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性別性別平等 性平教育

洪水猛獸兒少不宜?高雄部分家長要求性平教育退出校園

性平教育 2017.03.29
施維長/高雄報導

高雄市昨天(28日)早上,一群家長偕同市議員舉辦記者會,表示近年屢次發生弒親逆師的不倫悲劇,認為現今學子不懂倫理道德,欠缺品格教育,要求性平教育退出校園。

高雄市監督不當教材家長聯盟代表洪志和
高雄市監督不當教材家長聯盟代表洪志和表示,他要打破恐同症、恐平症,並質疑性平不能等同多元。「性平有等於多元嗎?多元有等於性平嗎?我舉一個例子,現在大人都在吵,孩子也跟大人吵,結果他們彼此尊重了嗎?所以多元有沒有辦法性平?」

洪志和說,對於孩子應該給予正面引導,孩子青春期的時候有點不同的性別氣質、喜歡同性都是正常的,但為什麼尊重性別卻要孩子討論自己是男是女?「國中、國小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你叫他討論什麼性別?」他指出孩子的性平教育必須適齡。

洪志和也認為,葉永鋕死因未定,是性平與同運團體長期消費、炒作為性平教育未落實的犧牲者,但他認為葉永鋕的死是品格教育與親師生互動的問題。他舉出近來發生很多弒親的案例,認為應該要有二十個小時的品格教育。

柏仁醫院兒科醫師王玲指出,性別光譜的概念除了性傾向外沒有醫學根據,且在精神醫學界並非主流。她引美國兒科醫學會在2017年的聯合聲明指出,多元性別概念會對兒童造成傷害,並聲稱這是美國大多數兒科醫師的立場,但引用的論點其實是出自少數成員且普遍不被認為是嚴謹的學術組織。

美國兒科醫學會(ACPeds)≠ 美國兒科學會(AAP)

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ediatricians,ACPeds)為基督教背景的反同組織,目前約有五百名會員,反對同性配偶養育子女,曾被美國南方貧困法律中心認定為仇恨組織。該學會出走自美國兒科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AAP)成立於1930年,目前逾六萬名會員,在2013年公開支持同性婚姻及同性配偶養育子女。
王玲引用ACPeds的論點,但ACPeds並不被認為是嚴謹的學術組織。

自稱具有法學博士學位的家長會長趙哲一指出,依據憲法第七條「中華民國人民,無分男女、宗教、種族、階級、黨派,在法律上一律平等。」等條,憲法對於性別的定義是採用男女兩性,有關多元性別、性別平等、性別地位的用詞已經牴觸憲法對性別的定義,性別平等教育法已違憲十三年,應該修改為兩性平等教育法。
 
高雄市教育局副局長黃盟惠回應,教材進入學校有教育部把關,學校由課發會作課程計劃審查,教師亦會審閱教學方式。相關的法規程序由中央所規定,地方政府是依規定處理。而教育局的性平會有三分之二是外聘委員,邀請相關的代表及專家學者,亦有聘請家長代表。
 
高雄市監督不當教材家長聯盟提出,台北市長柯文哲3月1日曾對國中小生活教育把關做出承諾,要求高雄市政府和教育局比照辦理。不過實際上台北市政府並未如聯盟所言,全數承諾家長要求。

人本:重視孩子 更應支持性平教育

「我覺得是因為他們很擔心,」人本基金會工作委員黃俐雅表示,「說實話,我自己在校園講性教育超過二十年,我也會擔心,所以才會講性平教育。」

人本教育基金會工作委員黃俐雅
黃俐雅談到,人本處理過很多孩童受性侵的個案,所以不斷教育孩子要建立隱私觀念,無論認識不認識的人都無權逾越,因為年幼的孩子被性侵,絕多數是熟人所為,這與一般要防範陌生人的觀念背道而馳。性平教育其實就是在教導建立界限,卻屢受曲解,被指責是鼓勵孩子發生性行為,從而多P、性病傳染、未婚生子,而這些並非事實。

黃俐雅認為,今天有家長要求品格教育,並要性平教育退出校園,「可是四維八德和小孩認識自己身體是不一樣的。」她表示:「以品格取代性平教育,最主要是說,你不教小孩就不懂,教了就是鼓勵。可是小孩本來就…現在媒體他都看得到啊。這已經不是爸媽或老師可以控制了。」人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亦直言,「網路上那些A片、漫畫,你說怎麼擋得住?今天教育如果棄守的話,你是讓那些地下管道在教你的小孩耶!」

