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勞工非典勞動

粗工手記 (四) 做粗工的都是哪些人?

非典勞動 2019.11.20
文/李明彥

做工的人大多是「艱苦人」,應該算是社會大眾的「共識」。今日營造業的薪資所得區位在各行各業平均上並不高,而最基層的工人們不但背負了高職業風險,也存在低薪、沒福利保障的處境(有做有錢、休假便沒錢)。你看到工安意外新聞中,工地主任或工程師的死傷比例高嗎?自然少。你看過報導賺錢的建設公司發給員工數個月年終獎金,但有給小包師傅、底層工人嗎?沒。台灣社會的「艱苦人」便是這麼回事!

社會學式的研究和新聞報導可能給大眾某些採訪故事和數字。可是「誰」會去做工──這個族群的各方來源實在是值得一一整理辨清,那麼自可尋跡發覺某些「底層」的真實生存處境和人生路徑。你知道怎樣的人會來做勞苦累人的粗工嗎?

有的學生放寒暑假想賺錢會應徵粗工派遣。我也遇過幾次,大多身子沒經歷勞苦磨練、肌耐力偏弱,又沒經驗,只適合做初級、不粗重但花時間的工地工作。傳統上農民也在閒暇時四處做工賺錢(我舅舅、舅媽便是)。也有些人是面臨工作轉換,會短期做工貼補經濟。但派遣公司能待得久的工人、長期在這圈子反覆遊走的,大致是幾類情況:弱勢勞工、弱勢青年、年紀大的勞工、外地來的人、工作一時難找的更生人,以及無法每月領一次薪資或所得入帳戶──包括領有殘障手册、低收入戶、負債、會被法院扣薪等類的人。處境較好的,則是退休後來找份時間彈性的工作,及原本營建領域的師傅來兼差賺錢。

好的(年輕、認份、肯做或能力強)粗工大多做一、兩年內便有機會被挖角,跳槽到較有薪資福利保障的工程公司。而台灣中大型的營建公司也不是沒在徵人。事實上,它們為了達到本勞的比例好去進用外勞,徵工人是一直有需要的。

不過兼差的師傅有本業、領過勞保退休的勞工年紀大、有的工人生活尚不穩定(外地來的或無法每月領一次薪和所得入帳戶的),其他弱勢勞工經挑三揀四後未必合用,不一定可以得到機會。所以雖然建設公司需要的是已有經驗的工人,而且頗缺乏其他招募人才的管道,底層工人未必較有往上爬的機會。

什麼叫弱勢工人?情況千百種。有位年約五十歲、挺厲害的師傅曾跟我說:「做工什麼保障都沒有,可是服務業要的都是你們年輕人,我有得選擇嗎?」是這樣,連有技能、體力和經驗的師傅,都可能在年齡方面敗下陣來,成為就業上的弱勢。另一方面,年輕便ok嗎?實際上來做工的年輕人,很多是應對能力、性格上或家庭背景方面的弱勢族群。不是每個孩子成長中都受到培養、擁有個人條件和能有安穩環境的呀!也有些同事的弱勢,是住所偏遠或年紀大了找不到工作的情況。當然還有,少不更事入獄服刑後尋求自新的人,因為經濟上的弱勢,所以只有從做工重新開始。

你遇過同事有精神疾病或超過七十歲仍然在工作嗎?做工可是危險性較高且需要體力的行業呀,偏偏在這一行總不免碰上。因為這一行就是「底層工作」加「弱勢」的勞工!

工人是自知底層的。我屢屢碰到工人自己講:「都做工了,已經這個地步……」等等。所以,也別全怪罪工人老不夠得體,這社會原本就是不會關懷某些人的體面和需求、不正視真實問題,根本不懂得重視工人需要的尊重和保障,縱容剝削濫行,一味消耗而不知基層培養之重要,才老是只能由各樣底層的人去補充工人的市場,導致互相難以提升。

這是先天的條件、體質好了。那後天的呢?若釋放資源並合理規範,難道不會開啟精進提升的可能?是呀,然而我們的社會是越底層資源越給得不足,雖然法規上明明有保障,但看你是弱勢的工人,它還真的會轉彎呢!

我舉工運界這例子證明台灣社會之真相:明明工人職災死傷率高、大多沒勞保勞退保障,更沒《勞基法》國定假日、年休假和年資,甚至有的日薪、加班費低於基本工資,多年來有哪些勞團為最底層的勞苦工人維權奮鬥?數十萬工人保障的大紕漏亦攸關國庫收入(勞健保、營業稅等)每年數十億元,但社運團體、民代、學者這類有機會督促政府者,曾致力改變些什麼?

他們多半只擅長找些輕巧而不得罪人的方式,像是宣導工人發生意外事故當天趕緊加保,好能從國庫拿一筆錢──看似保障弱勢工人的同時亦包庇了違法詐欺國庫的公司(難道不能透過國庫支出徹底調查這些公司、立法代位求償嗎?),而不是告發檢舉、鬥爭權勢、批判不法利益促使合法!誰去管底層死活、得罪竊取國庫稅收的黑白利益?

正像我們加油員十多年被低報勞健保勞退,吞逾3億元,抓到連續數十個月低報且拿到違法契約,事關國庫和勞工,但依然沒人肯追、不管底層死活。這樣的社會情境,後天上當然一樣因循難改!
 

相關內容:粗工手記 (一) 沒有薪資保障的勞動者PNN

相關內容:粗工手記 (二) 苛待勞工的業者照拿政府標案PNN

相關內容:粗工手記 (三) 工人愛喝酒精性飲料?PNN

李明彥,台北東湖人,目前從事粗工勞動。就讀東吳大學史研所時,肄業專心寫作小說《第二次機會》。創作之餘從事加油工維持生計,擔任工讀生、勞務加油員等職務。期間目睹資深工讀生遭強迫轉為外包勞務,勞動條件大幅縮減,主動幫助向各界投訴,爭取權益;進而發現加油員勞務外包為「假承攬真僱傭」,試圖透過行政、民代、司法、輿論、監察等管道,揭發政商違法剋扣黑幕。

李明彥因認台北市政府勞動局勞檢作假,包庇廠商等侵吞非典型勞動者權益,投訴無門,去年10月31日至勞動局持鋼筋揮擊局長賴香伶成傷。今年6月28日,他遭台北地院判刑3個月,可易科罰金9萬元。目前案件上訴高等法院。

本文係李明彥擔任粗工兩年多來,目睹這個行業的勞動者,碰到的種種勞動權益問題,累積的觀察筆記。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徵求其同意,於其付梓前率先披露,盼政府單位與社會各界,重視基層勞動者困境。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