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底層工人的形象似乎和抽菸、喝酒精性飲料、嚼檳榔這類會上癮的習慣分不開。我做工曾碰到一個小包老闆,問了問便跟我說笑:「你不抽菸、喝酒、吃檳榔,那來做工幹什麼?」也曾有工人跟我說笑,錢都省下來了,「喔,那你一定是『開查某』開很凶。」看來這不僅是人們易有的刻板印象,也不只是因社會地位而容易讓工人有某些形象。工人常見的一些習慣、工作文化、生態,的確受某些因素塑造,正如因為是底層弱勢而容易受到剝削一般。
一天賺多少錢,才禁得起這一類習慣性花費?我真的有認識工人一天抽3~4包菸;有人檳榔一買便是2百;也認識工人經常上午先喝2罐大金牌、下午再來2罐小的。即使待在技能比較專門且接案穩定的工程公司,新手工人待遇最初幾年可能也僅日薪1300、1400元。辛苦做工每天的吃飯、飲料、交通費很難省,也大半沒有勞健保、勞退需自己支出,若再加一筆額外固定支出,豈不是使自己生活更辛苦?
每年年終常看到報導:某大營建公司今年又大賺百億、尾牙摸大獎再度大方發給員工好幾個月年終獎金。但它們的高額利潤長年都沒有好好分配到下游包商來。隨便問資深、各工種的師傅,他們都會跟你講工資大約廿年沒漲了!可是物價漲了多少呢?菸價都翻倍了。那麼,工人怎麼禁得起這類習慣性花費?
生存總得自己找出路。錢少了抽不起,少抽一點;少抽不了多少,便只好換買便宜的烟。就像經濟遲遲不好轉,大家不結婚、不生小孩一樣。酒駕近年來雷厲風行地抓,這恰恰是工地文化之死穴,做工的人怕到了只好少喝或改成上午才喝、下午不喝;改不了只好冒險碰運氣;又躲不了只好被抓受罰數萬元;抓多了只能進去關。我做工、坐牢都遇到不少位是如此。大家都怪你弱勢底層偏要做出蠢事,有誰會管底層工人的環境生態和階級性的因素?酒駕抓最大的族群正是我們工人。誰又在乎什麼因素?反正你是底層。
一般人不會去理解為何抽菸、喝酒、嚼檳榔跟工人外在形象連結尤深,正如看待入監坐牢的人老是看不見有一層弱勢辛酸的人生背景底色,一切彷佛是你應該、活該,如此剛好而已。不能了解和面對,恰是一個社會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從而獲得提升的關鍵。大眾的見解可能始終都是:也有人不抽不喝啊,哪有什麼好藉口的?或者「反正工人的素質、工地文化就是這樣」。
正好,我是工作時不抽烟喝酒嚼檳榔的工人,算沒什麼社會大眾眼光中的壞習慣,反而還頗注重喝優酪乳、吃蔬果等健康習慣。但你可知,我做工也不是沒承受無形負擔的?特别是夏季,一天下來我流的汗不僅時常衣褲全濕,連雨鞋都要倒掉汗水好多次;每天必備一瓶大運動飲料之外,大約要再三大瓶飲料補充水份和能量才夠。為了喝得健康,我大多買純果汁、酸梅汁、檸檬汁或牛奶豆漿,放冷凍庫結凍帶去工地。這些可補充一天做工消耗的能量,但總含糖量太高了。所以到夏季我反而容易增重2~3公斤 (我做工後原本食量也變大) !
其實這恰是種補償作用,猶如菸酒檳榔一樣麻痺性的補償作用。不只為求補充水份和能量,冰涼好喝的飲品更是能慰藉酷暑下辛苦勞動的身體,沁涼甘甜冲淡了積累身體的勞累和心靈的辛苦負荷。否則縱容太多負向負擔,也將損害人的正常情緒。然而這健康嗎?因逐漸感到太多糖份造成身體的負擔,後來我便控制自己多飲用些水。
連我這方式都有副作用,何況是菸酒檳榔之類更具刺激性的補償習慣?你認為這不成理由、補償作用可自制排除?那請想想剛入伍當兵時,你是否有這般經驗:因為自我處處受到限制和強迫,生心理的反彈自然地從吃喝飲食的口腹之慾尋求補償。
不僅因習慣也因為底層,多少工人檳榔嚼數十年成癮,一口爛牙不說,甚至得了口腔癌,正當壯年便猝逝。有人則是長年喝酒精性飲料,弄得身體垮掉。不僅如此,板模師傅經年日晒到得了皮膚癌,工人吸入電焊、土石、切鐵粉塵到得了肺癌,這些工作性質的傷害病變都有聽過。
我問過一個需切割鐵件的年輕師傅:「你們這工作容易吸入鐵屑煙塵造成肺部病變,為何都不太戴口罩呢?」他說,自己若戴口罩總會被資深師傅叨唸──「要戴口罩乾脆別做這行算了!」唉,這種不安全先進的觀念,是台灣勞工長久為配合工作上的省時方便造就出的。而在我們這般不重視底層和勞動者的社會環境中,便更難改變。
塑造工人親近那些能提神、易成癮習慣的,何嘗不是諸多負向惡性的勞動條件、工作環境?搬物負重、伸手入髒水、易割傷刺傷、到處建材粉塵、需小心注意危險狀況……曾有幾次去工地搬物或清土石,叫兩工但另一人「放管」沒來,我只好一個人做。接近五點下班時,我一個人搬完全部鐵件,工地主任實在讚賞我如此盡心盡力。但我也是會累的啊!