「還有個重點是說,性平教育是要協助孩子不要成為加害人,」張萍解釋:「因為你不教,只是傳統的性別觀念,不符合這個就會有取笑、歧視、霸凌,你變成是加害人。所以當然要教啊!不教太危險了,你會讓你的小孩不知不覺就手上染血。」

在議會裡頭正在舉辦反性平教育記者會的同時,支持性別平等教育的眾多團體也在議會大門聲援。支持團體指出,品格教育與性平教育並不衝突,品格教育更應該捍衛性別平等。

支持團體也譴責反對方不斷扭曲性平教育,促成此次惡意的連署。他們高喊「違法論述非真相,議員眼睛請雪亮。」口號,希望議員能實際理解性平教育的內涵。

學生、家長、教師、牧師及公民團體在議會外表達支持性別平等教育

對於反對方記者會提及性平教育應該適齡,黃俐雅反問:「什麼叫適齡?那是因人而異。」她認為,現在性平課程講到的性,就已經是適齡教育。「因為不教,小孩也會知道,與其讓小孩自己去摸索……我覺得講性教育是在建立對性的態度,而且小孩未來遇到事情要不要跟我們講,也是取決於我們建立的態度。」張萍亦提到:「我們處理的案子,最早是幼稚園的小孩在睡午覺的時候自慰,你說什麼時候教?隨時啊!而且要很坦然去面對這些發生的現象。」

而反對代表洪志和指稱葉永鋕死因不明,是性平團體長期消費炒作,曾在葉永鋕過世隔天就與黃俐雅一同進入高樹國中校園的張萍相當憤怒。「什麼被消費?今天性別平等教育就是因為葉永鋕才有的,什麼被消費?」「那些人說我們消費葉永鋕,有資格講這句話的人只有葉媽媽!可是葉媽媽很歡迎大家引用葉永鋕的故事,她覺得她沒辦法救葉永鋕,所以要救像葉永鋕一樣的小孩。你不瞭解狀況就不要亂講話,還說葉永鋕死因不明,他長期在學校被霸凌,這是事實!」

葉永鋕事件
2000年4月20日,屏東高樹國中學生葉永鋕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血泊中,送醫不治。2006年高雄高分院認定為滑倒致使頭部撞擊死亡。因葉永鋕長期為性別氣質受到霸凌,致使不敢於下課時間如廁,被認為是校園性別多元意識不足造成悲劇,也促成《性別平等教育法》的修法。

張萍對性平教育屢遭抹黑感到不滿。
張萍指出,性平教育不斷被移花接木,遭到抹黑與誤導,「他們在反性別光譜、反性平教育,背後就是在反同。現在他們也懂得包裝(不是反同)了,但其實還是反同又恐性。」黃俐雅表示,反性平的說詞從早年的人獸交,到現今處理益加細緻,但這一波波不斷的攻擊,不少年輕人特別是同志,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你今天有你的信仰、你的價值觀是反同的,那是你的事,」張萍批評這些年性平教育所受的攻擊,「你不要扭曲、不要製造恐慌,大家好好來講道理,你不能用這種手段,打烏賊戰,講那些跟事實完全不符的東西,那種很反智的做法,把家長都當傻瓜耍,就很不道德啊!」

黃俐雅認為,性平教育的爭議也是雙方處理事物立場的差異。「他們擔心的就是我們擔心的,可是他們是透過制約,我們是透過啟蒙;他們想要保護孩子,我們想讓小孩有能力自我保護與評估。」

在高雄市議會外支持性平教育的記者會上,一名到場聲援的雄中學生,說出他對性平教育的看法:

「性別平等教育不只是為了創造一個更能夠包容不一樣、對所有人更友善的校園。它更重要的,讓那些可能跟其他人不太一樣、可能要遭到其他人討論、遭到異樣眼光的同學們知道,他們並不是異類,他們就和其他人沒有什麼不一樣。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過著不被歧視、不被霸凌的生活。這是我認為性別平等教育最重要的意義。」

記者會開始時上演行動劇,劇中老師教完何謂自慰後,小女孩回家向媽媽哭訴男同學襲胸還露鳥。
聯盟認為應教授品格教育、適齡性平、生存教育、學習生涯規劃
高雄市副局長黃盟惠回應民眾訴求。
議會外亦有家長表達支持性平教育,拒絕被代言。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