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環境檢驗所針對高雄市小港區沿海六里,進行健康風險調查,26日在鳳林國中公佈調查結果。調查內容顯示,當地空氣中具有致癌風險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主要來自石化業與交通,其中苯與丁二烯,已經超過萬分之一的致癌風險可接受值,而經過綜合評估後,該地區的老人致癌風險最高。
高雄市小港區六里,包含有大林蒲、鳳鼻頭、崩坑地區,長期被臨海工業區包圍,深受污染危害,環境自救團體將三地區合稱「大鼻坑」。歷經數十年抗爭,2016年,當時行政院長林全與高雄市長陳菊、環保署長李應元等官員,到大林蒲召開居民大會,討論遷村議題,承諾為「大鼻坑」地區,進行健康風險調查。
環保署環檢所委託國家衛生研究院,在2017年到2018年之間,針對該地區環境污染物造成健康風險的因素,進行全面調查。原本環保署通知居民在去年10月公布結果,但是在縣市長大選前夕,以需要再召集專家討論為由,取消公布調查結果,經過環團、居民抗議,不斷要求公開,終於在26日舉辦調查結果公布說明會。
健康風險調查 居民苦盼數十年
環保署環檢所公布,高雄市小港區六里的健康風險調查報告。
調查結果說明會由環保署環檢所所長顏春蘭主持,國衛院副研究員陳裕政進行簡報,居民、環團、學者、民代等近百人到場。由於過去僅有工業區附近環境的污染調查,沒有針對「大鼻坑」三地區的專案調查,居民與環團相當重視這個已經等待數十年的健康風險調查報告。
國衛院針對地區的飲用水、土壤、空氣﹑食物,進行污染調查,發現水質、土壤無明顯污染數據。空氣中測得多種致癌物質,其中苯、丁二烯、氯乙烯、二氯乙烷、丙烯腈及丙烯醛6項物質,測得濃度最高,成為導致多種疾病之因。其中苯與丁二烯,已經超過萬分之一的致癌風險可接受值,成為該地區二種高風險致癌物質。
進一步追蹤致癌物質來源,苯的來源佔比,交通佔33%,其他工業佔30%,石化工業佔19%,油氣揮發佔18%,特別是乙苯濃度上,「大鼻坑」地區還高於雲林六輕附近地區。丁二烯來源主要為交通,包含車輛、船舶,佔比達79%。另外在空氣PM2.5調查上,來源「貢獻度」分別是交通、衍生性硝酸鹽、金屬治煉硝酸鹽等,臨海工業區的工廠與中鋼,成為主要的污染來源。
70歲以上老人受影響最大 血癌、肝癌、呼吸系統癌症風險最高
數據顯示,調查地區70歲以上老年人,成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年齡族群,致癌風險最高。
綜合各項致癌數據顯示,「大鼻坑」地區70歲以上老年人,成為受到影響最大的年齡族群,致癌風險最高的疾病,依序是血癌、呼吸系統癌症以及肝癌。
調查結論建議,針對污染物質必須進行管制,減少排放量,特別是苯必須達到下降比率64%,丁二烯下降比率52%,都要降到現今數值一半以下,才能降低致癌高風險。調查報告公布,引起居民擔憂,環保署環檢所所長顏春蘭強調,根據統計數據顯示,污染值有逐年下降趨勢,顯見政府的管制發生成效。
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王敏玲表示,在致癌物質與PM2.5的調查數據中,來源都指向「交通」因素,但是報告未說清,該地區的交通,大部分都是為了工業區運輸需求的卡車、油罐車,並非一般市民的交通車輛。同時,油氣揮發也和一般市區加油站污染不同,工業區油氣管線的外洩,才是油氣揮發的大宗,這些都是和「工業」相關。報告必須進一步分析地區實際狀況,而不是用「交通」因素,來誤導大眾。
學者建議續做流行病學調查
居民要求不能以遷村為由,不去改善污染問題。
「要健康婆婆媽媽團」團長洪秀菊長期居住鳳鼻頭,對於期待多年的調查終於出爐感概萬千。她表示,調查結果只是證實居民長期以來的懷疑,現在污染數據出爐,政府更應全力整治,不能因為要遷村,就讓污染持續。高雄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家安表示,高雄市府獲得新的污染資訊,將會針對污染來源,進一步管制,不會因為遷村,不去改善污染問題。
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學術召集人陳椒華,長期要求進行高污染地區的健康風險與流行病學調查。她指出,調查報告並非針對所有污染物質,應該長期進行,並且已經有致癌的健康風險調查,相對也應該進行居民罹病的流行病學調查,才能釐清因果關係,全面呈現污染公害的事實。
「大鼻坑」地區的健康風險調查,證實當地污染嚴重的問題,居民要求報告必須網路公開,再進行多場說明會,並且要求工業區廠商到場參與,清楚數十年來,臨海工業區帶給居民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