工地大多會抽地下水使用,但水質若含有某些過敏源,別說清洗、光是手臂噴到一點水便會腫起發癢。我也曾因搬運充滿灰塵、蜘蛛絲的桌椅,兩隻手臂紅腫過敏,要塗藥約一個月才好。注重衛生觀念的我,不習慣像一些工人朋友那樣用積水洗個手便吃飯 (也有人不洗) ,但當我看到同事手上大小割傷傷口未癒合,竟直接伸入髒水清污,著實讓我嚇一跳──這可是容易感染的!
粗工常需做各場域清潔,有時為整頓環境、也有為各工種師傅排除工作阻礙。多少次我整天掃塵土弄得黑色雨鞋全覆灰白、戴口罩仍鼻孔滿是沙塵。但惡劣空氣下,竟有人是不戴口罩的。不是不會難受,而是口罩必須自備而少有預備,只好去習慣不良的工作狀況。
工作上的各類粉塵是難以避免的。工人常是一身髒兮兮的形象,因為很多情況若怕弄髒衣褲便做不了工作。我後來便習慣穿那兩件到處勾破洞的長袖上衣做工,無論寒暑,只因袖子可防止常有的尖銳物割傷。外在形象都有真實的工作環境因素。你不太矚目、了解的工地文化,影響工人習慣和健康的因素,正是因為環境差異。
做工內容和環境個個不同、什麼都碰得到。有一次拆裝潢清理一堆隔音棉,飄散的玻璃纖維微粒,會刺痛入侵身體所有沒衣物遮蓋的地方,再怎麼清洗也需兩三天才會排出。那老闆卻連個口罩都沒預備給工人!是呀,很多老闆才不懂得照顧一下工人呢。看到同去的工人咳嗽難受,我便將口罩存貨給他們。
工作上的刺傷、割傷更不用說。有幾次釘子都直接穿透雨鞋刺到我的腳。鋼筋劃出的傷口則最多。整天一直勞動,也常會被褲子磨到燒襠疼痛。
曾經歷一次極危險的狀況是,到工地一樓搬鋼材分配給各樓層。剛好堆料的地方,一旁有工人吊在二、三樓高度清理外牆磁磚碎片。雖然有用簍子裝,但一個碎片疾速掉下,直接反彈打到我左眼鏡片,速度之快根本無可預警,立刻把我的安全鏡片打出一處凹痕。若是沒戴眼鏡會怎樣呢?可怕!在場的人都嚇了一跳,我更是驚惶。原本沒料想會有這種情況,大家這才發覺是沒警覺彼此這距離仍太近!
工安意外正是容易從輕忽或沒警覺的狀況中發生,防不勝防。而且工人要搬運、爬高、在充佈堅硬物和阻礙物的未完善環境中做事。一次工安事故,小則扭傷割傷;若遇上嚴重的事故,後果便不堪設想。
有一次我搬枕木,走一座臨時防護欄樓梯下樓。枕木重又長,需搬運迴轉,但空間又狹隘。我搬運時目光注意上方空間迴轉,一腳卻踏入下方欄杆圍籬過大的間隙直到大腿,正個人跌坐在板面,幸好沒什麼事。但一個防護欄杆圍籬間隙的大小、一張安全網防墜網的有無,小地方的完善與否,處處關係著工人的安全。
這種種做工的辛苦和風險,有的不可免除,有的可以從各端改善進步。我的底層經歷,體認是整體職安教育和工安環境應多培養普遍觀念:別為了省時省成本,犧牲工人的健康;要鼓勵優良進步的工作觀念,減少職業傷害;工作安全是從細部注意到危機開始的。
有沒有做得好的例子呢?我做到大營建公司的豪宅工地時,常能感到有些不同:一般來講,他們會花較多時間開會討論細節,也比較能安排好工作程序。這不表示派的工作不累人,但至少按部就班,單純化不製造多餘麻煩。自然它們較有資源也比較不欠人力,但真的更注意提醒工作安全觀念。
一個不注重底層的社會,是難以提升進步的。正如,你想蓋出豪宅品質、用優秀的工程團隊,卻不在乎底層工人和細節,那只會狀況百出、沒有一蹴可幾的可能。如果我們社會願投入資源和進化心態,使職安與健康觀念、工作環境都能進步,減降職業風險、工人不再「底層」,工地文化和工人形象當然也會轉變。
並非工人就該離不開菸酒檳榔、老是全身髒兮兮。沒有誰就該是某副形象。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