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性別性別平等 性平教育

性平教育過或不及?正反團體各有訴求

性平教育 2017.05.12
陳珮瑜/台北報導

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13年,但性平教育始終未能落實,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前舉行記者會,希望教育部落實性平教育,不少與會團體分享作為父母的心聲。但馬路的另一端,另一群家長團體在教育部前抗議,批評現行性平教材「混淆性別、提倡性解放」,並要求教育部性平委員增加家長代表,「充分表達父母心聲」。

「朋友跟我說,他的孩子因為有兩個媽媽,結果在班上被其他同學丟布娃娃,說她是變態。」性平教育協會這一頭,同志媽媽Jovi拿著麥克風,口氣帶著一絲壓抑的激動。她的女兒靜靜坐在旁邊,聽著媽媽「講故事」。Jovi說,過去根本沒有教科書,教導什麼是同志,或是兩個女生也可以生小孩,她只能瞎子摸象,一路承擔外界異樣的眼光長大,「因為學校不教、家長不懂,孩子不了解,就是霸凌的開始。」

身障者小齊帶孩子與會,表示身心障礙者常被去性別化,應成立家長幼稚園,讓家長學習性平觀念。
兒女開始會對性別產生好奇心的年紀,總是比父母想的還要早,有兩個孩子的媽媽李玉華說,她和小朋友一起洗澡時,他們都會比較自己跟爸爸媽媽的性器官,為什麼會長的「不一樣」,這就代表著,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性別教育都是很重要的存在。

另一名家長育青則回憶起學生時期的性別教育,最讓她印象深刻的,竟然是國文課的一段課文,內容提及一位男子在手術房外焦急等待妻子生產,等到太太從產房被推出來之後,和丈夫所說的第一句話是:「對不起,我生的是一個女兒,你應該不會生氣吧?」這樣的內容,在現今尊重兩性平等的趨勢下早已過時。

陳抗團體以行動劇表達老師的無奈:每次只要想在課堂上談論性別議題,就會被反對團體以「鼓吹性解放」、「教了變同志」為由,要求停止。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黃嘉韻提及最近討論熱烈的書籍「房思琪的初戀樂園」,主角曾經向媽媽問起性教育,卻被回應「只有需要性的人才需要性教育」;她們受邀到學校演講,也被告誡只能談性騷擾、性侵防制,不能講多元性別、同性戀,但這樣的性平教育是不夠完整的,許多有著不同性別特質的孩子在學校的處境及受教權,可能就會因為大人的恐懼,而被欺凌、壓迫。

記者會進行中,小女孩調皮躲在母親的衣服裡。
陳抗團體以行動劇表達,老師無法談論性別議題的無奈。

護兒盟質疑性平會組成 訴求刪學者增家長團體代表

性平教育該如何教,另外一批家長則有不同的觀點。教育部今天早上也擠進了對性平教材不滿的父母,強調不是反對孩子上性教育,而是反對過度強調「性技巧」的教育。

團體成員出示多本教材,批評課本裡出現「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的網址,還能找到教導口交、打手槍等性技巧的內容,認為不可思議。他們也質疑教材中屢屢出現的「異性戀霸權」、「性別光譜」,是脫離性平教育的主軸。

此外,台灣全國媽媽護家護兒聯盟祕書長陳怡朱表示,觀察教育部性平委員會的成員,有5名至少擔任過4屆,根本是「萬年性平委員」。她要求教育部應限制任期,刪減性平領域學者人數,並增設家長團體代表,認為如此才能真正為父母發聲。

媽媽盟演出行動劇,表達對現行性平教材的擔憂。
媽媽盟成員出示教材,批評課本裡出現的露骨內容,是荼毒下一代。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