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疲勞駕駛釀空難 睜眼也能摔飛機

2019.02.13
文/郭志榮

疲勞駕駛是空難的原因之一,當長時工作累積的疲憊感,面對多變的飛行環境,一旦失去專注度與判斷力,就算沒睡著,睜著眼也能摔飛機!

2012年Discovery頻道製播《空難事件簿》系列專題,曾經針對「疲勞駕駛」釀成的空難,製作一部記錄片。片中以科普雷航空捷流雙渦輪飛機空難、科爾根航空3407班機空難、印度航空快捷812號班機空難等飛安事件,分析疲勞駕駛造成的空難。

三件空難事件,都是降落時造成嚴重空難,科普雷航空造成13人死亡,多數都是醫師,科爾根航空造成55人死亡,印度航空快捷158人死亡。事故調查都不是機體故障,全都指向人為因素,透過黑盒子與座艙通話記錄,發現機師在降落前,違反10000英呎下不得聊天,只能專注駕駛事務通話,竟然聊起昇遷,以及學起狼嚎。事後透過醫學檢驗,排除酒精、藥物使用,行為科學研究,懷疑是「疲勞駕駛」。

當調出出事機師的工作狀況,發現科普雷航空的機師「多航次」飛行,不斷在各機場起降,飛行時間超長;科爾根航空的機師,飛越美國東西部的遠程通勤,到達機場登機前,也無法安適休息;印度航空則是睡到降落前才清醒,出事機師們都是處於「疲勞駕駛」的狀態。

因為「疲勞駕駛」,才會出現機師們在駕駛艙,透過聊天、狼嚎來振奮精神,但是都是於事無補。因為精神疲憊,不只降低注意力,甚至影響判斷力,於是關掉警告系統、急速下降等不合理駕駛行為全都出現,最終釀成重大空難。

回顧空難事故,因為「疲勞駕駛」釀禍,不在少數,甚至在空難事故的多重原因下,「疲勞駕駛」導致的誤判或誤操作,通常不易被發現。2014年復興航空澎湖空難,事故調查指向看不到跑道執意進場,未能即時重飛等幾項致命原因。但是在法院審理時,指向正駕駛員事故前單日飛航多航段,以及每月長時飛行,累積的疲勞,影響工作表現。

機師罷工協商中,針對「多航次」工時,超過七小時增加機師人力,產生重大爭議。但是在空難事故中,飛機起降次數的增加,飛航風險隨著增加。長時間的「多航次」飛行,一旦形成疲勞駕駛,起降時錯誤的判斷,都會釀成重大空難。2009年美國科爾根航空空難,失事飛機來往城際之間飛行,起降次數高達8次,在機師疲勞駕駛下,誤判降落高度,終於造成空難憾事。

機師工會理事陳蓓蓓表示,「疲勞駕駛」形成的原因,不只是單次航程的飛行時間,其實也包含連續幾天內的接連飛行,疲憊是不斷累積的。機師們都有疲勞駕駛的經驗,每個人都有解決疲勞的方式,包括像空難紀錄片中,違反10000英呎下不得聊天的規範,透過聊天來解決疲勞。但是這些方式,都不是治本之道,問題根源還是解決長工時的問題。

機師工會理事長李信燕表示,疲勞管理一直是飛行安全重要一環,它的標準不該是符合AOR的「合法底限」,而是真正解決機師疲勞駕駛的問題。避免「疲勞駕駛」造成的事故,不只是保護機師、飛機,也保護公司資產,更是保障乘客安全。

相關內容:華航罷工相關報導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