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最新
  • 類型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PNN臉書粉絲專頁
menu
search
search
  • 勞工
    • 勞動檢查
    • 不當勞動行為
    • 移工
    • 公教勞權
    • 勞動權益
    • 薪資
    • 非典勞動
    • 罷工
    • 職災
    • 關廠解僱
  • 司法
    • 精障刑責
    • 死刑
    • 冤案
    • 司法改革
    • 公民抵抗
    • 選罷法
    • 公民投票
    • 集會遊行法
    • 模擬法庭
    • 司法
  • 土地環境
    • 天災
    • 生態保育
    • 都市更新
    • 居住權
    • 公害
    • 文化資產
    • 能源
  • 性別
    • 婚姻平權
    • 性別平等
    • HIV
  • 教育
    • 教育政策
    • 課綱微調
    • 校園教官
    • 特殊教育
    • 虐待兒童
  • 社會政治
    • 突發事件
    • 政治事件
    • 遊民議題
    • 動物福利
    • 政府組織
    • 社會照護
    • 外籍人士人權
    • 八仙塵爆
    • 兩公約
    • 金管會
    • 諾富特事件
    • 智慧財產
    • 轉型正義
    • 身心障礙
    • 青少年參政
    • 選舉
    • 高雄氣爆
  • 族群
    • 原住民族
    • 族群傳播
  • 生活文化
    • 媒體
    • 民生
    • 人物
    • 隱私權
    • 情緒心理
    • 醫療
    • 影展
    • 書評
    • 宗教
    • 文化
  • 國際
    • 國際局勢
    • 中港澳
  • 【專欄】
    • 合作專欄
首頁 議題 國際國際局勢 兩韓峰會

變化中的北韓(下)金正恩擁核與選擇對話的目的?

兩韓峰會 2018.05.01
楊虔豪/首爾報導

市場經濟的崛起,正讓北韓社會與平民的生活型態發生轉變。北韓連年來的飛彈與核子試射,引來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對平壤當局施加一次次「高強度」制裁,但目前看來,對北韓內部經濟,帶來的影響有限。

「米價和匯率整體上維持長期穩定,但有時仍存在起伏。以前變動幅度,大概是以月為單位來看,會比較明顯;現在則是每天上上下下的情況變多了。」自2009年起,連續監控12年的北韓物價的網媒《每日NK》總編輯李尚龍說道。

他表示:「長期趨勢穩定,但細看每天走勢,仍有不安因素。而米價雖平穩,我們還是發現其他農產品都在上漲,這可解釋是遭制裁所受的若干影響。」

統一研究院研究委員鄭恩伊,透露出近來研究觀察道:「北韓目前已有500座市場,此外還有看不見的不動產市場都出現了。居民的意識也出現很大變化,以前只要國家供應給配給,大家還能無償工作;現在若不支付勞動代價,人們就不工作了。居民需求意識越來越強,最近他們也享受休閒觀光等新型態生活。」

鄭恩伊:以前北韓除平壤外,其他都市重要性極低。現在不只平壤,發展起來的都市也增多。

包括西餐廳、大型商場、撞球與保齡球場等個人消費與遊憩設施服務,已開始在平壤擴散,為更多市民所使用。智慧型手機的使用率,更是持續擴散。根據世界移動通信業者協會於2014年發表的報告,當年北韓有170萬人加入使用手機服務,2017年公布的最新資料,已成長到377萬人。
鄭恩伊表示,以前提到北韓的都市,除平壤外,其他都市重要性都極低、發展不佳;現在不只平壤,發展起來的都市也增多,包括清津、平城,新義州等多個城市,但與此同時,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

既然北韓遭受國際制裁,對自身經濟影響有限,那金正恩選在此時,先後向南韓與美國拋出對話提議的動機為何,受訪學者紛紛認為,這得從擁核的面向來談起。

「我們有必要思考,北韓這種小國,為何要擁核。第一個是做為維繫國家體制的象徵,要讓自己像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一樣持有武器;第二個是在發生實際戰爭時使用,讓自己具有相互報復能力。」慶尚大學統一和平研究中心所長朴鍾喆向記者分析道。

朴鍾喆:北韓要顯示自己是能報復的,核武可當作他們的協商籌碼。

朴鍾喆:北韓在會談前表示會放棄「未來」可生產的核武設備,但目前北韓已擁有多少飛彈或核武器,目前皆未知,只有金正恩本人最清楚。(王興中攝)
朴鍾喆教授被視為研究朝中關係與北韓經濟的權威,他同時兼任民主和平統一諮詢會議(民主平統)常任委員。該組織近似於海基會,但與台灣十分不同的是,民主平統直屬南韓總統,目前由文在寅擔任議長,旗下成員扮演提供政府諮詢,和對南北韓統一政策提出建言或政策藍圖的角色。

他解釋道:「北韓要顯示自己是能報復的,核武可當作他們的協商籌碼。金正恩在2013年勞動黨第三次黨大會上,表明追求同時發展核武與經濟的並進路線…從這模樣看來,比起說要以發展核武當作目的,更應看作是為發展經濟而擁核。」

相較祖父金日成與父親金正日,朴鍾喆認為,第三代金正恩更看重務實面,在政權獲得保障的基礎上,以發展經濟作為北韓當局的施政重心。

「北韓在會談前表示,會放棄美國要求的未來可生產的核武設備,但我們也有必要重視過去已生產的核武。目前推算北韓擁有50公斤的鈽,已擁有多少飛彈或核武器,目前皆未知,只有金正恩本人最清楚。」他更大膽向記者表示:「萬一美國承諾保障北韓體制安全,我想北韓有可能也放棄過去所生產的核武。」

鄭恩伊認為,可以將金正恩視為高水準的戰略家。
鄭恩伊也透露出類似見解稱:「金正恩之前不是宣告自己要成為擁核強國嗎?我覺得他是有著這樣的自信才出來。若金正恩沒宣告北韓完成核武,美國或中國會積極回應嗎?因為擁核,所以協商力道就變高,所以我們可以把金正恩視為具高水準的戰略家。」

而面對複雜難解的北韓核武問題,上台快滿一年,主張對北包容友好的南韓文在寅政府,也試圖要取得外交主導權,主動扮演起牽起朝、中、美等各方溝通的角色,儘管目前看似順利,朴鍾喆教授仍揭示目前進步派政府的不足之處。

「比起南韓現在說要主導,就專家視角來看,現在最起碼,維持韓朝美中四國的合作很重要。而當今這個和平結構中,日本和俄羅斯也該凝聚一些力量,只是目前他們還沒在韓半島問題上,給予太大協助。」但他認為,待目前牽起的美朝中對話步上軌道後,要把日俄等國也拉進來,會變得更容易。

「我們基本上認為,北韓當局存在想要做出變化的意志,發展經濟同時,也想與外國合作;我們在想,之後他們會不會又有進一步的行動。」《每日NK》總編輯李尚龍說道。

面對變化莫測的東北亞時局,李尚龍表示,當下南韓得思考,有無方法跟北韓居民合作,讓北韓成為「正常國家」,得藉此次會談,締造更多交流合作機會,並趁勢研究與了解北韓的想法和需求。

李尚龍表示,南韓得思考讓北韓成為「正常國家」,藉此次會談締造更多交流合作機會,趁勢研究與了解北韓的想法和需求。
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 All Contents Copyright,Taiwan Public Television Service.
客服專線:(02)26332000 傳真電話:(02)26349136 114 臺北市內湖區康寧路三段75巷70號