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土地環境公害 空汙

國衛院調查 「大鼻坑」二空汙物質致癌風險高

空汙 2019.04.27
郭志榮/高雄報導

環保署環境檢驗所針對高雄市小港區沿海六里,進行健康風險調查,26日在鳳林國中公佈調查結果。調查內容顯示,當地空氣中具有致癌風險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主要來自石化業與交通,其中苯與丁二烯,已經超過萬分之一的致癌風險可接受值,而經過綜合評估後,該地區的老人致癌風險最高。

高雄市小港區六里,包含有大林蒲、鳳鼻頭、崩坑地區,長期被臨海工業區包圍,深受污染危害,環境自救團體將三地區合稱「大鼻坑」。歷經數十年抗爭,2016年,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與高雄市長陳菊、環保署長李應元等官員,到大林蒲召開居民大會,討論遷村議題,承諾為「大鼻坑」地區,進行健康風險調查。

環保署環檢所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針對該地區環境污染物造成健康風險的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原本環保署通知居民在去年10月公布結果,但是在縣市長大選前夕,以需要再召集專家討論為由,取消公布調查結果,經過環團、居民抗議,不斷要求公開,終於在26日舉辦調查結果公布說明會。

健康風險調查 居民苦盼數十年

環保署環檢所公布,高雄市小港區六里的健康風險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說明會由環保署環檢所所長顏春蘭主持,國衛院副研究員陳裕政進行簡報,居民、環團、學者、民代等近百人到場。由於過去僅有工業區附近環境的污染調查,沒有針對「大鼻坑」三地區的專案調查,居民與環團相當重視這個已經等待數十年的健康風險調查報告。

國衛院針對地區的飲用水、土壤、空氣﹑食物,進行污染調查,發現水質、土壤無明顯污染數據。空氣中測得多種致癌物質,其中苯、丁二烯、氯乙烯、二氯乙烷、丙烯腈及丙烯醛6項物質,測得濃度最高,成為導致多種疾病之因。其中苯與丁二烯,已經超過萬分之一的致癌風險可接受值,成為該地區二種高風險致癌物質。

進一步追蹤致癌物質來源,苯的來源佔比,交通佔33%,其他工業佔30%,石化工業佔19%,油氣揮發佔18%,特別是乙苯濃度上,「大鼻坑」地區還高於雲林六輕附近地區。丁二烯來源主要為交通,包含車輛、船舶,佔比達79%。另外在空氣PM2.5調查上,來源「貢獻度」分別是交通、衍生性硝酸鹽、金屬治煉硝酸鹽等,臨海工業區的工廠與中鋼,成為主要的污染來源。

70歲以上老人受影響最大 血癌、肝癌、呼吸系統癌症風險最高

數據顯示,調查地區70歲以上老年人,成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年齡族群,致癌風險最高。
綜合各項致癌數據顯示,「大鼻坑」地區70歲以上老年人,成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年齡族群,致癌風險最高的疾病,依序是血癌、呼吸系統癌症以及肝癌。

調查結論建議,針對污染物質必須進行管制,減少排放量,特別是苯必須達到下降比率64%,丁二烯下降比率52%,都要降到現今數值一半以下,才能降低致癌高風險。調查報告公布,引起居民擔憂,環保署環檢所所長顏春蘭強調,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污染值有逐年下降趨勢,顯見政府的管制發生成效。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在致癌物質與PM2.5的調查數據中,來源都指向「交通」因素,但是報告未說清,該地區的交通,大部分都是為了工業區運輸需求的卡車、油罐車,並非一般市民的交通車輛。同時,油氣揮發也和一般市區加油站污染不同,工業區油氣管線的外洩,才是油氣揮發的大宗,這些都是和「工業」相關。報告必須進一步分析地區實際狀況,而不是用「交通」因素,來誤導大眾。

學者建議續做流行病學調查

居民要求不能以遷村為由,不去改善污染問題。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洪秀菊長期居住鳳鼻頭,對於期待多年的調查終於出爐感概萬千。她表示,調查結果只是證實居民長期以來的懷疑,現在污染數據出爐,政府更應全力整治,不能因為要遷村,就讓污染持續。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家安表示,高雄市府獲得新的污染資訊,將會針對污染來源,進一步管制,不會因為遷村,不去改善污染問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學術召集人陳椒華,長期要求進行高污染地區的健康風險與流行病學調查。她指出,調查報告並非針對所有污染物質,應該長期進行,並且已經有致癌的健康風險調查,相對也應該進行居民罹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才能釐清因果關係,全面呈現污染公害的事實。

「大鼻坑」地區的健康風險調查,證實當地污染嚴重的問題,居民要求報告必須網路公開,再進行多場說明會,並且要求工業區廠商到場參與,清楚數十年來,臨海工業區帶給居民的危害。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