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居住權 大埔事件

大埔強拆週年

大埔事件 2014.08.26
企劃採訪、整理/何琇琪
燦爛時光會客室#20 大埔強拆週年

2010年,苗栗縣政府用一紙特定區計畫,將土地納入徵收範圍後,竟在半夜農民不知情的情況下,直接毀壞稻田!經過不斷的抗爭,終達成劃定專區,配農地給農民的協議,並在今年7月13日收成第一次稻作。

同樣列入土地徵收範圍的張森文藥房,卻在去年的7月18日強制拆除,雖法院判決政府對張藥房等4戶的房地強制徵收違法,但被拆除的房子早已換不回。為此,民眾在今年相同日子,舉辦「公民不會忘記 718 大埔強拆 周年紀念活動」。

為什麼政府可以隨意徵收土地,改變原本的功能,不管土地原有的農業及住家目的?為了抗爭這樣的不公義,許多團體來回奔波。本集邀請林樂昕(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談談被拆戶的心路歷程及土地徵收條例的問題癥結。

【燦爛時光會客室】-《大埔強拆週年》

主持人:管中祥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庫長
來賓:林樂昕 台灣農村陣線研究員

管:「公民不會忘記 718 大埔強拆 周年紀念活動」,活動緣起及訴求?

林:活動最大目的是希望社會不要忘記大埔事件帶給社會的傷痛與成本,希望土地浮濫徵收問題不再發生。

管:這一年來,大埔強拆四戶是如何渡過的?

林:一年下來過得非常辛苦,尤其是被拆戶張森文先生,因為不堪壓力,在中秋節前過世。對政府而言,總是認為用金錢彌補,但是對居民而言,卻是過去生活的記憶,不是用錢能彌補的。

張森文妻子彭秀春為例,她面臨生活經濟的困頓,因想起過去自救會北上抗議,時值冬季,親自手作給自救會成員保暖的大埔薑糖,在政府強拆後,便以大埔薑糖作為生計來源。

管:有什麼事情對你來說印象深刻,也作為運動者的動力?

林:第一期稻作收割。回想四年前,政府毀壞即將結穗稻作,在經過不斷抗爭,行政院終劃定新農田,加上農民不斷協商,保障農田的水源的情形下,完成第一次收作,給大埔農民及受到相同壓迫的農民相當大的鼓舞,相信不斷堅持,「糧食主權」、「土地正義」的訴求一定會實現。

管:今年台灣農村陣線協助推動修改土地徵收條例,和現有及官方版土地徵收條例有什麼差別?為什麼要推動修法呢?

林:從大埔個案看出台灣土地現況及法律的不合理,希望透過修法阻止浮濫徵收的發生。

民間版條例加入「特定農業區不得徵收,但是國家重大建設除外」規定,亦將「區段徵收」相關章文刪除,因為我們認為類似「強制開發」、將農地轉變建地的「區段徵收」,是造成不當徵收最大原因,配合都市計畫,成為當地政府彌補財政赤字的工具,早已背離徵收的意義。政府不應將開發計劃以公益性重要建設做包裝,行合作開發之實,故只留下「一般徵收」作為真正需要時的徵收手段。

管:何謂國家重大建設?徵收的公益性及必要性,是否為爭議及模糊地帶?

林:因為目前沒有法源依據,國家重大建設的標準由政府認定,目前依過去個案,開啟公民討論平台,對國家重大建設制度、定義、程序等做出釐清。

管:目前土地徵收條例中,有出現和廠商合作,假借區段徵收之名,行實際合作之實嗎?

林:對,土徵條例是相當嚴謹的法律,它賦予國家強大公權力,在公共建設需要時,拿取人民財產;但如果做為彌補財政赤字的手段,就不應賦予國家公權力強奪家園及耕作的土地。

管:大埔非個案,台灣目前還有什麼地方面臨相同徵收問題?

林:將近三千公頃的「桃園航空城」為目前最大開發計畫,也同樣面臨土地炒作的問題;還有「台北淡海二期」等等。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