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專欄】合作專欄 【看見】

【看見】青春關不住──移工年輕生命的樣子

【看見】 2018.04.29
文/陳素香

TIWA的移工庇護中心最近安置了幾位年紀很輕的女孩子,給庇護中心增添了許多輕快活潑的元素,讓原來因遭遇困頓而愁雲慘霧的的移工們,擁有短暫的一些歡愉氣氛。

但是,這也是庇護中心管理人員麻煩的開始。

首先,年輕女孩們半夜不睡覺,唧唧喳喳,與朋友視訊聊天,雖然一再告誡,晚上十一點之後,不可以大聲講電話,但是這種約束基本上沒有用。晚點名之後,工作人員關了大門,她們仍舊嘻嘻哈哈的玩鬧,引來其他需要休息的移工抱怨連連。

再來,女孩們出去玩就忘了回家。TIWA庇護中心的管理方式,基本上以尊重被安置人員的行動自由為原則,只要事前申請,外出或外宿都是可以的。但為了管理上的需求,仍然有一些相關規定,譬如說外宿以兩天為限,外出或外宿者,必須在該返回日的當天晚上十點半以前回到庇護中心。但是女孩們出去玩得高興了,經常忘了十點半的門禁。

晚上九點多,在中心值班,接到外出的女孩打電話:「姊姊(或叫阿姨),對不起,我在桃園,沒有公車回去了,我晚上不能回去了!」

「姊姊,我朋友生病了,我要照顧他,今晚不回去了。」

「不行,沒有事先請好假,不能外宿。」從庇護中心工作人員的角度,我每次接到這種電話,都會冒上無名火,又不是不能請外宿,怎麼不先請好假呢?於是口氣嚴峻的要求「不要說理由,立刻回來。」

絕大部分時候,打電話的人沒回來,電話卻關機了。這是嚴重違反庇護中心規定的行為,逾假未歸或未假未歸者,必須受點懲戒。做什麼處罰呢?罰勞動服務:禁止外宿一星期,罰煮飯一星期。

接下來的一星期,根據描述,庇護中心的廚房成為超高人氣的地方。男男女女的跨國籍移工圍繞著廚房周邊,撿菜、備料、切切洗洗,整個煮飯過程充滿著歡愉的調笑、打鬧,而女孩們雖是被處罰的人,但是她們只在旁邊陪著玩鬧,等所有準備工作做好,她們就象徵性的炒兩下,端上桌,其他接著的廚房善後清理,也有人搶著獻殷勤地幫著做完了。

庇護中心的資深工作人員大華說:「這是什麼處罰?簡直是同樂會嘛!」

一個星期後,女孩們的勞動服務與禁足期滿了,又來請假。

「姊姊,我們明天早上要很早出去,先來請假。」假單上寫的外出時間是隔天上午七點。當晚照例十點半去點名,確認該回來的都已回來,安心的關門道晚安。

而隔天上午開門後,就有其他人來告密,昨晚請假說今早要外出的兩個女孩兒,在昨晚點名關門後,從後門溜出去了。

「啊?」我去看了後巷,開後門溜出去確實很容易。才剛被罰完,立刻又違規,這是怎麼回事?

我想到很多雇主或仲介經常抱怨移工很難管理,不守規矩,違規後又有一堆理由,道歉請求原諒等等。這種抱怨,以管理庇護中心的經驗來看,有時候似乎也是事實,通常也會讓我們冒上無名火。

社會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形塑已久,常常使人忘了這些跨國的勞動者們,也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男男女女,有著好奇冒險、喜歡友朋喧鬧,甚至年輕人明知故犯的叛逆心。(資料畫面:TIWA提供)

但是想想這些違規又怎麼樣呢?我們哪個住集體宿舍的年輕學生,沒有晚歸爬牆的經驗?沒有明知故犯的叛逆之心?沒有玩到瘋了而忘了半夜不該大聲喧嘩?年輕移工和這樣的學生有何不同呢?

也許因為移工的身分烙印太深,社會的污名與對移工的刻板印象形塑已久,常常使人忘了這些跨國的勞動者們,也是一群青春洋溢的男男女女,有著好奇冒險、喜歡友朋喧鬧,甚至年輕人明知故犯的叛逆心。然而這些青春階段生命中特有的情調和心理狀態,因為他/她們被稱之為「外勞」,也就被簡化成「難管理,不守規矩」等等負面的標籤了。

作者為台灣國際勞工協會 (TIWA) 成員。
【看見】專欄,看見在台移工的喜怒哀樂。
本文內容不代表公共電視立場。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