對於影片中蔡秉兼老師所提到的:「不要再用A片、腥羶色的那一個層面去了解性,翻轉他們的價值觀,然後讓他們知道說,性其實是需要負責任的,它是一個負責任的愛。」則帶出了性平教育無法落實的問題。對於這一段話,我們希望更加說明與補充的有三點(或許是因為報導篇幅限制,所以這些細緻討論在影片中並未呈現,故在此補充):
一、這句話再加上一個「只」字,可能會更加恰當,「不要再『只』用A片、腥羶色的那一個層面去了解性」,因為A片與腥羶色確實就是跟性相關,許多學生都會透過這個面向去接觸性,而這是難以否定和禁止的。所以,重點在於,我們應該要帶學生去認識這些層面中夾帶的錯誤觀念、偏見與歧視,並透過正確的性平教育,讓學生學習到正確資訊以及性的其他多元面向,促使學生思考、以及正向健康地看待性。
二、「其實不是只有性要負責任」,性、愛、任何的關係或行為,其實都要考慮相關影響與責任,不論是在愛情、友情、親情、甚至自我相處中,所有的行為與情感都需要自我負責,不是隨意以對,而這種尊重、理解與珍惜,正是性平教育希望帶給學生的核心價值,並且希望學生在學習與思辨後,能用在生活的各種層面。
三、將性跟「負責任的愛」劃上等號,其實可能會有些過於簡化,因為這兩個面向都十分廣闊與多元,且面向內的差距本身就相當大。例如,好奇而有的性探索、受到非自願的性(包含被性侵)、曖昧中雙方合意的性、伴侶間的性等等,其實狀況都不一樣,而大家應該也不會都把這些指向「負責任的愛」,而是需要更加細緻地去討論。
劉育豪教保險套知識是基於學生已開始討論保險套所做的教育判斷,但因多次被反同陣營斷章取義而成為受攻擊的目標。
此外,蔡老師所提到的:「所以它(安全性行為中的保險套教學)只是其中的一個活動,需要有脈絡性地教。你今天什麼都沒教,突然說我今天要上保險套,家長誤解、學生突兀。」可能對於現今「性平教育的嚴重受阻」的根源問題有所誤解。
事實上,會願意在學校落實性教育、正確教導完整性教育的老師,絕大多數都是「有脈絡性地教」,無奈卻遇到反性平人士的惡意干預與曲解,就如同
劉育豪老師的經歷與說明。
而完整性平教育中性教育的必要性,以及目前都有的「各學習階段適當安排」,蔡秉兼老師的這兩段話其實說得相當清楚:「其實性教育是從零歲開始就要教了,只是年齡層不同,教的內容要不一樣,到了國中教什麼,到了高中教什麼,到了大學教什麼,所以是一系列的」、「全台灣有多少人沒上過性教育,他只知道性知識,搞不好他的性知識來自於媒體,對嗎?」真的很希望對性教育有所疑問、甚至質疑的民眾與市長,能夠真的去了解相關內容,不要被不實謠言所誤導了。
最後,回應一下獨立特派員影片中高松景理事長的發言,師培以及教育體制要檢視的問題,不只在於專業健康教育教師沒有進入學校,也不是所有國小老師皆接受健康教育訓練就可以解決的,因為這類問題其他領域也一直發生!更根本的解決之道其實在於我們是否能讓教學現場有足夠的各種專業師資(畢竟老師就不是全才),並且讓這些師資都接受完整性平教育、人權教育、環境教育、海洋教育等議題融入培訓,讓教學更加生活化、實用化、多元化、在地化、專業化,去除刻板印象與偏見,「以學生為主體」,讓每個孩子都能平安自在長大、學會思辨,「成就每一個孩子」。而這需要的是,各領域的資深教師共同合力推動新一代的教育觀念,而不是因為刻板印象、個人偏見以及宗教信仰,反而成為現今教育的重大阻礙!
註:性教育是性別平等教育中重要的一環,也都跟性平教育的其他面向相關,包含情感教育、同志教育、以及強化性別平等意識,而唯有這些部分都完整落實,才能讓我們的校園更加平等友善,學生的學習更加全面。所以我們整篇不是只單用「性教育」,而是改用更為全面的「性平教育」,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